黃婉霞,謝麗燕,張梅珍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180)
自主學習強調護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護生自己去探索、質疑和分析,并及時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1]。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及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學科知識、技能等迅速更新,只有護士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及時獲得新知識、新技能,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因此,如何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護理教育改革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了解護理專業大專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狀況,探討其影響因素,為培養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護理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廣州市某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和2016級部分全日制護理專業大專生作為研究對象。接受調查的護生年齡在16~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01±1.05)歲。
調查工具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調查問卷,由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年級、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高考第一志愿是否為護理專業、在校成績等。第二部分為護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簡體中文版),該量表由臺灣學者Su-Fen Cheng等[2]編制(該問卷的使用已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取得Su-Fen Cheng的授權),由學習動機、計劃和實施、自我管理、人際溝通4個維度20個條目構成。所有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非常同意”“同意”“普通/還好”“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計5分、4分、3分、2分、1分,量表中的所有條目均為正向計分,總分為2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主學習能力越強。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16,各維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801、0.861、0.785、0.765。
調查前向調查對象說明本項研究的目的、意義以及填寫方法,當場發放問卷,由調查對象匿名填寫,問卷填寫完畢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630份,回收有效問卷613份,有效回收率為97.3%。其中男生34名,占5.5%,女生579名,占94.5%。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一編碼,應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所有問卷均由不同人員進行雙次錄入,并對錄入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采用SPSS 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各組樣本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研究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入選標準為α=0.05,剔除標準為α=0.10。
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體得為(70.59±10.21)分,各維度的平均分見表1。由于護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目前尚無統一的得分等級劃分標準,故本研究采用理論中值進行得分比較。本量表為Likert 5級評分,理論中值為3分,若平均值在3~4分之間,則為稍高于中等水平。從表1可以看出,護生自主學習能力4個維度的平均分在3.37~3.74分之間,其中學習動機維度平均分最高,計劃和實施維度平均分最低。總體平均分為(3.53±0.51)分,表明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稍高于中等水平。

表1 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各維度平均分(x±s,分)
生源地、是否喜歡護理專業、畢業后是否從事護理行業、對護理專業就業前景的看法、大學期間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在校成績、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感受、能否適應大學生活、是否繼續攻讀護理本科和學校圖書館資源對護生自主學習能力水平有影響(P<0.05),見表2。進一步兩兩比較發現,城市生源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分高于鄉鎮護生(t=2.321,P=0.021)和農村護生(t=3.80,P=0.000);在校成績較好的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分高于在校成績中等的護生(t=4.013,P=0.000)和在校成績較差的護生(t=44.766,P=0.000);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感受豐富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高于感受一般(t=6.065,P=0.000)和感受單調的護生(t=7.829,P=0.000)。

表2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的方差分析結果(n=613)
為進一步分析相關因素對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以自主學習能力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得分有顯著性差異的因素:生源地(農村=1,鄉鎮=2,城市=3)、是否喜歡護理專業(喜歡=1,不確定或否=0)、畢業后是否從事護理行業(是=1,不確定或否=0)、對護理專業就業前景的看法(好=1,一般或不好=0)、大學期間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是=1,否=0)、在校成績(較好=3,中等=2,較差=1)、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感受(豐富=3,一般=2,單調=1)、能否適應大學生活(能=1,一般或不適應=0)、是否繼續攻讀護理本科(是=1,不確定或否=0)和學校圖書館資源(豐富=3,一般=2,缺乏=1)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結果和多重共線性診斷結果見表3。本研究進入方程的各項容差均較大,接近1;各項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10,說明所得回歸方程不存在嚴重共線性。進入模型的自變量有6個,根據標準偏回歸系數的大小可知它們對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大小依次為: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感受、對護理專業就業前景的看法、是否喜歡護理專業、生源地、在校成績和能否適應大學生活。決定系數R2=0.195,調整R2=0.187。對模型進行方差分析顯示,回歸方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24.508,P=0.000)。

表3 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和多重共線性診斷(n=613)
自主學習能有效激發求知欲望,增強學習信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培養學習者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終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3]。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各維度總體平均分為(3.53±0.51)分,表明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稍高于中等水平,這與袁葵[4]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見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本研究發現,護生自主學習能力4個維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學習動機維度,說明護生的主觀學習態度較好,有較強的學習愿望、學習動力和學習責任感。得分最低的是計劃和實施維度,表明護生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自我計劃能力較弱,執行力不強,未能把計劃具體落實。
對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生源地、是否喜歡護理專業、對護理專業就業前景的看法、在校成績、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感受和能否適應大學生活是影響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因素。相比農村和鄉鎮生源的護生,城市生源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更強(P<0.05),這與王小燕[5]、惠亞娟[6]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從專業情感來看,喜歡護理專業的護生,其自主學習能力高于不確定或不喜歡的護生(P<0.05);認為護理專業就業前景好的護生較認為護理專業就業前景一般或不好的護生具有更高的自主學習能力(P<0.05)。可能因為喜歡護理專業、認同護理專業的護生具有較強的內在學習動機,從而增強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能力[7]。從護生在校成績來看,在校成績越好的護生,其自主學習能力越高(P<0.05),這與沈王琴等[8]的調查結果相似。本研究發現,認為大學學習生活豐富的護生,其自主學習能力高于認為大學學習生活一般或單調的護生(P<0.05),可能由于豐富的校園學習活動有利于減輕護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從而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本調查結果還發現,適應大學生活的護生較一般適應或不適應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更強(P<0.05),可能原因是適應能力越強的護生,其自我管理能力和執行力越強。
綜上所述,被調查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總體水平不高,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護生生源地、是否喜歡護理專業、對護理專業就業前景的看法、在校成績、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感受以及能否適應大學生活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提示,護理教育工作者應重視護生專業思想教育,引導護生樹立高度的專業價值感和使命感,培養專業興趣,強化正確的學習動機,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鼓勵護生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課外科技活動、各種知識講座等,幫助護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改革教學方法,培養護生獨立學習和研究的習慣,從而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最佳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