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寰,焦章迪,楊振宇,康承琳
(1.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催化劑廠)
二甲苯(X)異構化是增產二甲苯單體產品的重要工業技術。在二甲苯異構化過程中,催化劑酸性組元的主要功能是催化3種二甲苯異構體,即對二甲苯(PX)、間二甲苯(MX)和鄰二甲苯(OX)間的轉化,稱二甲苯異構化反應[1]。二甲苯異構化過程還包括乙苯(EB)的處理,在乙苯轉化型工藝中,酸性功能催化劑催化環烷烴異構反應[2];在脫乙基型工藝中,酸性功能催化劑催化乙苯脫乙基反應[3]。在二甲苯異構化過程中,二甲苯的歧化與烷基轉移(簡稱歧化)是主要的副反應[4],副產物為甲苯(T)和碳九以上重芳烴(C9+A)[5]。
ZSM-5分子篩一直廣泛應用在脫乙基型二甲苯異構化催化劑中。ZSM-5分子篩具有三維孔道結構,主孔道開口為十元環,尺寸為0.54 nm×0.56 nm,與苯環的尺寸十分接近,因此常被用于芳烴的酸催化轉化反應[6]。通過對ZSM-5分子篩進行改性,可以部分脫除骨架硅鋁[7],改變分子篩形貌,調變酸量及酸性位分布[8]。研究改性的作用,有助于認識二甲苯異構化反應過程的催化規律,為開發新一代催化材料提供指導[9]。本研究采用強堿和含氟化合物作為改性劑,研究堿、氟改性對分子篩形貌和酸性的影響;采用高空速反應評價,分析改性對分子篩催化性能的影響。
ZSM-5分子篩為工業成品,由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催化劑廠提供。改性劑為氫氧化鈉和氟化銨,均為分析純,北京試劑公司生產。
ZSM-5分子篩原粉為Na型,(550±30) ℃燒去模板劑,經1 molL的NH4Cl溶液交換2 h,共2次,洗滌至無Cl-,120 ℃干燥2 h,(550±30) ℃焙燒4 h,制成氫型原粉。
參照文獻[10],采用液相浸漬法對HZSM-5分子篩進行改性處理。取分子篩氫型原粉4 g,浸漬于改性劑溶液中,超聲處理5 min,持續攪拌至預設時長,抽濾分離出分子篩固體。將固體物質在馬福爐中200 ℃焙燒2 h,450 ℃焙燒4 h。未改性的對比樣品記為Blank,改性劑溶液組成及改性樣品編號見表1。

采用Philips公司生產的XPert射線衍射儀(XRD)測定分子篩晶相結構,Cu Kα射線,2θ掃描范圍為5°~35°,外標法定量;采用日本理學電機株式會社生產的3013型X射線熒光(XRF)光譜儀測定樣品的化學組成,計算分子篩硅鋁比,鎢靶,激發電壓40 kV,激發電流50 mA;使用Micromeritics公司生產的ASAP2400吸附儀測定分子篩的孔結構參數,低溫N2吸附容量法(BET),N2作吸附質,吸附溫度為-196.15 ℃,在1.3 Pa、300 ℃下恒溫脫氣 6 h,通過BET方程計算得到比表面積,采用BJH方法計算得到孔體積。
采用Micromeritics公司生產的AutoChem Ⅱ 2920化學吸附儀進行樣品的NH3程序升溫脫附(NH3-TPD)表征。具體過程如下:將0.200 g樣品置于石英樣品管中,550 ℃下He氣吹掃2 h,降溫至100 ℃,切換含有NH3體積分數10%的NH3He混合氣,流量為25 mLmin,吸附2 h后,切換He氣吹掃1 h,開始程序升溫并采集TCD檢測信號,升溫速率為10 ℃min,至550 ℃停留0.5 h。對脫附曲線進行積分處理,即可獲得單位樣品的NH3吸附量。
在微型活塞流反應器上進行催化反應性能評價。反應器內徑3 mm,分子篩樣品按照文獻[11]方法制備成柱狀催化劑,裝量為0.50 g。反應壓力為0.6 MPa,反應溫度為375 ℃,質量空速為17.4 h-1,氫油摩爾比為1。反應用油為脫乙基型催化劑評價用常規原料,其組成見表2。反應產物通過六通閥切換進入在線色譜分析,HP-WAX毛細管柱(60 m×0.25 mm×0.50 μm),FID檢測器,采用面積歸一化法定量。以產物中對二甲苯在總二甲苯中的質量分數表示異構化活性,記為PXX;以EB轉化率表示脫乙基活性,記為CEB;以二甲苯收率表示反應選擇性,記為YX。

表3為分子篩原粉及改性樣品的物化性質。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改性方法對分子篩的孔道特征影響不同;堿改性后的樣品比表面積略有減少,而氟化銨改性后的樣品比表面積略有增加,但變化幅度不大;兩種改性方法均使基質面積明顯增加,可以推測,在處理過程中分子篩的團簇被分散,從而增加了基質面積。



圖1 改性前后分子篩樣品的XRD圖譜
表4為分子篩樣品的XRD和XRF表征結果,圖1為XRD圖譜。從表4可以看出,兩種改性方法都導致分子篩結晶度的損失及組成的變化,但程度不同。堿改性過程中,如JCL-1樣品,堿溶液濃度高,處理時間長,導致結晶度明顯下降,并且硅鋁比也明顯下降。說明堿改性起到了脫硅作用,使分子篩上的部分骨架硅數量減少,相應也破壞了一部分晶體結構。堿處理的強度越大,這種解構作用也越明顯。在氟化銨改性試驗中采用的溶液濃度和處理時間均弱于堿改性,對結晶度的影響相應較小;氟化銨對分子篩骨架上的硅、鋁原子并沒有明顯的選擇性解構,因此,氟改性前后硅鋁比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從圖1的XRD譜圖中均未發現新的特征峰,表明兩種改性方法僅對分子篩晶體結構進行了部分溶解破壞,沒有形成新的雜晶。
選取改性效果較明顯的JCL-1和FCL-1樣品進行SEM表征,結果見圖2。SEM照片進一步反映出兩種改性方法對分子篩形貌特征的影響。從圖2可以看出:空白樣品分子篩大致呈橢球形,顆粒尺寸為2~5 μm,顆粒表面較光滑;經過堿改性后,圖片(c)中的JCL-1表面出現凹痕,圖片(d)中的橢球形顆粒外部出現更多的裂縫和溝槽;氟化銨處理后,分子篩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圖片(e)中顆粒外表面出現了明顯的腐蝕,形成幾十納米尺度的微晶顆粒,微晶間堆積緊密,與圖片(b)中作為對照的未處理樣品相比,圖片(f)中的分子篩顆粒外表面也呈現出顆粒化、粗糙化的趨勢,與文獻[12]報道結果一致。上述分子篩表面形貌的變化并未在BET表征中有顯著體現,可見SEM電鏡手段對于表征分子篩的形貌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圖2 改性前后分子篩的SEM形貌
分子篩原粉及兩種改性處理樣品的NH3-TPD曲線及強弱酸量見圖3和表5所示。從圖3(a)可以看出:堿改性后的分子篩酸量有所增加,在200 ℃附近的弱酸峰出現了更明顯的增加;改性強度較大的JCL-1,酸量增加也較多。考慮到堿的脫硅作用,使更多的鋁從骨架上暴露出來,因此對增加酸量是有利的。圖3(b)顯示出氟改性的效果截然不同,改性分子篩的酸量明顯減少,對改性強度較大的FCL-1,其TPR曲線上400 ℃附近的強酸量大幅度減少,而中強酸位移至270 ℃附近,說明這一部分酸位得到了強化。

堿改性或氟化銨改性均可顯著改變分子篩的表面形貌和酸性質,因此對二甲苯異構化的催化性能產生影響。由于受熱力學平衡的限制,在常見的空速條件下(質量空速約為10 h-1),催化劑的異構化性能非常接近平衡值,為了體現出活性差異,采取更苛刻的高空速評價條件(質量空速為17.4 h-1)。

—Blank; —JCL-1; —JCL-2

—Blank; —FCL-1; —FCL-2圖3 改性前后分子篩的NH3-TPD曲線

堿改性和氟化銨改性均對HZSM-5分子篩形貌產生了修飾作用,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堿改性通過脫硅作用增加了酸量,氟化銨改性對硅鋁脫除基本沒有選擇性,但會導致酸量的減少;堿改性提高了異構化催化活性及二甲苯收率,對催化劑性能改善的效果優于氟化銨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