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倩
摘要:語文學的素質教育是一個發展著、實踐著的過程,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過程。高中語文新課改不僅僅只是單一的教材改革,還有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師要盡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確立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新課程改革
一、高中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 應試化教育模式突出
目前很多高中語文的教學都是緊緊圍繞考試進行的,這往往造成了教學都是為考試服務的結果。很多老師不顧新課程大綱要求,使得”考什么教什么”成為教學中的常態,考試結果也成為了學校對老師教學優劣評價考核的基礎,這種唯分數論顯然對于新課標提倡的目標是極為不利的,無法從制度上實現根本性變革。
(二) 教師未能理解新課程真正內涵
新課程標準最主要的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但有些教師還停留在原來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上,不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講授,不在意學生能力的發展。這樣,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體現,被動接受知識,應付考試。另外,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層次,以為使用了新教材去進行新課程教育就是新課程改革。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普遍存在問題
高中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媒體輔助教學給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學校由于多媒體教學設備資源的限制或者稀缺,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常常不能使用或者很少使用。但是有些學校設備資源充足,過于強調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很大程度依賴于多媒體,幾乎每節課上都使用,好像沒有多媒體的輔助,就無法進行教學活動。但是,高中語文課文很多不適合使用多媒體,如果強加使用,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問題應對措施
(一) 在新課標理念下,觀念更新勢在必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育就是服務,不過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有了這種觀念,我們才會面對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的成長服務;有了這種觀念,師生才會平等相處,我們教師才不會以師道尊嚴凌駕于學生之上;有了這種觀念,我們教師才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什么是人才?李白詩句中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們知道學生千人千面、個性迥異,但每個老師都有一個共性,都會偏愛那些成績優秀者,對他們悉心關照、百般呵護,而對那些成績低下者則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孰不知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得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因此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相當重要。
(二) 在新課標理念下,角色轉變不容忽視。在新課標中,師生關系是互動的。隨著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學科知識不斷增加且發展極快,語文課堂已經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全部教給學生,有的老師的知識已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況且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多樣化了,許多學生從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甚至互聯網上獲取大量信息,甚至在某些領域出現了學生比老師知道得多的現象。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新鮮的信息,學不到有用的知識,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那么他們難免會逐漸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甚至出現排斥和逃避上語文課的情況。
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教學的重心不再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促進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師不必賢于弟子”,學生的信息比老師多,老師可以從學生那里學習很多東西。我們要賞識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引導學生。
(三)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做到難度、深度合理,激發學習熱情。高中學生正處于發育成熟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既渴望挑戰但也畏懼困難,既承受不了屢戰屢敗的打擊,又容易產生一味成功所帶來的驕傲自滿。針對高中生的這一特點,課堂提問要注意好度的把握。課堂提問的”度”,應該是既不能讓學生覺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讓學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知識的果實--開發大腦積極思維后獲得準確答案。
教師的提問應難易適度,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 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根據課程目標,精選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語文素養;同時,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高中語文課程應聯系學生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溝通古今中外,面向未來世界,應以專門性和綜合性、邊緣性相結合的學習內容,向學生展示層次多樣的語文課程圖景,提供豐富的語文營養和多向度發展的途徑,也給語文課程自身增添生長活力。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系統,并形成富有彈性的實施機制,以滿足不同學校和學生的需要,順應社會的發展。學校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按照具體條件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開發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絡,發展教師的教學個性和業務特長,根據時代的需要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 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通過自身學習,結合教學實際,反思以上五個方面的問題,旨在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短時間內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解決好,但是,課程改革的任務是艱巨的,問題也是不容回避的。我們沒有理由退縮,也不能退縮,我們只有扎扎實實的研究和解決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把高中語文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