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婕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因為財務結構不合理、籌集資產的方式不合理,從而導致企業無法償還那些應該償還的債務,同時使債權者也因此受到損傷。財務風險是每個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都會面臨的問題,不過財務風險是無法完全消除的,我們研究的目的就是盡量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
在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財務風險都將存在,我們一般將其分為客觀性、全面性、不確定性和收益與損失共存性四個方面。
一是客觀性,即風險總是存在的,不可避免。人們只能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應對它,減少風險或降低風險,風險并不會簡單的轉移,人們不能完全地消滅它,它無可避免。
二是全面性,在生產經營的各個過程中,都會產生風險,例如資金的籌集,資金的運用,資金的積累以及分配。
三是不確定性,正如事物的發生都有不確定的因素,財務風險的發生雖然可以做好防范,不過還是不能控制它是否發生。
四是收益與損失共存性,收益和損失是聯系在一起的,企業在產生收益的同時,總是會付出一定的代價的,如果產生的利益越高,付出的代價也相應的越高。
財務風險的種類有籌資,投資,經營,存貨管理和流動性這五種風險。
籌資風險指的是由于宏觀市場的變化,資金的供求會出現不穩定,企業籌集資金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了財務風險的產生。籌資風險有利率、再融資、財務杠桿效應、匯率、購買力這主要的五方面的風險。利率風險是指在金融市場中金融產品的價格總是會產生變化,從而籌資的成本相應的也會變化了;再融資風險會導致企業在融資的時候它的金額不確定,而這種不確定性是由于在金融市場上,金融市場中可交易的金融資產即我們所說的金融工具會變化,同時融資方式也會有改變,而且企業本身的融資結構也會對融資產生影響,因此,結構不完善,融資風險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同時,財務杠桿效應也會給投資者或利益相關者帶來不確定性;匯率風險顧名思義,是因為外匯的影響,匯率時刻變化,也給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幣值的變動會產生購買力風險,比如通貨膨脹,使購買力產生變化。
企業將資金投入市場后,會因為市場需求的變化使得最終預期的收益和起初的預期有所差別,這種的我們稱其為投資風險。直接投資以及證券投資是一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形式。在公司法規定中,股東占公司25%以上的股權稱為直接投資。證券投資有股票和債券兩種。股票投資是購買公司的股票,然后公司的盈利和虧損都和股東有關,都要自己承擔后果;債券投資是對公司進行一筆投資,不管公司將來是虧損還是盈利,都要付給債權人固定的資金,和公司的經營狀況并無直接的關系,不過如果公司倒閉,作為債權人會遭遇不能收回資金的風險。另外還包括再投資、通貨膨脹、金融衍生工具、道德、違約這主要五方面的風險,畢竟市場總是有很多的變化,誰也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么。
經營風險我們又叫做營業風險,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包括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過程,如果其中一個過程出現紕漏,就會影響全局,影響整個過程的進行,產生企業價值的變動。采購、生產、存貨變現、應收賬款變現等各方面存在的風險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經營風險。采購風險是指原材料供應商的競爭或者變動會產生供應不足的危險,還有隨著社會的發展,信用還款方式也產生了不同,實際付款的數目和平均付款的數目產生差額,金額可能會花得更多或更少;生產風險是指生產過程中,不管是材料還是人員設備,都會有一些特殊情況,這些情況會影響生產的流程,造成的結果可能是產品數量生產不夠或者過多的風險;存貨變現風險是指存貨變現的風險,市場瞬息萬變,存貨的價值也會和以前不同;應收賬款變現風險是指有的企業的應收賬款可能過多,導致收回賬款有困難,或者因為有關部門的政策變化,而導致收回的賬款數量與預期的有一定的差距。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存貨的數量,過多或者過少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過多的存貨積壓,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僅浪費而且不能收回應有的價值,而過少則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也是企業經營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在資金流動方面出現了問題,企業應該存有足夠的現金,來維持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以及償還債務,這也是很容易出現風險的方面。一般來說,企業的現金主要用于購買東西和償還債務。當企業的現金流量不足,那么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償還債務就會出現極大的問題,也就是財務風險。而且企業的資產總是要轉換成現金,當不能成為現金,企業就有了變現力的風險。
那么企業的財務風險是為何而產生的呢,大多數有以下幾種原因。
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市場的環境是我們不能預測的,例如金融危機的發生,會使很多公司失去資金的來源,資金來源的斷裂,回給大量公司以及銀行帶來運行的風險,很多企業會因此倒閉。除了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文化環境也會對公司的運營產生巨大的影響,人們無法預測將來的宏觀環境會有怎樣的變化,而且也無法阻止它們的變化。
財務人員缺乏風險意識:人總是會犯錯誤的,公司里的人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工作,難免他們不會出錯,簡單的有數字的錯誤,嚴重的有對財務知識了解不夠深刻,胡亂的答應客戶的要求,在不該賒賬的時候賒賬,這就可能導致一些壞賬無法收回,造成嚴重的后果,有的甚至會成為壞賬,這對企業的損失是很嚴重的。
未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雖然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制度,但是公司的制度也不一定是完善的,每個部門之間的分工有時并不明確,因此在資金管理方面,以及權力分配方面會出現很多問題,資金的安全和分配也不能得到保證,會給公司帶來風險。
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規范性:企業的政策制定也是會經常產生問題的,企業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情況,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政策。在企業的分配問題上,也應該慎重考慮,分配也會對企業的將來產生長遠的影響,考慮到企業的發展,分配不均會影響企業后來的生產。
企業內部審計技術較低:當代,審計的成本相對來說有點高,人們通常不愿意花太多的時間在審計上,因此,審計也是財務風險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在具體審計中,人們往往只集中審計了部分內容,因為成本太高的緣故,抽樣調查,大概的估計一下整體的情況,以偏概全,總是不能代表企業所有的經營狀況,抽取的樣本和總體的樣本總會有一些差距。
每個企業在開始的時候都是存在風險的,不管是潛在的還是外在的,然后企業在不斷地經營過程中,慢慢降低這些風險,并且獲得盈利,企業在前期的經營是十分重要的,他們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風險,加以改進和防范。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涉及到資金的流動就會出現財務風險,我們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早點找到問題并且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