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利
摘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對學生綜合使用語文知識,展現文化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必須結合作文教學方法進行探究,以教學經驗為依據,對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與整體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
小學作文先導式教學,是結合作文表述要求對教學過程進行的合理安排,并且將創作作為導向,逐步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應用與理解。在這期間,作文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課堂是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形成構思載體的有效途徑,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相關內容及時進行補充與調整,這樣才能保障相關工作的開展,從而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一、小學作文先導式教學的概述
(一)作文先導式教學的概念
作文先導式教學,是將作文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通過為師生提供交流與表達平臺,整合學生的價值取向,為學生搭建起全新的模式,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具體途徑是:創造情境,突破傳統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然后再由學生進行誘導,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識字量,最后達到作文教學要求。
作文先導式教學不僅有助于凸顯學習感悟與真實體驗,在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中,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自主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必須從學習興趣出發,把知行合一應用到教學理念中,這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教學模式。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
興趣與自主是作文先導式教學實施途徑的重點,所以我們必須突破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束縛,而不是簡單的閱讀與識字。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多的是單方面輸出,現在我們要將它變成雙向互動。為了及時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除了要充分利用情境,還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此,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了識字需要,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當學生有需要時,老師再隨機的進行文字與拼音教學。
(三)作文先導式教學類型
交流表達型,該模式更多的是針對低年級學生。興趣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老師應努力將其引進情境教學中,以此激發表達欲,讓他們相互表達與交流。同時,老師適時做好引導工作,盡量讓表達更為精確、流暢。口頭語言形成后,再鼓勵學生將口頭變成書面書寫,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閱讀發散型。該路徑更多的是針對高年級學生。前期工作與第一種類型相似,除了情境創設,還應該引導學生表達想法,養成書面表達的好習慣。在寫作中,為了讓其形成文章,實時開展交流探討會。
二、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創建
(一)基于基礎知識構建技能性教學課堂
小學正處于作文創作的學習時期,由于該時段學生缺乏寫作技巧,所以創建作文先導模式對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基礎知識,還應該結合教學目標,將語文作為教學載體,不斷增強基礎知識應用能力,這樣才能為寫作打下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將教材作為作文教學的出發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課文朗誦、造句與背誦,增強對基礎知識的應用深度與表達能力,從而為后續寫作打下基礎。
(二)借助課堂互動,進行作文情境教學
受知識儲備與寫作技巧影響,在基礎知識點教學中,語文老師也應該整合課程內容,拓展寫作思路,對小學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與框架進行填充,從而為后續創作提供保障。在這期間,老師應該整合教學環節,將教材作為學習載體,將網絡與實際素材作為填充情境的內容,這樣才能在情境的指導下進行交流與溝通,并且對教學任務進行科技、文化與生活補充。
(三)做好隨堂練筆教學,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先導式教學希望通過科學方式,充分利用課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寫作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有效應用知識,優化教學模式,就成了寫作鍛煉與教學效果的保障。在這期間,因為學生的作文素材、寫作技巧、作文脈絡都得到了鍛煉,所以老師有必要進行適當的隨筆訓練。
如:在《第一次抱母親》中,語文老師可以將教材作為學習載體,讓學生試著用簡短的語調描寫母親,借助練筆描寫人物。在寫作指導中,根據課文要求,借助自己日常與媽媽的生活描寫母親,以達到情感表達與寫作技巧同步提高。
(四)優化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變式
如:在寫《交警的一天》時,先讓學生了解交警工作性質,提供可能發生的問題,讓學生聯想。或者在課堂上設置情境,讓學生扮演行人與交警,在合作與交流中,模擬情節,進行表演。這樣不僅能讓題目更加清晰,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同時也是文章生活化的一大體現。
當主要教學內容結束后,給予閱讀拓展環節,由老師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表達情感。當寫作任務完成后,再精心安排數目,如《魯兵遜漂流記》《愛麗絲夢游奇遇記》等,都能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提高寫作與閱讀能力。
三、結語
作文先導式教學是幫助學生提高興趣的重要方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讓師生形成自主交流模式,通過學習探討,不斷提高教學效率。這不只是教學改革,也是教學創新的體現。隨著社會發展,要不斷更新教育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