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越
摘要: 國家《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將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滲透到相關學科教學中”。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相機滲透法制教育,對有效開展素質教育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有意識地把法制教育融入各個教學環節里,運用數學學科的特點搭建法制教育的平臺,讓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數學;教學;滲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所以人民教師的本質就是“教書育人”,成才必須先成人,成不了人就必定成不了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面對的小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身體和健康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想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把他們培養成遵紀守法的小公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提升自身法律素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學法懂法,提高自身素養。每位教師都應把《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作為必學內容,并深刻認識到不懂法律、不依法執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師。此外,教師還要具有多元化的知識,不只是學習業務知識,還要加強教育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等科學知識的培訓與學習,注重自身良好素質的形成,既是教書的行家,又是育人的里手。尤其是在實施新課程中,要善于開發和利用法制教育資源與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以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增強少年兒童法制意識的培養教育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會對學生產生決定意義的影響。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規范言行,才能培養出具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合格人才。
二、開發和利用教材中潛在的法制教育的元素,滲透法制教育
要想在數學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就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尋找法律知識的切入點和滲透點,把法律知識自然融入數學教學之中。例如,我在教進一法時,有一道這樣的應用題,12個小朋友去野炊,有一輛限乘7人的面包車,應該怎么辦?在這里就可以對學生滲透有關車輛超載所造成的危害。在教學一年級“我們認識的數”中,讓學生猜猜65 歲應該是家中的誰呢?就可以對學生滲透尊老愛幼的思想。 我在上一年級第一學期的一堂數學課上,授課內容是對平面圖形的認識,結合討論交通指示牌的含義滲透安全與交通法的教育。在講授重量單位“千克、克”的認識,我一邊指導學生通過天平稱出一千克的重量,一邊告訴學生:公平交易,誠實做人,一千克雖輕但意義非凡。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法制教育與數學教學自然融合,切不可喧賓奪主,把數學課上成了法制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還是應以數學知識的傳授為主,法制教育為輔,教師應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已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三、借助情境教學,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這樣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她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法制教育是當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們成立數學興趣小組,開辟第二課堂在數學游戲教學時,借助情境教學,結合游戲規則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例如,在進行口算搶答游戲時常常出現個別同學站起來回答,故意答錯等現象,使游戲就無法進行。針對這些現象,我在講清游戲規則的同時,利用這一時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知道:游戲中的規則就好比我們國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戲時不遵守規則,游戲就無法進行。
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情境在講課過程中既傳授數學知識,又滲透法律意識。如儲蓄利息的計算、市場經濟中交易、股票的交易等,都蘊含著法律知識。再如,通過講授計算器的作用及統計的知識讓學生動手把身邊的數學問題加以解決,再順便介紹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簡介我國改革以來來的巨大成就,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
四、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滲透法制教育
《國家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將學科教學滲透制教育作為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要求“中小學教育要以有機深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為主”,“將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滲透到相關學科教學中”。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把數學課上成法制課,也不忽視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分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例如:教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的認識時,我讓學生用手掂量1克物體的重量,讓學生討論,有的說1克物體太輕,微不足道;有的說1克黃金也能值200多元;有的說1克毒品危害很大……我趁機對學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培養學生“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意識。再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總復習“統計”第5題時,聯系情境統計圖,給學生講沙塵暴天氣造成的原因,并適時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法》及《森林法實施條例》。
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能把進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時機掌握恰當,運用靈活,對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抵制心靈污染,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后,我給學生布置作業:放學回家后調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月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可謂是一舉兩得。
總之,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幾堂課就能解決的事情,只有在平時教育中加以重視,并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化、細化法制教育。必須強調的是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法制教育滲透方法,使法制教育與數學教育自然融合,切不可喧賓奪主,應以傳授知識為主,法制教育為輔,教書育人兩不誤,讓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