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巖平
摘要: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英語教學隨之產生一系列的變革,這種變革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和契機,同時讓學校和老師感到苦惱。有專家說:外語分數權重的減少并不能說明我們對英語學習降低了要求。在國際化的進程中,中國逐步走向世界,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而交往是離不開語言的,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是評價一國國民素質的標準。學好外語不僅有現實意義,對于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要與應試英語區分開,教師要以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為主,為他們營造快樂、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通過游戲、歌唱、舞蹈、繪畫等形式進行英語學習,在玩中學,從樂中學,初步感知英語,愛上英語。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表演
長期以來,英語教師都是遵循以下四個步驟進行課堂教學的:一是復習舊的知識,二是講授新課,三是讓學生進行口頭練習,四是為學生布置作業。但是目前學生的人數逐漸增多,學校的硬件水平稍顯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對學生的口語進行訓練時,教師采取的多數是機械模仿的方法,沒有創新與激情。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任務就是將那些課本上的知識點和語法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概不關心。學生也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囫圇吞棗的方式吸收知識,費盡心力地將知識點背下來,對于知識的應用一無所知,導致學生空有滿腹知識卻無用武之地。
由于國家放開了對于教材的限制,很多地區都有了適合本地學情的教材,冀教版教材在口語教學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編者在組織教材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應用,每課的主要句型都是一些交際性比較強的、能夠讓學生在實際中利用起來的句型。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得到提高的,單純的語言知識講解并不能為學生的語言能力提供太多的助力。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口語表演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的機會,這種形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口語課堂教學更豐富多彩。
一、口語表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受年齡的影響,小學生活潑好動,單純、枯燥的口語練習會降低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成為他們終身發展的桎梏。因此,我們要逐漸提高口語訓練的水平和層次,以口語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他們的英語學習增加源源不竭的動力。如學習食物類單詞時,筆者就為學生編了一個表演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做蛋糕。筆者課前為學生準備了動畫片里的面具,筆者扮演慢羊羊,一名學生扮演灰太狼,其他學生則是小羊。課堂問候結束后,筆者出示了一張蛋糕的圖片,說:Whats this?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Its a cake.扮演懶羊羊的同學說:“Its a cake. I like it. I want to eat a cake.” “OK. Lets make a cake. Can you help me make a cake?”“Sure.”然后筆者按照學生所說進行了一次“無實物表演”。“Put some flour. Put some water. Put some sugar. Put an egg. Put some fruit. Put it in the oven.”,做完后請學生“品嘗”,灰太狼說:“I like the cake. Its mine.”說著就來搶“蛋糕”,小羊們則齊心協力,“趕跑”了灰太狼。在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和其他同學通力合作,還能有效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隨時添加內容。學生都很喜歡這種由自己掌握的學習方式,課堂在歡樂的氛圍中展開,學生對新單詞的理解和掌握,達到了教學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口語表演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傳統教學模式追求的是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很少。學生無論是接觸社會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沒有使用英語的機會,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尚且欠缺,更談不上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跟上時代的發展,也無法適應當前飛速發展的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僅沒有學習能力,更沒有獲得個性上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努力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利用口語表演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筆者經常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設計口語表演的內容,放手讓學生組織和管理,最后的評價方式也以學生互評為主、教師評價為輔。如果讓教師分配任務,有可能會發生與學生實際能力不符的情況,學生自主管理、組織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小組之中,組織能力較強的會自覺地站出來安排表演;寫作能力較強的也會自覺地查資料、寫劇本;動手能力較強的會自告奮勇去準備道具;表演能力強的會迅速代入角色,總之,大家都會全力以赴,積極地參與每次的表演。在這種全心投入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想象力也得到發展,一些創新的思維與方法就會逐漸浮出水面。
如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 ...”這一詢問想吃什么東西的句型時,有的小組將場景設置在餐廳里,有的將場景設置為盛大的party,還有人將場景設置在KFC,學生的創造力真是超出筆者的想象。
三、口語表演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只有熟練掌握句式,才能流利地說出來,但是句式的練習枯燥,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可以利用口語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鞏固,在這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生不經意的記憶就會發揮很大作用。
如學習購物類句型“May/Can I help you?”時,筆者將教室裝扮成一個小型的超市,由學生分組扮演顧客和售貨員,操練本課所學的句型。能夠利用本課所學句型順利買到想要的物品的同學,就能從老師那里領取一個小禮品。全新的學習形式與獎勵形式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都迫不及待地開始“購物”,句型練習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口語表演的形式并不難,但是為了讓學生熱衷于口語表演,必須做好一個前提工作,就是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口語表演的成功與否與課堂氣氛是緊密相連的,如果課堂氣氛繃得緊緊的,那么演出群體也會很緊張,這樣一來,大家就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表演的內容上。如果課堂氣氛是輕松愉快的,那么表演群體會少一些心理壓力,學生就能學到新事物,學到新知識。此外,如果教師擺正自己的位置,以一個觀眾的心態,而不是以一個評判者的態度對待學生的表演,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那么課堂表演將會是培養學生口語技巧的良方,使學生更熱愛英語這門學科。
每個老師都會在教學中出現棘手的問題,尤其在又一次教育改革之后,我們能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在絕境中尋找希望,想出應對的方法,一起突破教學瓶頸,改變止步不前的現狀。每個學生都需要一盞指路明燈,愿我們可以做最好的“指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