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迎
摘要:物理是一門生活實踐和理論進行結合的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的時候,要注重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物理生活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加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對于課堂教學氛圍營造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也能夠鍛煉能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模式;積極性
“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所提出來的觀點,在這一觀點中,對于生活對教育的意義進行了明確的闡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也要正確認知到實際生活與物理教學的密切聯系,通過將生活化知識應用于物理教學,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使學生對物理學習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一、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解決疑惑
我們都知道初中物理和我們的實際生活分不開,所以學生們在學習初中物理的同時應該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而不是為了學習初中物理而死板地學習初中物理,靈活運用。老師在講課的同時可以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問題,這樣既有說服力,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舉例說明,初中物理課本上有氣化液壓這一章節的知識點,老師在講這一章節的知識點的時候,可以拿煮熟的雞蛋為例子,把煮熟的雞蛋從鍋中撈出來,讓同學們拿手握住去感受雞蛋的溫度,當然這都是在學生能夠承受的溫度范圍內,之后,再用雞蛋殼晾干之后的雞蛋做實驗,讓學生們用手握住,讓學生們感受雞蛋的溫度,很明顯,雞蛋殼晾干的要比蛋殼濕的溫度要低一些。通過讓學生們做這個生活中的小實驗,說明液化氣壓的問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們對學習有了積極的興趣。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是其最主要的核心部分,而且也會影響整個教學的質量。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教師大多數采用滿堂灌的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方式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學生不能夠真正理解到物理知識的意義,學習起來也比較被動,而且也有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應用物理知識。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就應該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點進行探索,主動地尋求答案。比如說在學習“光的色散”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舉與我們生活密切聯系的實例。例子:大雨過后,太陽出來,我們經常會看到彩虹,那么這是為什么呢?通過這樣的一個例子使學生利用知識點進行討論,所以具體分成各個小組,讓學生自我探究,最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答案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探索正確的物理現象,通過學習,能夠使學生明白這是光的色散原理。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問題設置生活化
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主要是因為比較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情境,對于許多物理知識來講,受到一些時間空間的限制,沒有辦法讓學生具體得到感知,所以這時利用多媒體,就可以將具體的物理現象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夠真正地體會到物理情境,從而給學生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此之后,教師再具體應用物理知識,為學生進行具體的講解,就可以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知識的實際應用,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在不斷了解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中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覺性。”這說明了實際運用的重要性,那么,授新課、習題課或是復習課中,都要進行例題教學。但是傳統教材所呈現給學生的例題形式都很單一,很難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在陶行知理論生活的思想指導下,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生活化的題材作為例題,只有這樣,學生的興趣才能被激發與保持。在解決物理問題時,若學生能將物理知識靈活地運用于生活實際,那么學生必定會深刻地體會到物理學科的魅力,他們也會覺得物理非常有趣。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例結合起來解決問題,可使枯燥、單一的問題變得有趣且充滿生命力。來源于生活情境中的物理問題特別能吸引人,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那是因為學生感覺很有趣。所以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這樣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在這樣的情境中解決問題,使物理更具有實用性,為學生的知識鞏固提供條件,進而使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得到有效增強
四、采取生活化的實驗活動,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講,實驗是比較重要的部分,而且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內容。通過具體的實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細致地了解物理知識以及物理原理,同時還能夠鍛煉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一些實驗活動時,要積極地利用一些與生活相聯系的實驗內容。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也要求初中物理知識要源于生活,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具體的物理知識,更好地了解科學,并且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所以有效地利用生活化的實驗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以及專業素養。比如說在學習“大氣壓”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一個礦泉水瓶,具體實驗的時候,需要將礦泉水瓶放滿熱水,之后需要將瓶蓋擰緊,上下搖動,然后再將礦泉水瓶放置在冷水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礦泉水瓶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大氣壓的存在。又比如在學習串聯并聯的時候,教師在具體講解知識點之后,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在實驗室中主動去制作一些小汽車、小燈泡,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相關技能,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可以改變傳統物理教學模式的缺點,同時還能夠將具體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起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欲望,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夠激發教學效率。所以初中物理老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適當地引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愿意動手動腦探究物理知識,并且能夠在生活實踐中,有效地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難題,能夠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淑榮.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17
[2]陳亞鑫.如何構建具有生活化的初中物理課堂[J].2006
[3]陸麗萍.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