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芬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能使是教學形式得以拓展,還能使教學內容的延伸,而且能促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自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同時也能促動我們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為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合理、恰到妙處的運用該技術來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現代教育;小學數學
新課程強調:“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這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實現教學觀念、教學手段現代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恰當、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活動,可以縮小認知時空,擴大認知領域。非常有益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更能營造出輕松愉悅、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感到“自我安全”的課堂上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到知識。現筆者談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好學、樂學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可見,在課始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迅速“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把他們的思緒從課間的活動中立刻帶入到數學學習情境中去,對一節課的成敗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形象性、直觀性、動畫性,在課始創設一定的情境,迅速對學生產生刺激,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好學、樂學的心理需求,從而主動、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如在教蘇教版五年級數學“圓的認識”開始前。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新朋友、學習新的知識。
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生展播“小動物們舉行騎自行車比賽”的畫面——大象騎的正方形車輪的自行車,老虎騎的三角形車輪的自行車,猴子騎的輪軸不在圓心的圓形車輪的自行車,兔子騎的車軸在圓心的圓形車輪的自行車……
師:大家猜猜看,誰能得冠軍?為什么?
頓時,班里七嘴八舌地理論開來,有的說大象,它力氣大;有的說第猴子,它精明;……,學生們各抒己見,他們爭論不休。
師:同學們!究竟動物們喜歡坐哪輛車,請大家接著觀看這幾輛車的行駛圖。
師繼續用CAI課件播放:大象的車,車輪是正方形的,車子在行駛時上下顛簸、左右搖晃;老虎的車,車輪是三角形行的,車子在行駛時,很吃力,幾乎前進不了。(學生看了,哄堂大笑)猴子的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行駛時能蹣跚前行,但也很顛簸;只有兔子的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
師:為什么兔子騎的車又快又穩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生(異口同聲):想。
師(因勢利導引入新課):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平面圖形中的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的。
這樣生動的畫面,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緒,而且有效的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將他們的“心”從課間引到課內。學生們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更加促進學生們主動學習、主動發展。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操作過程,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
學生學習數學,重要的是學習并掌握數學研究的方法,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枯燥,尤其是一些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學生在操作、探究時難度大而且不能得到準確的、貼切的信息,這樣一來理解知識時就有一定的難度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為此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的色彩和動態的變化功能,化靜為動,變繁為簡,化枯燥為生動,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解決難點。
如,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圓柱的體積》,教學的關鍵是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積公式,而“化柱為方”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利用實物展示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等方法總有一定的局限性,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生動的感知表象,難點就簡單了!
(一)把圓柱體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再閃爍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的上面,突出彎曲感,強調是“近似”的長方體。
(二)把圓柱體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切開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再閃爍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面與(1)比較,突出變“平”了一點。
(三)把圓柱體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切開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再閃爍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上面與(2)比較,突出越來越平,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體。……
通過以上幾個層次的演示,以實例為先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層層深入,同時進行師生、生生交流,表述總結這一動態直觀的轉化過程,讓學生發現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則越細,拼成的圖形就越來越接近長方體。在操作中實施轉化,既向學生滲透極限思想,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學得愉悅,教師教得輕松,有效地降低了學生操作的難度,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精心設計練習,提高教學實效
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發展智力的活動,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過去傳統的練習設計,就依靠小黑板、試卷、課本、補充習題等單一、呆板的呈現方式,學生做的死,練得累,實效低,學無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檢索、顯示及轉換快捷,傳播率高的功能優勢,巧妙設計練習,激發學生“樂練”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形式,就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和獲得成就喜悅。同時,也為教師提供及時獲得學生真實的學習現狀、成效和學習態度等反饋途徑,為教師的“二次備課”、“教后反思”提供充足的依據和修正機遇。
如,在新授課的課尾,我們可以設置由易到難,各種類型的鞏固題,并設置系統判斷。當學生答題正確時,顯示“√”,并伴著“你真棒”或者“鼓掌聲”等等配音來激勵學生,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繼續追求高層次的練習;當學生答題錯誤時,不僅顯示“×”,并伴著“你再動一下腦筋”或者“你發揮你細心勁兒,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來鼓勵學生,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希望。等等,這樣能使我們的學生扎實提升,學得輕松愉快、各有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