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要:改進與加強未成年人道德素質的建設,是中小學教學過程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建設與我國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在現如今的教育改革中,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中專;道德素質;教學研究
學校必須要把道德素質教育放在重要的教學位置上。中等職業教育培育的是專業性人才,在重視專業性人才技術培養的同時,還要同時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教學教育中的目標和首要任務。那么職業中專類學校該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筆者認為首先要清楚現在職業中專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什么,針對出現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改進。
一、目前職業中專學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上進心,對學習缺乏興趣
從現在的道德教育現狀來看,大多數的中職中專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對學習的態度比較散漫。再加上學生在基礎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因此,在中職中專教育中,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往往都比較消極,有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這種心態也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上進心,更缺少了學習的動力。
(二)道德文明修養
中學生正處在道德素質的養成期,對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還不懂得正確地處理和面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建設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當代中職中專學生普遍缺乏道德修養,例如不尊敬師長、吸煙、酗酒、打架等等。
(三)抗壓能力較差
從某種角度來看,中職中專的學生是應試教育下篩選出來的“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挫折的時候并沒有學會如何應對解決,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這樣的學生在生活與學習方面比較敏感,抗壓能力差。同時由于社會對中職中專的學生在認識上的偏差,更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承受不住壓力,自暴自棄。
二、有的放矢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改進
(一)深入淺出,合理利用教材
中職的德育教材是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基礎上進行編寫的,這種教材更加適合中職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與形成,在推行方面具有一定的實效性。中職學生同樣是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中有一定的學習積累,但是在中專德育教育中收到的成效卻并不是很高。筆者認為這與教師的德育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在德育教育中,教師多數都是照本宣科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育,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教學模式過于枯燥乏味,而中專生課堂氛圍往往更加活躍,所以枯燥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感到反感,更別提受教育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教材有全面的認識,明確教材的教育結構,把握教材的精髓,在大的結構下進行細分,同時結合生動的教學實例進行德育教育。
(二)加強師生互動,多參加校外實踐活動
我們都知道,教育是一項既繁瑣又復雜的工作,教育的形式也不單純只局限于學校當中,而是應當將學校、家庭與社會緊密地連接起來。尤其是對于中專生而言,我們需要培育的是專業性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更應當與學生學習的專業相連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過度地注重理論的教育而忽略實踐的教育。并且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常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度不高,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差,缺乏主動性。想要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當中。與此同時,還要注重讓學生多參加校外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比如在講到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旁聽一些與職業相關的法律案件,在法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接受教育。或者我們也可以邀請當地一些律師,針對相關職業中容易發生的問題進行法律教育,一般來說,律師接觸的相關案件會比較多,相對于教材內容也更加豐富和真實,因此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教師要以身作則,重視言傳身教的作用
教師是學生的行為標桿,學生的很多行為也是受到了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德育教育中先要做到的是以身作則。古語有云:“先修身,后渡人。”這充分說明了在育人的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師的自我約束。德育教師作為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人物,更應當重視言傳身教的重要意義。想要學生不吸煙,教師就要做到不吸煙;想要教會學生尊重他人,那么教師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文明用語的規范,學生受到老師影響,同樣也會更加地注重文明用語的規范。就像我們常說的,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旁人,旁人就會加倍地尊重你。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傳統的教育已經不再適合教育的要求。而作為德育教師想要盡快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達到教育的目的,就要在教學模式上多下功夫。中職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養成時期,利用多方的教育資源,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更好、更優質地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