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宋增泰 姚天建 周子焱
摘要:隨著近些年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大學生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校園貸”市場也隨之膨脹,各類分期購物平臺在各大高校快速走紅?!靶@貸”的產生和發展與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密不可分,只有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注重對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的培養,加強消費環境的規范與管理,營造正確、合理的消費風氣,才能化解當前社會上的消費亂象,并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校園貸;大學生;消費觀
近些年,大學生參與校園貸無力償還進而被逼迫拍攝裸照抵押、上街搶劫還貸、甚至自殺的丑聞層出不窮,一幕幕慘劇不斷的沖擊著每一個社會個體的心靈,社會上對不良校園貸款的口誅筆伐和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思考成為熱點話題。據國家數據網顯示,2016年我國普通本??圃谛W生數為2695.8433萬人,同比2015年增加70.5465萬人,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所增人數必定增加。由此可見整頓校園貸款,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保證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刻不容緩。那么究竟是什么驅使著學生走向校園貸的深淵?“面對著校園貸的大肆其行,高校和家庭該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遠離校園貸陷阱?社會又應如何進行監管?” “在筆者看來,首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并以此入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消費觀,從源頭上杜絕校園貸慘劇的發生?!?/p>
一、大學生的消費觀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在短時間內迅猛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洪流下,伴隨市場經濟體制一同席卷中國的,還有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潮。而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便是身處時代與思想潮流一線的大學生們。
筆者在撰寫本文前曾以大學生為對象做了廣泛而全面的社會調查,并分析總結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基本現狀。研究發現:當代大學生消費與理財觀念總體來說比較理性,但由于個性發展不夠成熟、素質教育不夠健全、社會經驗嚴重不足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在現實的消費活動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消費中的從眾心理、攀比心理在大學生中就表現的尤為突出,大學生群體既想享受生活又囊中羞澀,如此便加巨了畸形消費觀的形成。
(一)總體理性,部分極端
研究顯示,大部分大學生均有較合理的消費觀與較高的自制力,見到高檔的電子產品與化妝品、價格昂貴的品牌服飾,會自我克制。他們在消費中更多地注重所購商品或服務的實用性,關心商品或服務是否物美價廉。并且在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所占比重呈增高趨勢,很多大學生把生活費中的一部分用在考試報名,購買資料和補習上,并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發展資料上的投資也隨之增長。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寧愿冒無法及時還款的風險,也要提高暫時的消費能力。各種名牌奢侈商品對這部分學生吸引力極大,他們借貸也往往是為了購買日常生活費所不足以獲得的高檔商品。因尊重需要而產生的炫耀與攀比的消費心理在這部分學生中體現的尤為嚴重。他們重視在物質生活上超越身邊的人,而輕視其他方面。他們認為只要建立物質上的優越感,就可以得到他人的羨慕與尊敬,從而獲得自我的滿足。這種畸形的消費心理惡性循環,逐步走向極端,便很有可能使這部分學生迷失自我,陷入校園貸洪流之中。
(二)缺乏計劃,容易受影響
在調查問卷中問及是否會有計劃進行消費時,只有23.8%的同學表示每個月都會按照計劃進行支出,而大多數同學都會陷入一種“月初像皇帝,月末像乞丐”的月光族生活。筆者從中發現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往往不會進行計劃消費,能夠作消費計劃的學生大多都是家庭條件欠佳的??梢姡彝l件的優劣對于學生消費觀形成有著巨大影響。
大部分學生在日常單獨消費中都保持著節約的傳統消費理念,但在與朋友一起時,往往會顧及“面子”產生沖動消費,購買與本身購買力不相符合的商品,可見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受群體的行為影響很大,在“面子”的影響下,不僅在高消費水平群體中,甚至在消費水平均一般的普通朋友圈子中,有些人也往往會主動“大方”,花錢水平水漲船高,超額消費。
(三)不同性別、年級有明顯的消費差異
1.女生比男生更理性
社會科學和人類科學往往認為男性在做出判斷時偏向理性,女性在分析事物時偏向感性,但這一論證代到大學生消費中竟顯得格格不入。據調研結果顯示,在有制定消費計劃習慣的同學中,男生只占8.5%;并且參加校園貸款的同學中,男生所占比例也遠遠高于女生。女生在購買商品時會有貨比三家,討價還價的習慣,而大多數男生卻表示自己常常是為圖省事,不會砍價,按原價付完賬就會離開。除了日常的一日三餐和基本生活消費外,女生的主要消費方面是購買衣物和化妝品,而男生的消費卻因朋友聚會、游戲充值、娛樂休閑、戀愛約會等諸多因素顯得更加多樣和復雜。筆者所描述的只是依調查結果和日常生活觀察得出的普遍結論,男女生具體的消費習慣和差異因人而異,各有不同。
2.成長意味著理性
在調查中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的消費更多地指向享受性消費,比如日常娛樂和同學聚餐,其中大二、大三學生是消費的主力軍。大一學生由于初上大學,在花錢上往往顯得小心翼翼,他們既有消費的欲望,又因對社會的陌生與無知而處處謹慎。反觀大二、大三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主與獨立的意識逐步成熟,在消費方面也顯得大手大腳。大四學生由于面臨著考研與就業的壓力,他們的消費則更多指向發展資料消費,比如購買考研資料、報名課外輔導班,并且在四個年級中,大四學生做校外兼職的人數是最多的??梢?,年齡的增長可能會改變原有的消費習慣,使其慢慢走向理性。
二、部分大學生畸形消費觀形成原因分析
任何一種觀念的形成都與一個人所接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學校的言傳、家長的身教都是教育;環境則分為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小環境。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是在多種價值觀的碰撞中形成的,消費觀的復雜性本身也反映出促成消費觀形成原因的復雜性。
(一)高校教育的不完善
進入大學階段,大部分的學生是第一次掙脫父母的庇護,首次只身一人進入“社會”,嚴重的缺乏社會經驗和防范意識,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本身就缺乏素質教育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世界觀,因此大學生進入大學在第一次獲得自由支配生活費用的時候難免會形成錯誤甚至畸形的消費觀,
而當代高校里往往在素質教育方面存在短板,沒有形成完備的素質教育體系。高校往往注重處理而缺乏預防。很少有高校將理財教育作為通識課進行教授,而商財教育又是大學生最缺乏的教育,教授基礎的金融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財意識,防范意識,和自主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家庭教育嚴重缺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但在應試教育情景下,家長們往往不會關注學生除學習成績以外三觀的形成。由此造成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與綜合素質的嚴重缺失。從小到大父母包辦一切生活事宜,造成孩子喪失自主能力。在進入大學后突然獲得“自主權”,自然難以面對周邊的誘惑。
家庭教育是任何學校教育都無法替代和彌補的。家庭教育應該在學校教育之前,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形成帶有各自家庭特色的思想觀念。孩子的消費觀與理財觀極大地受到家庭,尤其是父母行為模式的影響。對孩子正確消費觀念的培育也應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部分大學生畸形消費觀的形成還與社會上的各種不良風氣有關。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不正之風盛行,網絡中充斥著以拜金為榮、為拜金行為辯護的言論;一些類似“嫁入豪門”“霸道總裁”的低俗網絡小說風靡各大高校;甚至某些無良媒體也熱衷于報道所謂的“豪門生活”。隨著2016年網絡直播的火熱,一大部分網絡主播在直播中盡展生活奢華。不以拜金為恥反以為榮,這就使得原本就缺乏自制力的大學生很容易就受到“蠱惑“,在心中樹立了金錢至上的觀念,在日常消費中自然而然也就展現出來了攀比與盲目。
當今社會在金錢至上風氣的影響下,浮躁、功利的錯誤思想逐漸充斥著每一個社會個體,勤儉、淡泊的社會風氣日漸式微。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最終階段,他們在高校這個半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與自我管理,那么大學生極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形成畸形的消費觀念。
(四)大學生自身管理不嚴
即便存在高校、家庭、社會等一系列客觀原因,但大學生畸形消費觀的形成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管理的不嚴格。從大學生參與裸貸、盜用他人信息進行貸款的案例可以發現,大學生自身缺乏對誘惑的抵制能力,并且當出現意外之后通常選擇逃避來擺脫自己的責任。筆者調研時發現,大部分大學生表示當自己見到鐘意卻昂貴的商品時,雖然有的人一開始會克制自己的欲望,但終究無法避免“慷慨解囊”的結局。可見在大學生畸形消費觀的成因中,自身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不嚴格也是重要的一環。
三、聯動多方力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
大學生畸形消費觀的形成的復雜性就意味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就必須聯動高校、家庭、社會進行多管齊下的戰略,學校進行統籌布局教育,家庭進行細致灌輸教育,社會進行風氣引導。
(一)高校進行全局統籌
高校是大學生的聚集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高校是第一陣地,高校必須做好全局統籌,從教育體制到教育方法做全面的更新。
高校應從全局教育出發,對大學生存在的素質缺陷進行認真分析,重點作戰,建立健全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體系,并將理財教育作為通識課程納入大學生課程體系,豐富大學生的財務知識,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努力推進思想教育從課上走到課下的進程,改變以往的思想教育模式,鼓勵學生多參加學生活動,在活動中健全人格,
在日常教育中應拉長戰線,打好“持久戰”,觀念的樹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長期的宣傳教育可以扭轉學生的消費觀念,通過班會、心理輔導站、社團活動等慢慢的向學生灌輸正確消費觀念,做到“潤物細無聲”,也可以通過校園報紙,宣傳條幅,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等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
(二)家庭進行榜樣教育
在家庭方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積極的人生觀和健康的價值觀,而在當今社會也特別要注重對孩子理財與消費觀念的培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身為家長要首先明確“榜樣”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經濟領域,要為孩子做出表率。如果家長勤奮刻骨,勤儉持家,沒有不良的信譽記錄,有理性的消費觀,那么孩子也也會有一個跟他父母類似的消費觀,家長要做好基本的金融知識和消費常識和最起碼的理財和辨別是非的教育。
(三)改良社會風氣
社會的整體氛圍和風氣將極大程度地影響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觀念。鑒于當前我國對世界經濟體系的參與程度和對外開放水平不斷加深,思想領域必定會遭受一些外來腐朽文化的沖擊。因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培育科學、正確的價值體系成為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的唯一選擇。
首先,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和公共組織應主動肩負起宣傳和監管的職責。一方面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活動,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讓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深入民心,以此行動影響大學生改正自身價值觀,合理審視自身畸形消費觀念,主動改變自身不良消費習慣;另一方面應針對社會上現存的各種腐朽價值觀堅決予以駁斥、打擊,對各種不良消費習慣予以糾正、引導,規范消費市場和社會環境。
其次,媒體、企業等社會組織應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大力宣揚科學、正確的價值體系與消費觀念,拒絕傳播拜金、享樂、奢靡的腐朽思想,為營造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凈化社會風氣做出自己的貢獻。
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固然重要,然而在實際推行時卻不可操之過急。在這個過程中,既要號召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多數社會成員,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又要踏實審慎,避免流于表面或事倍功半。只有合理利用法律監管與宣傳教化兩種手段,最終才能成功地凈化我們的社會風氣,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
(四)大學生提高自身自制力
一切消費都源于消費主體自身的欲望,大學生自身要合理的控制欲望,大學生群體絕大部分沒有收入來源,都依靠著家長給予的生活費進行消費,在家長給予的生活費不能滿足消費需要時,便會產生“貸款消費”導致一部分學生陷入“校園貸”之中。
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強盛的希望和未來,大學生自身要加強獨立人格的塑造,努力學習吸收知識,積極參與生活實踐,克服功利主義,補齊理財知識短板,做好消費計劃,合理規劃資金使用,形成良好的消費、理財觀念,將心思放到學習上,將精力用到學習上,通過學習提高自身自制力。
參考文獻:
[1]張耀宇 宋曉慧.從校園貸的危害反思對大學生的教育.【J】.遼寧師專學報.2017(2)
[2]蔣鳳鎖.高校“校園貸”干預途徑研究. 【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報.2017(2)
[3]吳再發.陷阱與跨越:校園貸視閾下的大學生消費引領.【J】.福州大學學報. 2017(2)
[4]冷德生 李昊珍.校園貸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經濟研究導刊. 2017 (19)
創新項目:黑龍江省省級大學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編號:20171021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