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淑
摘要:對理想課堂的探索從來就沒停止過,尤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的教學也呈現了多樣化。很多人都反思過“我心中的理想課堂”,但卻很少反思:理想課堂是怎樣形成的,即:怎樣構筑理想課堂?理想課堂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因此,導致了理論上研究的鋪天蓋地,而實踐操作層面上研究的卻“相形見拙”。我個人認為,理想課堂沒有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有的只是不斷地去探索,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可以認為是成功的。
關鍵詞:理想課堂;健康教育
近年來,中小學生溺水、跳樓等悲劇一再發生,食品安全困擾重重,兒童肥胖、近視日趨增多,這些現實都警醒著我們:健康教育無比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小學健康教育課,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解讀教材,正確理解健康知識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任課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從整體上把握各年級的總目標及課時目標,書寫詳細的教學方案。重慶市小學《健康教育》教材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充分考慮了學生各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教學方式上,充分注意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性。如三年級第十課就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健康指南針和健康加油站、健康面面觀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側重于通過直觀的畫面講述知識。如五年級第七課《預防病毒性肝炎》中甲肝的傳播途徑就是通過畫面幫助學生了解其傳播途徑。小貼士是課文的資料補充及拓展延伸。健康碰碰車主要為了檢驗孩子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活動形式多樣,如讓學生進行判斷選擇,談談自己的絕招,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感言,關注學生生活技能的培養,如五年級第二課《吃出健康來》,讓學生設計一份自己以及家人一日三餐的食譜。此外,與語文整合,如四年級第三課《吸煙有害健康》讓學生寫倡議書。又如,五年級第十課《快樂度過青春期》讓學生主動與家長談心交流,并通過角色扮演,參與危機處理。這樣的教材給家長提供一份系統而科學的家庭健康教育參考資料,保證了健康教育從學校到家庭的延續,更有助于促進學生健康知識的獲得和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同時,健康教育課程中蘊含專業的理論知識。
二、精構課堂
(一)引人入勝,激發興趣
在健康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導入中,可以嘗試用談話引入法、講故事引入法、音樂引入法等方法。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別讓眼睛受傷害》時,讓學生欣賞《愛眼歌》,創編好簡單的舞蹈動作,這樣教師在一開始就成功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
(二)利用模型圖片,直觀展示
在教學中應注意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運用一些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教具圖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一年級《正確刷牙好處多》一課時,可以利用牙齒的模型以及牙刷,給學生講述豎刷法比橫刷法更科學的原因,通過這樣直觀的演示,更能使學生明了正確刷牙的重要性。
(三)動用錄像,形象逼真
如果我們動用錄像教材,就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大的空間,把生活中不注意的小事集中放出來,讓學生看得見,聽得著,同時觸動小學生的心靈,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的目的,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在講授三年級第一課《保護眼睛預防近視》一課時,教師首先用攝像機當場拍攝出學生做眼保健操的情況,放給學生看,學生在大屏幕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特別開心,笑聲中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產生了及時糾正的強烈愿望,這就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了。
(四)穿插活動,寓教于樂
活動能培養學生活潑愉快、開朗合群的個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新知識,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例如,在講解三年級第六課《預防腮腺炎》這課時,可以編寫課本劇,通過生動形象地表演奶奶帶妞妞去看病的情景,揭示淺顯易懂的“理”,將腮腺炎的癥狀、位置、危害及防治措施跟學生講清楚。
三、走出課堂,從實踐中體會學習樂趣
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在實際生活中去學習健康教育的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第四課《食品衛生與安全》這一課時,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學校附近的超市,讓學生親身感受購買食品時怎樣注意買合格食品,在實踐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此外,還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到學生心里的一些困惑和煩惱,作為上課的主題及素材。教師還可以結合季節特點和傳染病流行特點,順應季節,教給學生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學校還可開展專題教育周活動,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宣講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利用紅領巾板報辦好健康教育專欄。利用校園電視網絡開展專題衛生講座,宣傳衛生和健康知識。進行健康知識競賽和健康實際操作能力競賽,引導學校健康教育活經常深入社區,走進社會,逐步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重視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總之,將多種教學方法靈活地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樂于接受健康知識,構筑理想中的課堂,讓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科學出版社,2014,2
[2]宋愛英,孫宏碧.教育個性化和教學策略.山東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