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英
摘要:文本解讀,簡單來說就是對文人創作的作品進行探究,體會其包含的內容及其所表達的意義。高中語文教學中,文本解讀就是指教師和學生對文本進行感知、理解并從中獲得其內涵、意義的實踐過程。文本解讀對于啟發學生思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本解讀;教材處理
一、高中語文文本解讀存在的問題
(一)答案統一,缺乏獨到的見解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對于文本解讀缺乏獨到的見解,沒有真正的對其探討,而是單純的依靠參考書及網絡搜集的簡析,缺乏創造性。教師沒有潛心研究文本的思想內涵以及所表達的現實意義,而是按照參考書的簡析進行教學,這不僅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對學生也起不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學生在應試教育下,缺乏創新和主動性,得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答案。這種統一的“標準答案”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天馬行空”,忽略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文本解讀過于簡單
高中語文教學中,文本解讀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教師應帶領學生共同完成。由教師的感悟喚醒學生的解讀感悟。因此,對于文本的研究,教師應做到細致、準確。只有自己完全理解了文中所表達的各項基本內容及其深刻含義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分析課文所體現的思想感情等。讓學生主動探求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文本的解讀過于簡單,也沒有花費較多的時間來詳細分析課文。而卻將過多的時間用在搜集資料,問題設計以及研究教學方法上,忽略了文本解讀的重要性。比如在《雷雨》這篇文章中,參考書對于該篇文章的情節內容、周魯兩個家庭的命運以及人物形象都有了詳細的解讀。但是除了表面的解析,還要更近一步挖掘其人性的復雜以及其表達懺悔救贖的主體思想。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具備一定扎實的功底,獨到的見解,帶領學生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讓學生真正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想要渲染的氛圍。
(三)文本解讀缺乏適度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倡,對于各大學科的教學也有了新的標準和要求。文本解讀作為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也越來越得到重視。但是,很多學校和教師卻歪曲了提倡文本解讀的最初意義。文本解讀過于細化,缺乏適度性,這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很多教師還會把文本解讀的內容引向考綱和考點的內容,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美感蕩然無存。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本解讀時,要把握分寸,抓住重點。
(四)樹立正確的文本解讀觀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文本解讀觀,尊重作者的創作意圖,尊重客觀事實,細致深入的進行文本解讀。作者創作的作品都帶有一定的意圖,同時也包含著自己的內心情感。教師在進行文本解讀時,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能歪曲作者的本意,要充分挖掘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解讀《故都的秋》一文時,不僅要考慮作者寫文章時的心情,還要考慮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及其身世遭遇等。這樣,才能完整的展現文章所表達的內容及其思想感情。
二、掌握良好的文本解讀方法
(一)變換視角,整體感知
新課標理念要求教師在文本解讀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因此,教師在解讀文本時應變換視角,整體感知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涵,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課文體現的意義。首先,從讀者的角度感知文章,以平和的心態掌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及其表達的美感和內涵。其次,從編者的角度分析文章,分析編者為何將其編入教材中,體會其意圖,避免分析文本的盲目性。然后,要從教師的角度解讀文本,找出文中的重點及引申含義。最后,還要從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讓學生自我推敲、自我分析,教師再加以指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立足文本,具體理解
在文本解讀過程中,只靠整體感知是不夠的,還應從作品的整個創作背景、作者的身世遭遇以及故事情節發展等方面進行具體推敲,具體理解。作者創作作品時都會在一定的創作背景下進行的,因此,從創作背景理解知識文本更容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本中還有很多句子和關鍵詞也是突破文章理解的重要主處。教師在解讀文本時,還應抓住重點句子和關鍵詞,來具體理解。
(三)由此及彼,解讀深悟
深入探究是教師對文本理解的重要過程,也是考察教師基本功的關鍵環節。深入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隱含的重要意義是教師進行文本解讀的最高層次。因此,教師也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由淺入深,通過比較、參讀等方式很好的去解讀作品,去參悟內涵。
三、高中語文教材處理探究
要想更好的解析作品,對于語文教材的處理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點與面相結合
所謂的“點”指的是教學重點,“面”則是文章的基本內容。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尤其對于小說、戲劇等作品的分析,做到點面結合,更容易讓學生掌握其基本意義及其重點內容。首先要讓學生對文章的情節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對精彩語段以及關鍵內容重點講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基點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思路,有一定的層次。所以,在講解課文之前,要讓學生理清思路,大概了解文章前面說了什么,中間說了什么,最后說了什么內容。并且每個層次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搞清文章的總體思路之后,再抓住兩個基點——知識點和能力點。文章重點表達的內容、重點句子以及關鍵詞要抓準。還要通過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來推敲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基本內涵。教師在教材的處理上,必須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抓好兩個基點。對于文中的精彩詞語、關鍵句式以及重點語段要反復推敲,從中找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
(三)閱讀、創造、評論一體化
在教材的處理上,閱讀、創造、評論要一體化。首先就要反復閱讀,不僅要讀通句子,讀出節奏,還要讀出美感,讀出感情。通過讓學生改寫文章、演講文章、創作文章等語文活動來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活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最后評論文本內容,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學生對文章評論過程也是深化文本理解的過程。將三者有效的結合起來,就能夠更好的處理教材。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是高中課程的重要學科,教師在處理教材以及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準確、細致,并不斷完善自身的文化修養,帶領學生進入到語文課程的完美“盛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