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懋芳
摘要:實訓課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比起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興趣更濃厚,學習更積極。在實訓課中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對學習的需求本來就不同,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給每個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都會有互動,在互動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討論和研究都是自主的,這有利于更好的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實訓、平面設計
何為小組合作學習?它是指學生在小組中展開學習活動,而且是在沒有教師直接、即時管理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小組成員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相互負責地學習,從而達到共同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
筆者任教于職業高中的電腦美術專業,目前中職學校普遍的現狀是: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高。在專業實訓課中往往一個老師要輔導班上幾十個學生,根本不可能顧及全面,學生本來對于技能的學習還有些興趣,但是遲遲等不到老師的幫助指導,就會失去耐心,放棄努力,或玩游戲,或說話等等;另外,職中學生還有一個共同點,不愿意舉手問問題,怕被嘲笑。因此,在專業實訓課堂中加入小組合作學習法,能使學生學會怎樣與別人合作;怎樣自主學習,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下面我根據自己在平面設計專業實訓課上的實踐,談談自己是如何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的。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規則
(一)學生規則
1.學生學會用兩種不同的聲音說話。一是組內聲音,(即圖書館聲音),保證組內成員聽清;二是全班聲音,保證全班同學都能聽到。
2.職責輪換。小組長的職責要定期(每周或更長時間)輪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從而進行換位思考,有利于小組合作。
3.小組競爭。實施小組之間設計成果的展示與競賽。
4.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求人人參與。
(二)教師規則
1.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當好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著、參與者,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2.善于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
3.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訓過程
(一)小組合作實訓課中,教師做些什么?(以《實訓課:建通電梯公司VI手冊設計》為例):
1. 指定課程目標。一是專業技能目標。掌握圖文編排軟件CoreDRAW及輔助圖片處理軟件Photoshop,并熟練運用軟件設計實訓項目(VI手冊);另一類是合作技能目標。合作技能包括合作態度(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合作行為(如何表達、傾聽、交流)、合作成果(成員共同完成一個項目,詳細設計內容各不相同)。
2.在授課之前將學生分為合適的小組,并安排學生實訓室的座位。筆者任教班級多數以50人左右為主,將全班分為了7個小組。小組間的學習情況盡量均衡。而用于教學的實訓室則以14-16臺一排的電腦組成。在組建合作小組時,一般以5-7人為主,每一排電腦分成兩個小組,中間以1-2臺電腦作為小組間分隔。小組剛組建時,小組長由學生選舉或者老師推薦,在進行一段學習之后,小組長由成員輪流擔任。
3.向學生解釋教學任務。本次實訓案例的完成時間為40課時,完成的設計成果是建通電梯公司的VI手冊。
4.檢查合作學習小組的效果:巡查各小組的設計圖紙完成情況,并及時進行專業指導,對軟件的操作內容進行技術支持。這一步驟貫穿整個小組合作實訓課,是身為教師的主要任務。作為教師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學生但場面不失控,同時做好顧問、參謀的角色。
5.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成績做出評價。教師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組的設計圖紙完成情況向全班同學匯報,并全面解說與展示本次設計手冊;教師根據小組匯報與展示的情況,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看哪一小組完成的情況最好,對于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二)小組合作實訓課中,學生應該怎么做?
1.成立小組
(1)學生成立小組,以自由組合為前提,規模為五至七人,但并非越多人越好,因為人數一多,學生就減少了發表見解的機會。(教師為全面考慮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對小組的人員配搭情況會適當進行調整,以達到均衡。)
(2)小組長為小組活動的組織者、小組的核心,一般組長的選擇尊重學生的意愿,但小組長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為鍛煉小組每一個人的主動學習和管理意識,小組長一般一周變換一次,由小組成員輪流承擔。
2.合作學習的實訓過程(以《實訓課:建通電梯公司VI手冊設計》為例)
小組合作:(1)課前合作:分工上網或者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解決相關問題。
(2)課堂合作:課堂上的提問、討論、交流,同學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作業等都是課堂合作。
(3)課后合作:學生課后網上交流、電話咨詢等方式討論問題。
小組分工:原則上小組內分工以兩人協助合作為主,要有搭檔意識,設計圖紙時有商有量,共同合作。
(1)VI設計基礎部分:標志、版式設計(由全組成員討論、手繪、定稿共同完成)。
(2)VI設計輔助圖形部分:標準字體、企業色彩、輔助圖形、郵品設計、辦公用品、旗幟及禮品、服裝設計、交通工具設計等(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具體分工按照小組成員的特色和擅長部分進行,例如:xx負責全部手冊的色彩搭配部分,xx和xxx禮品和辦公用品部分……)
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共同討論、上網查閱資料,(下轉第257頁)(上接第135頁)課后用QQ群討論并保持聯系。
小組實訓: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理分配時間和任務,要求在4個課時內畫出標志設計圖大樣與版式設計圖;40課時內分工合作完成VI設計圖紙。(課時安排如下)
1-4課時:完成VI手冊的標志基本形設計打樣與版式設計頁面。
5-13課時:完成VI手冊應用部分基礎部分。其中3課時完成標志設計的頁面內容(包含坐標制圖設計、明度使用規范、標志的變形樣式);3課時完成標準字體的頁面設計內容(包含企業名稱字體的標準制圖、英文字體的標準制圖、制作標志與中、英文標準組合);2課時完成企業色彩設計的頁面內容(包含標準色彩、輔助色彩、輔助圖形)。
14-40課時:完成VI手冊應用部分。2課時完成郵品設計的頁面內容(包含中英文信箋、國內信封、國際信封);6課時完成辦公用品設計的頁面內容(包含傳真紙、文件夾和塑料袋、日記本和招標書、名片、胸牌、工作卡和工作證、其他用品);4課時完成旗幟與禮品的頁面設計內容(包含旗幟、手提袋、其他禮品);5課時完成標牌設計的頁面內容(包含公共標識、指示牌、導示牌、燈箱、文化墻、車間標語);4課時完成服裝設計的頁面內容(包含工作服、馬甲、帽子和領帶);5課時完成交通工具設計的頁面內容(包含小型客車、大型貨車)。
小組展示:派代表上臺展示VI設計圖紙,在展示圖紙的同時對本組的設計理念進行詳細的解說、闡述。
3.合作學習的成果展示(案例:建通電梯公司VI手冊設計)
(1)全班交流:老師安排,定期在課堂上抽出一段時間讓各組同學介紹本組合作學習的進展情況,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利用這個機會,教了解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同時了解每個小組中學習有困難學生的進展。
(2)小組捆綁評價:班級建立評價表,評價項目包括各小組課堂交流情況、圖紙完成進度,以及課堂討論展示參與的積極性,每周匯總,結果上墻。
(3)小組間的競賽:指導教師(邀請本專業老師)根據每一組的設計展示情況進行打分和評比,對優秀組進行獎勵。
三、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實訓課上的實效與收獲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在平面設計實訓課中使用小組教學法對筆者的教育教學幫助很大,當然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實際課堂的應用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有些組員之間的配合不協調;小組長的指揮和帶動不到位;學優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學困生則處于從屬或被忽略的地位;當學生對討論的問題感興趣時,課堂秩序便會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聽不清究竟小組成員間的意見;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調控等。
但是,在實訓課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比起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興趣更濃厚,學習更積極。在實訓課中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對學習的需求本來就不同,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給每個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都會有互動,在互動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討論和研究都是自主的,這有利于更好的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讓教師由獨奏變為伴奏,使學生由配角變為主角。其實學生們都是智慧的集合體,學生要善于向教師學習,更需要向自身學習,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這種學習模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筆者在以后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實踐中,會更加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唐曉杰:《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 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劉惠軍:《新課程與學生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
[3]黃憲:《關于新課程實驗的若干反思》 教育出版社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