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從事文化藝術的人員越來越多,選擇藝術方向的學生也逐年增多。但高三藝術生專業統考后返校學習文化課的時間只有三個月,編寫一套適合高三藝術考生的歷史校本教材至關重要。如何編出適合高三藝術考生的歷史校本教材是我們高三歷史老師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三藝術生;歷史校本教材 ;編寫思路和過程
一、編寫高三藝術考生的歷史校本教材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從事文化藝術的人員越來越多,選擇藝術方向的學生也逐年增多,但藝術生的文化素質卻參差不齊。如何既能提高藝術生的藝術修養,又能提升其文化素養,目前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和社會的要求。藝術生在進入高中以后,除了和普通生一樣學習文化課以外,還要花一部分精力學習藝術專業課程,再加上高三為了應付年底的藝術專業考試,還要參加各種專業集訓,文化課根本無暇顧及,導致文化課學習間斷,基礎不牢。并且,藝術生年后返校學習文化課的時間只有三個月,文化課的復習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藝術生的大學夢能否實現。然而,當下還有一些歷史教師仍然是傳統教學,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去研究課標,制定切實的教學計劃,導致一些歷史課堂高耗低效,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學校和市二高的部分歷史老師作了《高三藝術生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的課題。在這個課題中其中有一項是要編寫適合高三藝術考生的歷史校本教材。
二、編寫高三藝術考生的歷史校本教材的具體思路和過程
我們把校本教材分成兩大模塊,第一大模塊是高中歷史的知識點,第二大模塊是和相應知識點配套的練習題。在整個校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幾位高三歷史老師在實踐中不斷修改,最終確定了以下的編寫思路。
1.打破現有歷史教材的順序,按整體通史模式編寫教材。我們學校用的是人教2003版教材,這部教材是按照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歷史三大模塊編寫,而全國高考卷是按照通史順序進行考試。高三藝術生如果先按模塊史復習,再按通史去練習,效果不佳。所以我們打破模塊史的順序,按通史順序編寫校本教材,確定好思路后我們著手中國古代史的編寫。
我們首先將一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編寫為一個課時,后面有相應配套的習題。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學生在高一、高二學的時候是按模塊史進行學習的,現在按照通史完全把模塊史打亂了,學生們感覺知識點過于零碎。例如在編寫《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與科學技術》時,我們把三本書中的和秦漢有關知識點全部找出并整理,秦漢時期的政治制度是必修一第二、三課內容,經濟部分必修二中的第一、二、三課均有涉及,思想文化部分必修三中的第三課和整個第三單元也同時都有涉及。整個編寫過程的工作量比較大,把學生記憶的體系全部打亂,學生想要知道知識點也需同時在三本書中查詢,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于是我們又調整思路,廣泛征集學生意見,在不打亂模塊史的基礎之上重新按通史順序編寫。
例如中國古代史部分,首先我們編寫中國古代政治部分,把中國古代政治按照朝代編寫成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秦漢時期的政治制度、魏晉--宋元時期的政治制度和明清時期的政治制度。中國古代政治史編寫完之后,然后編寫中國古代經濟史,最后是思想文化和科技史。這樣編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把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史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總體思路上我們是按照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現代史的整體通史順序進行編寫。
2.精簡教材內容,知識體系化。我們在編輯校本教材,不是把原來的教材簡單的剪輯和拼湊。為了能編出更有效的校教材,參與編排的歷史老師查閱大量資料,翻看查詢通史教材,仔細研究近五年的歷史高考題,爭取把高頻考點都整合在教材中去。我們平時用的教材基本是是大段文字呈現出來,大段文字方便學生理解,但不方便學生記憶,所以我們盡量避免大段文字出現,以問題和答案形式出現,便于學生快速記憶。每個章節都運用表格,知識網絡圖,想通過文字、圖片、表格、知識網絡圖等多種形式把知識點清晰的呈現出來,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3.精選配套練習題。我們選題的原則是精選近五年的和本節課知識點相關的高招試題。在選題過程中,其實我們也是存在爭議的。有老師認為我們的學生基礎比較差,高考題對我們的學生而言難度比較大。但大部分老師認為這個階段不是去感受高考題多么難,而是去感受高考題的風格,學生必然有很多題不會做、會做錯,但是學生要開始去熟悉高考題的命題風格,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高考題的命題風格跟平時考試,甚至地區摸底考試都不一樣,真的要去模仿高考題的出題風格是非常難的。現在的高考,特別是文科,已經不是簡單的背好書就可以清楚知識點的時代了,越早適應高考題的出題風格,對學生的復習越有好處,最終我們還是采取精選近五年的高考題。當然我們也不是把近五年和這知識點有關高考題全部整理羅列到一起,而是有一定的取舍,對我們學生而言特別難的要大膽舍棄。我們把精選的高考題附在相應的知識點后面,作為學生的配套練習題。
以上是我們編寫適合高三藝術考生的歷史校本教材思路和過程,在編寫過程中我們也是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修改,最終編寫出一套適合高三藝術考生的歷史校本教材。這套校本教材立足于藝術生的能力基礎現狀,緊貼課程標準和高考中低檔要求,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從而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逯江南。高中藝術生歷史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2]郭繼福。高中藝術生歷史學習興趣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3]王志生,劉俊良。新課程改革下普通高中藝術特長生培養的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02期
項目來源: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高三藝術生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CJYC17110414)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程麗果,女,河南臨穎人,歷史學學士,現任教于平頂山市第八中學,研究方向為高中歷史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