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國嬌
摘要:群眾文藝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對于堅定文化自信、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在活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群眾文藝創作;文化生活;繁榮發展
一、繁榮發展城鄉文化一體化的群眾文藝
習主席始終高度重視群眾文藝工作,在廣大群眾文藝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群眾文藝百花園姹紫嫣紅,成果豐碩,為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我國農村現有的群眾文藝工作已不能滿足群眾對于文化的多種需求,群眾迫切需要更多、更新的文藝內容來提升思想境界。繁榮群眾文藝方法路徑,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在繁榮群眾文藝的過程中,堅持城鄉文化一體化的發展,是一種切實可行的以城帶鄉的聯動機制。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通過完善設施、配置文化管理人員,指導基層文化活動的積極作用。提高文化館站、圖書館室等文化單位事業編制人員的各種待遇。鼓勵和吸收一些懂文化、愛文化的優秀人才到基層工作,鼓勵大學生村官、中小學老師投身農村文化事業,讓真正有文化有才能的人才參與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工作。發揮市、縣文化機構的作用,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骨干培訓工作。基層文化工作人員要有計劃地參加縣級以上文化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新調入或新聘任的人員經過專門培訓并經縣級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后上崗。切實改變城鄉基層文化的軟硬件設施,推進“建設和發展文化站,打造一個文化活動室、組建一支文化隊伍、評選一座文化大院、搭建一個廣場文化舞臺”的工程建設。大力實施“文化下鄉”和“送戲進城”活動,積極推進城鄉文化交流,豐富城鄉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繁榮文藝創作,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推動城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迫切要求。繁榮群眾文藝,就要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把群眾中蘊藏的創作能量激發出來,引導人民群眾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培養群眾的文化興趣,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熱情,培養群眾文化骨干,挖掘農村文藝人力資源。通過農村文藝賽事、文藝匯演等文化活動挖掘一批農村文藝愛好者,培養文化藝術工作的人才,潛移默化地壯大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繁榮創新群眾文化藝術的要求
文藝作品是用文字和語言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傳達文藝工作者對歷史、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優秀藝術作品往往能夠成為人們前進的指引,就在于其中蘊含著有益于人生和社會的可貴價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對新時期群眾文藝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突出抓好主旋律題材和反映地方特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佳作,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完善工作機制,努力創作生產更多特色鮮明、接地氣、傳遞正能量、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既要立足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要跟上時代發展,把創新精神貫穿群眾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突出群眾文藝創作貼近群眾、生動鮮活、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優勢和特點,著力增強群眾文藝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群眾文藝更加符合時代進步潮流,更好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繁榮群眾文藝,就是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創作生產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群眾文藝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如春風化雨,在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共鳴,文藝工作者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因此,必須俯下身子、上山下鄉,深入基層去挖掘人民群眾身邊的、自己的故事,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才能真正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精神食糧。
三、激發群眾文化藝術的創新途徑
群眾文藝創作是重點文藝創作作品必須源于群眾生活“藝術家不能局限在藝術創作的自我小空間里,而應該走進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使作品與時代和人民緊密聯系起來。”面對當前文藝蓬勃發展的新形勢,面對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如何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美好的精神食糧,是當代文藝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和面對的重大課題。真正反映社會變遷中的得與失、喜與憂,充分體現時代潮流,全面感應時代脈搏,給文藝作品能真正給予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為構筑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添磚加瓦。這要成為當代文藝創作的出發點和基本遵循。創新是文藝的生命之魂,是文藝的魅力之本,也是文藝發展的動力之源。文藝貴在創新,也難在創新。當前,我國文藝作品在總體上繁榮發展的同時,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我們更需要創新精神,我們的民族期盼更多的創新。因此,我們今天每創作一部藝術作品,就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在遵循藝術規律的基礎上,把創新放在首位,努力在作品水平、質量上不斷有新的超越,在內容、形式、手法上不斷有新的突破,保證作品更加貼近群眾的實際生活,推出更多文藝創作的精品,不斷豐富和提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創作中應懷著一顆善良真摯的心,把生活中的閃光點用藝術技巧反映在舞臺上。”最深入百姓生活的藝術形式,有著最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如何以藝術形式記錄群眾生活,是年輕一代文人需要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
在文化強國的時代背景下,各級文化部門、文化館以及廣大的群文工作者應大力組織開展文藝創作,積極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積極作用,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提供豐富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為繁榮當地的文藝創作而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文化支撐。
參考文獻:
[1]周舟. 有效組織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思考[J]. 大眾文藝. 2015(17)
[2]武杰.新時期縣域群眾文化的特色[J].山西青年,2017(04)
[3]秦曦.通過群眾文化的建設提升群眾的文化藝術素養[J].通俗歌曲,2016(11)
[4]許花月. 有效組織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幾點淺見[J]. 成功(教育). 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