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 湯旭
摘要:高職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應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體育教育,其中培養終身體育思想意識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前提。體育課如何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通過學校體育讓學生貫徹終身體育思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其終身參與體育鍛煉打下良好基礎,這也是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高職體育;如何培養;學生;體育意識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終身體育是指從人出生到死亡之前都要參加體育運動,即將參加體育運動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當代體育的發展方向。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我國的基本國情,學校體育必須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努力開發大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以適應未來的挑戰。學校體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體育教育,使大學生走入社會后能繼續堅持體育鍛煉,健康生活、工作并能長壽。高職體育教學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志是,不僅看大學生在校期間身體素質提高多少,還要看大學生接受體育教育后是否具備了體育意識和健身意識,是否養成自我獨立鍛煉的習慣。因此,高職體育要把握體育的本質,通過體育教育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他們終身體質健康。
二、激發興趣,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途徑。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使他們懂得怎樣遵循人體生理的基本規律,自定鍛煉身體的方案,自己控制運動量和強度,從而提高增強自身體質和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水平。體育習慣是指通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能促進身體發展并達到愉悅情感的行動方式。要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教師就必須對學生循循善誘,曉之以理,鼓勵他們以頑強的意志進行持之以恒的實踐。當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初步形成后,要根據他們的實際,不斷提出新要求,使之逐步得到鞏固。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自我鍛煉能力
首先,培養學生堅持性,主要表現在能持久地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始有終地不懈工作,能以堅韌的毅力,勇往直前地去克服困難,不為所處環境內外的干擾因素所動搖。其次,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主要表現在對學習有明確的目的性,沒有踟躕疑慮、優柔寡斷的現象,對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困難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并自信能克服。再次,培養學生的自制力,主要表現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能夠抑制感情沖動,和善地與人合作共事,與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在各種情形下理性地處理問題,能夠遇事不急不燥,能委曲求全等。最后,貫徹終身體育思想,更新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
四、加強體育課程建設與體育知識的理論教學
課程改革的實踐證明,立意越高,思路越廣,內涵越豐富,措施越得力,體育課程建設的實效性自然也越好。在教材內容上,要注意改進與引進相結合,根據高校的特點,結合實際,符合高校學生的特點和師資、場地器材等條件,選擇便于鍛煉身體、健身性強的項目。應增加健身性、趣味性、娛樂性、高雅性的項目,體現教材的科學、新穎和實用。現在的體育教學偏向于技術教學,忽略了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能力,影響其良好的體育意識的最終形成。通過傳授體育知識,使學生真正懂得強健的體質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條件。體育知識的理論教學對于學生的體育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鍛煉的動力,并且在學生掌握了用科學的方法去鍛煉身體的基礎上對于其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鍛煉的效果做出準確評價,據此選擇合理的體育運動的項目,制訂鍛煉時間和鍛煉強度,達到增強自己體質的目標,使學生終生受益。
五、改革學校體育教學模式
大學階段是對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鞏固階段,也是實施終身體育的基本環節。由于我國體育教育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盲目追求體育教育的近期目標,造成體育目標狹窄,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脫節,缺乏延續性。因此, 從終身體育看,學校體育不僅要解決學生的體育教育問題,而且要解決將來的發展和延續問題。人們對體育的興趣、愛好、習慣,在體育活動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校實施終身體育關鍵是要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興趣,養成習慣, 持之以恒。在學校,學生需要掌握體育理論知識,需要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和從事體育活動的基本能力。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和習慣的形成,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
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全面的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人體的基本構成,各系統器官相互功能,身體鍛煉的生理衛生常識,體育運動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影響人體生理變化的。培養訓練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應與端正態度、激發興趣相結合。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同屬于非智力因素范疇,三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有了良好鍛煉習慣的學生,其鍛煉態度自然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自然愈濃,鍛煉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高。學生從被動鍛煉變主動鍛煉,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目的。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
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體育教師的素質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個高校應該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增強隊伍的建設。體育教師應當具有廣泛的極強的教學示范能力,有終身學習精神并且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懂得大學生心理能深入學生當中與學生打成一片。事實證明,高水平的體育教師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信服,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這就要求每位教師要經常充實提高自己的知識和運動技能,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和環境,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豐富體育活動內容,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認識到終身體育鍛煉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郝策.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路徑[J].體育學刊,2016.07
[2]趙先卿.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終身體育之關系[J].體育世界,2015.08
[3]冬繼峰.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探討[J].運動,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