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長義
摘要:住校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聚焦住校生群體,心理健康亟待關注。整合家校資源,預防引導刻不容緩。反思家校共育,心理教育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家?;樱蛔⌒I?;心理健康
我校從南遷搬校到現(xiàn)在,住校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通過與學生的交往和觀察,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與走讀生有很大的區(qū)別,也給了我深深的感觸。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家?;邮谴龠M住校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一、聚焦住校生群體,心理健康亟待關注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益陽沅江市第三中學16歲的高三住校生羅某杰,在辦公室將自己的班主任刺死。原因在于羅某杰對于班主任通知家長做法感到憤怒,認為班主任將自己不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和起伏較大的學習成績想告訴給家長。這個血淋淋的案例給住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敲響了警鐘!
住校生的心靈是敏感而脆弱的。在平時生活、學習中,我對住校生的心理情況進行了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他們有以下特點:獨立的心理。住校生遠離父母來到異地求學,一切都要靠自己,如生活費的合理開支、時間的科學分配等都要靠自己把握。經(jīng)調(diào)查,我校學生在入校后的兩個月,絕大部分學生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基本上能夠學會了自理,充分顯示出了獨立性。自覺的心理。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什么都要自己去想,去安排,去做,特別是生活上的事情。一切得靠自己,加上學校紀律的約束,所以住校生的自覺性還是比較強的。孤獨的心理。因為對新的環(huán)境不熟,又遠離親人,他們比較容易產(chǎn)生孤獨的心理。躲避新同學,遠離人群,完全封閉自己,既不讓別人了解自己,也不去了解別人,產(chǎn)生了這種孤僻的心理。自卑的心理。總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反正父母不在身旁,管不了自己,自信心嚴重不足,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心理。有這樣心理的同學,既不關心集體,也不關心自己的成績,得過且過。
二、整合家校資源,預防引導刻不容緩
住校生就像一只放飛的風箏,線的一端總是牽著家長的心,一端牽著老師的心。我校立足預防和引導,從校情出發(fā),整合學校、家庭等資源,全方位、立體式地開展“心靈呵護行動”。
1.創(chuàng)設“家”的氛圍,補償“愛的缺失”。首先是加大資金投入,改善硬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人性化的管理出發(fā),盡力改善辦學條件,為住校生創(chuàng)設一個舒心、稱心的生活環(huán)境,縮小“學校”與“家”的差距。其次是想方設法進行愛的“替代性”補償。為緩解住校生離開父母后的焦躁心情,可發(fā)揮女教師的優(yōu)勢,組建“巾幗師愛后援團”,讓母愛在寢室延伸。每天值周行政領導帶班與教師、生活指導教師共同下寢室,做到“六問”(問人數(shù)、問冷暖、問紀律、問清潔、問有無生病、問有無請假)。對生病的學生做到小病有人管,有藥吃,有針打,大病有人及時送到醫(yī)院,并隨時保持與家長的聯(lián)系。此外,學校在考慮編班時,將住校生分散到各班。盡量安排住校生與走讀生坐一位,并鼓勵他們擔任班干部、科代表,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有這些,都是為著營造一種良好寬松的班級心理氛圍。
2.鋪設交友陽光道,讓青春更美麗。每學年及時調(diào)整寢室成員,以擴大住校生交友圈;安排寢室、床位時,性格好動、活躍的與內(nèi)向的盡量交錯分開,以避免產(chǎn)生矛盾。男女生管理有別,對男生嚴愛相濟,嚴格的時候要不容商量,但一旦生病情緒低落時,要倍加關心,讓他們因感激而更懂事起來。對女生(女生事多)則要多一點體貼式的談心,盡量多的給予幫助。對男女住校生中的過密交往,無聲關注,及時引導。
3.增強自知意識,與快樂同行。一是以團體輔導活動課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游戲、討論交流、情景模擬、行為訓練等方式,促進住校生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調(diào)控,并針對學校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系統(tǒng)開發(fā)校本教材。每學期開設有關人際關系及合作精神的心理學講座,每周推出學生電視臺“心海拾貝”欄目或欣賞心理美文,或聆聽心理故事,或進行心理趣味測試……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無聲引導。如星級寢室、文明室長、優(yōu)秀室員的定期評比,既促進住校生的團結合作,和諧相處,又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自我管理,不斷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水平;又如生活自理能力競賽,通過比賽,讓學生樹立競爭意識,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競爭中的成功和失敗。實踐證明,把教育、干預的意圖隱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加強對住校生心理引導的有效辦法。
4.暢通求助渠道,助人自助。一是讓班主任兼任班級學生的心理輔導員,開展教育心理學在班級管理案例中的研究;二是設立寢室“心理互助員”(心理委員),開展同齡人互助活動。中學生正值青春期,這一時期的學生不信任父母,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師長交流,心理處于一種半封閉狀態(tài),但同學、朋友之間往往能夠相互敞開心扉,講內(nèi)心的、真實的話。這樣,除了平時的滲透、指導,能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危機預防作用。三是加強個案追蹤,有針對性地促進心理調(diào)適。學校心理咨詢室每天中午由心理輔導教師輪流值班,接待學生面詢;心理咨詢熱線向家長開放。
5.密切家校聯(lián)系,凝聚合力。學校教師定期走訪住校生家庭,或通過電話、邀請家長到校面談等方式,摸清住校生家庭的特點,結合其家庭實際分析學生心理障礙與行為偏異的成因,制訂咨詢、矯治的計劃。及時與住校生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幫助和支持。
三、反思家校共育,心理教育更上一層
呵護心理健康,促進住校生健康成長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需要采用多種途徑與方式,各方共同努力,方能收到較好效果。
1.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是關鍵。建構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對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有著積極和深遠的意義。要進一步加強班主任的心理知識培訓,培育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加大投入心理研究,盡可能減少師源性心理障礙。
2.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重中之重。全員參與的運作方式可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大大降低心理危機的產(chǎn)生。目前特別要加強家長角色的崗位培訓。
3.加大心理咨詢知識的宣傳與普及任重而道遠。我們的目標是要讓更多的學生自覺認識,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發(fā)生危害自己或他人的過激行為,若遇心理危機,能主動及時尋求心理咨詢與治療。
每個住校生都是一個世界。我們只有成為每個學生的朋友,得到每個學生的信任,他們才能健康快樂成長。只有真正深入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對癥下藥,才能使工作收到實效!
基金項目:重慶市普通高中促進計劃課題2016cqjwgz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