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香香
摘要:新課程倡導的是初中生能運用流利、正確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故此,現階段各級學校都給予朗讀教學足夠重視。初中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應該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朗誦正是習得語言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通過朗讀、背誦等形式,學生能把文本中的書面語轉化成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提高語言的理解能力,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指導;技巧;分析
朗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朗讀能培養語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朗讀教學與語文教育是互相促進,密不可分的,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基礎上,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通過朗讀訓練加強學生的朗讀技巧,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深刻體會語文篇章中所蘊含著的豐富情感,通過朗讀實現對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借此,文章圍繞朗讀教學展開幾點淺見,以期為廣大的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一、注重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朗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語文教師治學的法寶。讀書讀書,書,是需要讀的。不但讀,還要讀好。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要掌握朗讀技巧,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技巧指導。首先,對比導讀。比如,讓學生先瀏覽全文、從整體上去了解文本的大意,在此基礎上,讓他們自己試讀,再播放一段同一篇文章的朗讀視頻、錄音;接著,引導學生去揣摩、去體會怎么讀:哪些地方是需要輕讀或重讀,哪些地方又需要快讀或慢讀,語調是抑還是揚,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不能操之過急,必要的話,可以一段一段地反復播放錄音,邊讀邊讓學生揣摩。第二,在理解的基礎上導讀。當學生對文本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時,引導他們揣摩應該如何讀出文章的感情,課讓學生交流朗讀技巧,談談之所以這樣讀的理由。這樣做,既能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和表達能力,又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避免了機械單一的催眠式的“分析講解”。在互動中,在實踐中學生也逐漸掌握了朗讀技巧,朗讀能力也隨著提高。
二、重視課堂效率,適當增加朗讀課時
眾所周知,朗讀教學所用的時間,直接反映出教師對朗讀教學中的重視程度,有些教師過于追求學生記憶、背誦的效果,把朗讀教學的時間人為縮短,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大量的背誦時間,導致其背誦效率低,朗讀教學質量上不去的窘境。針對于此,為了提高朗讀教學的整體效率,適當增加朗讀教學課時,使“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理論真正見諸于朗讀實踐教學中,使所有中學生都能真正在朗讀中有所收獲,在朗讀中有所體會,在體會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升華情感,這為進一步拉近中學生與文學作品、作者等之間的情感距離邁出堅實一步。當學生多讀、熟讀佳作時,他們才能積累更多的素材,掌握學習語言之規律,才能更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并將其內化成為自己的語言,這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課堂加強訓練,學生領略情感
按照熟練程度可以把朗讀分三個層次:首先,讀音要正確,停頓要適當,不讀錯不漏讀;其次,準確把握好語調,朗讀時語氣一定要連貫;三,朗讀要傳神,要能熟練使用聲音和表情把文章特有的風格和神韻讀出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種自古以來的朗讀技巧,需要師生的不懈努力,雙管齊下方可見效。教師要從語音、語速、語調等技巧方面給予引導,在情感、意境、表情等方面再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多示范,學生也要勤于練習,扎實掌握朗讀技巧。例如,在教艾青的抒情詩《我愛這土地》時,確定朗讀步驟:首讀時,要從整體上加以感知,了解其大意;再讀時,要把握形象,醞釀感情;重復讀時,要能在讀中去體會思想感情,去領會主旨大意。由此一來,不但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的朗讀熱情也不斷激發,在讀中陶冶了情操,在讀中提高了鑒賞水平。
四、引導學生邊朗讀邊想象、聯想
我們都知道,美文佳作都具有極佳的意境美。朗讀可以把語言文字創設的意境美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而這意境美是需要合理想象方可實現的。想象是樹立形象感的核心,想象又是激發學生情感,豐富其內心情感世界的關鍵。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要從語感出發,與此同時,要伴隨對具體形象的感知聯想想象,再由想象開啟生活圖景,這遠比語言文字更能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更能從中豐富情感,獲得情感體驗。尤其是朗讀詩歌和一些優美雋永的散文時,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能夠將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例如,教學《故都的秋》這篇散文時,先利用投影,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去感受秋色的冷清、秋聲的寂寞等,通過朗讀再去品味其中的孤獨、悲涼,從心靈上受到感染,此時,再引導他們讀時也會特別入情入境。
五、有效結合朗讀與講解,創建適宜的朗讀教學情境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環節之一。朗讀與講解密不可分,如果將講解理解為要求學生深入到文章中進行詳細分析,朗讀則要引領學生走出文中,并加以綜合。如果把講解理解為加深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朗讀則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受。唯有將朗讀講解相結合,才能為語文教學指明方向。創建適宜的朗讀環境,教師再將自己的感受、體會到的情感分享給大家,與生交流,利用課文情感去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師生之間產生共鳴,為朗讀奠定好情感基調。此時,再引導學生合理發揮想象,與文中的角色進行互換,加強自己和文中人物的溝通、結合,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中心,更利于掌握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深刻體會文章的韻味。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僅體現在方法的運用上,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朗讀中也能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同時,再輔以教者的示范、指點,讓他們多讀多練,在讀的過程中情感真摯自然,讀出感情,在讀中升華情感。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這條路上,仍需要我們教師不懈努力,在努力中不斷向前邁進!
參考文獻:
[1]王筱茁. 插上情感的翅膀翱翔于美麗的語文天空——淺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朗讀水平[J]. 學周刊,2015(17):130.
[2]趙凌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5(18):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