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原
摘要:詩歌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位置,詩歌文化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思維能力的鍛煉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可以煥發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提高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重視程度,全面提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對于小學生的個體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詩歌作為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對小學生文化科學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通過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促進他們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是一種審美教育。詩的感性,容易被人領悟;詩的優美,容易激發人的想象;詩的語言,深藏著許多精致的心靈。以詩教之,對于孩子們,甚至對于普遍的國民,都能起到潤澤人心的作用。通過對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我們可以通過詩歌向學生傳遞豐富的情感,滋潤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的情感得到豐富。有了詩歌,讓小學生更加的喜歡語文,陶冶學生的性情,凈化他們的心靈。讓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飽含詩的靈性,提升個人的品質,豐富情感世界,為詩所動。詩歌中表達的情感,或思古,或頌今,或閑靜,或曠達,無論是何種情感,都是詩人最真切的性情流露,這些都能令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喚起學小學生天性活潑,愛幻想,對于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這種想象力需要通過教學來喚起和開發,詩歌作品本身就是形象生動、表情達意的,需要用豐富的想象力去鑒賞品讀,因此,詩歌教學不僅可以保持學生的天性,更能煥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詩歌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一)教學方式保守
雖然新課程改革一直提倡創新教學,但是在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是會發展,教師們沿用的還是以往的授課方式,基本上沒有改變,詩歌教學的滲透更是如此,新課標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課堂呈現更多的外顯活動,這是合理的,但是有的教師設計活動卻只是為了裝潢門面,或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是為了以新奇的形式取悅于現場聽課的教師,設計的活動已經脫離了教材文本和正常的教學內容。盡管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而且熱火朝天,課堂氣氛活躍,但是教學收效不大,這種活動已然流于形式,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教學過程中,盲目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作為教學技術,應該是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而不只是教學的花花手段,不能過多的依賴多媒體,它既不是教學的主導,也不是教學評價的主要部分,只有教學技術真正的做到為教學服務,才能在教學中取得錦上添花的作用,才能實現教學技術的價值。
(二)教學模式單一
作為詩歌教學的實施者,一些教師并沒有完全具備教學的能力,過于重視語文課的工具性,忽視了它的人文性,以致教學中過多的強調識字、學習知識、理解內容,而忽視了學生情感體驗與人文關懷。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生活等情況出發,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此外,對于詩歌教學,教師們往往忽略了詩歌上面所賦予的情感,而是側重于翻譯詩歌,把詩歌的字面意思翻譯出來,教學隨后也就停止,這樣的詩歌教學方式,只重視字詞的本身翻譯,而大大忽視了字句篇的聯系,學生更無法深刻的體會詩歌的思想內涵及情感,抹殺了學生思維的靈性和生命的活力。還有一部分教師則只注重詩歌內容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體驗,比如,在教學有關四季的詩篇時,教師只是教會學生語言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的體驗,不善于創設活動情境、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體味體會。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只重視詩歌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而不善于引導學生調動想象去感受體驗,將“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只會講“蜻蜓立在荷花上”卻不會引導學生想象“尖尖角”是何種形態,蜻蜓如何抖動翅膀在“尖尖角”上下翻飛,不善于把無形的文字變成有形的圖畫,忽視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正是因為學生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才導致學生對于一些詩歌理解起來干枯乏味,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三、詩歌教學的可行性建議
針對上面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想要解決,一定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詩歌的興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想要學生學習好詩歌,就要讓他們提高對詩歌的興趣,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小學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適合的方式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做好詩歌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喜歡玩樂,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中,可采用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游戲中,邊玩邊學,既可以增加印象,又能激發和培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多得。此外,詩歌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最好的展現方法是誦讀。只有有情緒地吟誦,才能領會出詩的真味,如果教師事先籌備好與詩的情調、節奏相和諧的音樂、營造吟誦的氣氛,那么學生讀起來也就入情入境。學生愛好歌頌,有時還愛好自編自唱。根據這一特點,在詩歌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勉勵學生根據自己愛好的歌曲旋律唱讀詩歌。這種變讀為唱,學生學得高興,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詩歌的熏陶。另外,隨著科技和多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廣泛應用,拉近了學生與語文學習的距離。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精神,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學習。
努力搞好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感悟人生的真諦,使學生不僅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能在思想上得到優秀詩歌的啟迪,在情感上受到優秀意蘊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