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富 王琨 錢婷 王里坪 沈雨瑤 章潔
摘要:以嘉興學院的大學生為對象,通過網上及校園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采訪等方式調查研究大學生使用手機現狀及其利弊,結合心理學、社會學提出解決大學生沉迷手機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利弊分析
一、大學生對手機的需求性
現如今大學課堂存在老師在講臺上認真講課,而同學們在講臺下沉迷于手機世界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學校所提倡的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顯得格不入,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小組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對于手機的不同需求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次問卷調查對象為嘉興學院大學生,發放對象的選取充分考慮了嘉興學院大學生的生源、年齡、性別等因素,使樣本具有代表性。此次共發放網絡問卷862份,有效問卷862份。
(一)使用學習軟件和查詢學習資料
根據調查顯示有27.8%的學生在課堂使用手機是在使用學習軟件。部分學生因為需要考試,會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進行相關的學習或刷題。一些同學是利用APP進行背單詞,而有的則是針對老師在課堂上提及的相關專有名詞進行查詢。
(二)觀看新聞和視頻
根據調查顯示有15.7%的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是在觀看視頻和新聞。一些男生會在課堂上觀看自己喜歡的籃球比賽直播,以及與籃球相關的體育新聞。而女生則更喜歡刷微博,查看喜歡的明星的最新動態。
(三)玩手機游戲
調查顯示有超過30%的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是在玩手機游戲。隨著手游的普遍流行,如:王者榮耀、荒野行動等游戲,其中大學生也是很大一部分用戶。許多大學生在課堂上無視老師的講課內容,和同學們一起在課堂上打游戲。
(四)用社交軟件在網上與朋友聊天
17%同學在聽了一段時間課時,有時會覺得比較無聊,用社交軟件(QQ、微信等)在網上與朋友聊天,或者開始刷朋友圈等。
(五)存在緊急事情
學生在課堂上有時候也存在緊急情況需要使用手機去處理,比如:接聽電話,或回復重要的信息,這也是大學生在課堂上需要手機的一個因素。
二、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優勢
手機媒體具有獨特的學習模式,在大數據背景下,手機媒體所篩選的信息容易被細碎化吸收,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快節奏和快餐式閱讀。另外,信息爆炸時代,手機的出現逐漸取代報紙、書籍,可以提供更多、更方便、更全面的信息,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分享學習心得,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帶來的枯燥感,通過調查我們發現:
(一)手機有利于自主學習
通過調查和訪談,我們發現40%的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用以查找資料,以及29%的大學生用以閱讀。基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及教學工具的局限性,手機媒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拓寬大學生的思維,獲得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合理利用課堂時間,避免大課堂學習進度不一的尷尬,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手機在課堂上具有獨特的創新性
嘉興學院一部分課堂已有采用手機打卡、手機點名、手機授課等形式,一方面創新傳統課堂點名,方便教師的管理工作,也監督學生們的考勤行為,另一方面,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增強,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45%的學生認為“提問互動”是最能讓自己放下手機認真聽講的,84%的學生則認為“課程無聊”是上課離不開手機的主要原因。因此,將手機融入課堂,既發揮了手機媒體的便利性、減少了學生們上課娛樂的時間,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并能夠引導學生課堂正確使用手機
(三)手機在在課堂上具有及時性
手機消息消除了時空維度的限制,手機媒介線性傳播和非線性傳播兼具,同學們攜帶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得以前老師發布過的信息和正在發布的信息,能夠及時溝通,并進行雙向交流,這種方式更具時效性。
三、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劣勢
大部分同學脫離了老師的嚴加管束,就會暴露出自制能力不足、信息分辨能力不佳、不能合理利用手機等問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
(一)手機易讓同學產生依賴性
手機媒體所依托的網絡虛擬世界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6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上課離不開手機是因為對網絡虛擬世界存在依賴,同時存在離開手機就感到漫無目的的情況。信息爆炸帶來的弊端:虛假信息、虛擬空間... ...既吸引大學生又誘惑大學生,容易誤入歧途。
(二)手機易讓同學滿足于虛擬交流
影響大學生社交,71%的大學生熱衷于上課期間進行微信、qq等社交來電,其中63%的大學生承認會忽視與身邊同學的交流。虛擬社交帶來的滿足感與實地社交的空虛感相互矛盾,并不是健康的社交方式,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走入社會。
(三)不恰當使用手機影響學習
調查顯示,34%的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用以玩游戲,28%的大學生使用手機用以看網絡小說等,顯然與上課的目的相背馳。加上大學生容易盲目跟風,不僅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還影響其他學生學習。
四、對學校倡導課堂正確使用手機的建議
(一)豐富老師講課形式
從“課堂模式”的角度來看,“小組討論”和“提問互動”是最能讓同學們放下手機的課堂模式,這證明同學們比較喜歡活躍的課堂模式,傳統的講解模式容易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上如果老師講課內容精彩豐富形式多變,將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聽課效率提高。
(二)嘗試使用手機進行教學
手機具有獨特的創新性,目前已經出現手機進行上課簽到,用手機回答問題,從而與老師進行互動的一種教學模式。這提高了同學們聽課效率,手機融入課堂,既發揮了手機媒體的便利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并能夠引導學生課堂正確使用手機。
(三)嚴抓課堂上使用手機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通過制定嚴格的制度,嚴抓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讓授課老師多走下講臺查看學生使用手機情況,以及增加學校領導巡查課堂的次數,從而使得學生不在課堂上玩手機,轉而認真聽課。
參考文獻:
[1]何志超,許寶元.民族高校大學生使用手機需求及利弊 [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 27(3):139-140
[2]鄭慶轟。學生使用手機利弊分析及管理對策 [J] 教育教學論壇,2017,11(2):9-10
[3]潘秀,韋學武.淺談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J].教師,2016,9(13):3-4
[4]馬成才.淺談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J].新校園(中旬),2015,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