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梅
摘要: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認真鉆研教材”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好的備課環節。那么開展文本細讀,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而且可以促使同學們找到學習的支點。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可以完善學生的讀書方法,形成讀書能力。本文主要探討文本細讀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文本細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文本細讀是指通過對文本材料的仔細閱讀,并進行精確、細致的語義分析,進而實現對文本材料更深刻的解讀。其中語文課程目標是指:學習語文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也就是說語文素養怎么樣;語文課程內容是指:語文需要教會學生什么,也就是說為了實現語文課程目標,教師應該教些什么內容;語文教材內容是指:針對現有教材應用什么形式教,也就是說教材編寫者選用什么文本有利于語文課程教學;語文教學內容是指:根據所教學生素養,使用什么最佳方法進行教學。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通過文本細讀強化教學效果。因為同學們可以通過文本細讀讀出文本內容,并讀出對作者的理解,讀出對作品的理解,讀出文字表面的意思及背后的含義。本文主要從說明文和散文角度探討文本細讀的重要性。
一、文本細讀強化小學語文說明文教學效果(文本來源:《海底世界》三上;《太陽》四下)
方法一:和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太陽》這節內容,讓學生真切感受太陽的高溫,太陽的表面溫度是6000℃,相當于鋼鐵靠近它立即變成氣,再想想人的體溫是36℃左右,如果發熱到40℃就算高燒,則需要立即退熱處理。另外,水要是加熱到100℃立即會沸騰,若是皮膚碰到則會立即紅腫或者出現水泡的可能性。那么太陽的表面溫度是開水的六百倍,鋼鐵靠近它會變成氣,通過聯系實際生活,讓同學們體會太陽的溫度是難以想象的。
方法二:換字挖句進行文本細讀?!短枴愤@一課中的第一段寫道: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引導學生發現說明文用引詞手法,發現使用了“差不多”和“二十幾年”,那么同學們通過自讀或者是朗讀可以體會到這兩個詞語并不是通過天文學家的準確計算得來的,而是估算,通過文本細讀可以潛移默化地感悟說明文的寫作特點。
方法三:通過圖例演示進行本文細讀。因為說明文中常常會涉及一些科普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通常是枯燥無味卻又深奧難懂,那么教師必須通過形象且簡單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教師需要對學科進行有效整合,根據兩門學科的特點因材施教。例如針對《太陽》這一教學內容,發現太陽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可以通過圖例演示風雪雨云的形成,讓學生真正感悟正是因為有了太陽才有這些自然現象,才有了不一樣的天氣,不一樣的季節。
二、文本細讀強化小學語文散文教學效果
方法一:抓線索,理思路。根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學生找出這些零散材料的內在關系。因此,必須抓住散文的主要線索,有助于理清散文的寫作思路和作者的寫作思想,也是鑒賞作者謀篇布局的本領。為了透過散文的“形散”的線索找到神的精髓,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立意。其中小學階段的散文主要分為抒情和敘事類散文。抒情散文主要是根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發生的變化為線索組織文本材料,習慣性用以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物現象、人物活動或是感情發展變化作為線索來寫作。敘事散文主要是按照人物的活動或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安排結構,表達中心的。
方法二:品語言,悟語境。散文最大的特色是語言美。好的散文都是語言優美凝練、思想自由靈活。優美的散文就更富有詩情畫意。其中散文的語言生動活潑、自然流暢、清新明麗、意境優美,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會更加深刻。細讀散文語言的樸實自然、細讀散文語言的含蓄、散文語言的詩情畫意,而杰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往往都各具語言風格。因此,教學散文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仔細品味字、詞、句,相互點撥,深入體會作者在用字精煉上下的工夫,同時對語言細節特別是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進行賞析。讓學生注意體會作者的各種表達方式,培養學生最終運用語言的能力。
方法三:借聯想,領神韻。散文的聯想都是源于細微的觀察和精細的描述。散文的畫面盡量力求得見摸得著,讓人讀后如身臨其境。另外,由于語言表達含蓄深邃,使人讀后如臨境生情。作者勾勒畫面使得讀者想象空間大、意味深長,散文詩意芬芳濃烈取決于作者豐富活躍的聯想。思想情感是文章的靈魂,思想情感來源于生活與作者心靈的碰撞,使生活與作者心靈連通的橋梁正是聯想。聯想的方式多種多樣,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營造情感氣氛,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深一步感悟散文中所表達的意境體會作者所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方法四:借背景,深思考。通過作者創作歷程,可以有效幫助我們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表達的思想感情。作品都是對社會的折射,內容都是源于生活。了解文本的相關背景,相當于拿到了鑒賞散文的金鑰匙,增強學生閱讀散文的吸引力。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文章作者和寫作背景的深入了解,不但不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時間,反而適時適當地呈現有利于學生更容易快速了解作者,走進時代,跨越時空,與詩文名家產生情感共鳴,能夠更深切地體會文章內容,幫助學生更清楚深入地理解課文,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感受作者獨有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