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濤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課程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教師、課程等的發展。作為發展性的評價,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等方面都朝著綜合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關注過程,轉變功能,促進發展。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作為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中極重要的一脈,亦是如此。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標;評價方式
“評價”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隨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我們不難發現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多邊、互動的評價
多邊、互動強調的是評價主體的多樣性與互動性,即學生評價要克服傳統學生評價中“老師說了算”的弊端,讓學生本人、家長、學生同伴及社區有關人員參與到教育評價過程中,打破把評價主體、客體絕對化、孤立化的僵化狀態,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作。應構成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參與的整體多邊的評價。
(一)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語文學習是綜合性的學習,也是一種探究性學習,除了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互評。在自我評價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學習成果展示,從中得到成功體驗,為自己的成績而自豪,同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激發學生內在的向著更高目標前進的動力。學生互評則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互評過程實際也是相對教師而言,自評和互評能讓教師看到學生在學什么,學到了什么,有哪些不足。為指導和支配學生語文學習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
(二)家長和社會評價。
由于語文學習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其學習內容更多來源于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生學習的環境不僅表現在學校、家庭,還表現在校外。因此除了加強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外,還應讓家長和社區相關人員共同參與學生的評價,這樣不但能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綜合評價,而且也加強了教師、家長社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如對學生剪報,隨筆的習作,學生本人、家長、同學都可以進行評價,家長不僅可以評價自己孩子的作文水平,還可讓家長評價別的孩子的作文水平。自己的家長給自己寫評語,特別是別人的家長要評價自己的作文,這對作者是極大的鼓舞和促進。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發展的持久動力,學生有獲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讓家長參與評價的方法,順應了這種心理需要。每個孩子具有優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每個孩子又各有缺點也是事實,如何和家長溝通,正視優缺點,共同管理孩子,使其健康成長,“建立家校聯系本”是一種好方法。教師和家長不定期的交流,相互了解學生課內課外表現情況,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在多邊、互動的評價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客觀看待自己的作業情況,這樣所有參與者既是評價者,同時也是被評價者,大家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共同成長。
二、適時、適度──激勵性評價得以有效發揮的保障
開展激勵性評價重點在于如何抓好契機,也就是說老師要善于做“及時雨”。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去鼓勵,“雨”要下得及時,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課堂上,當一個學生盡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難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堂表揚他;當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錯了的時侯,教師也應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然后再鼓勵他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適時適度的激勵表揚,學生學的專注,也學的開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現在談到激勵,許多人認為就是要把學生往好的方面評價,不好要說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揚、鼓勵。誠然,這種積極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揚將會使學生對自己沒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認識,會讓他造成自我感覺太好、自信過頭,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棄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們進一步的成長。我們必須意識到激勵不等于表揚,批評也是一種激勵,無原則的表揚只會適得其反。
當然要注意的是,批評時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時還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否定性評價,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認識到自己的優點,也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對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進步發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勵。
三、多元化的評價
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筆者以為一堂語文課應是這樣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素養得到主動的發展;體現出語文學科的原味,上出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課堂與生活實踐有效地結合,語文課堂教學資源得以拓展;語文教師風采得以展現,出色地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如果這些都能在一堂語文課中得到完美整合,無疑這是一堂精彩的好語文課。這也是我們所追求的,但是也無需苛求面面俱到。各種因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本來就有緊密的聯系,它們的整合當然也不能是簡單的拼湊。正如五官俱全的人不一定好看,還得看五官之間的完美組合。筆者以為,只要能立足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這個中心,多元因素有機整合,就可以說這堂語文課是成功的。
建立語文課堂評價體系不是一件易事,它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充分調動語文教育工作者和一線語文教師的熱情,一起群策群力,在科學理論的支撐下共同建構屬于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為實現我國語文教育的科學化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