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云鵬
摘要:興趣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是學習之母。主要論述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闡述了培養興趣的幾個策略:興趣的重要性、誘發求知欲、分層教學、學習要緊密地聯系生活以及精心設計問題情境。
關鍵詞:數學;教學;興趣;求知欲
初中數學學習興趣分層教學問題情境
一、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數學對人類的作用難以言喻,但是很多學生感知到數學是枯燥的學科,干癟無味,枯燥平淡,因此大部分學生是被動的學習。在整個學習活動期間,學生缺乏學習的活力,致使數學教學長期缺乏實效,學生成績平平,教師焦頭爛額,學生自己也很痛苦。那么,我們就必須進行深入的揣摩,在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下苦功研究對策。興趣在學習當中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它能夠培養能力,激發潛在的素質,有了興趣,就能夠擁有一種學習上的“執著”,有一種永不怠懈的追求,這是克服困難的、無限的、強大的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
二、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我們首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現代的教學過程要與時俱進,對學生做好引導和規范。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學習不是灌輸,不能讓學生成為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對學生要循循善誘,實施教學時,讓學生自始至終的成為一個主動的參與者,教師一言堂會讓教學走進死胡同,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學能否成功,關鍵就看教學的藝術,不僅僅要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輕松快樂,還要讓他們感到有一定的難度,培養他們的成功感。青少年有很強的好勝心,了解到他們的這種心理,就要激發他們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搶先奪魁的欲望,從而激發他們無限的潛能。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方面的討論,讓他們大膽構想,暢所欲言,期間巧妙地給學生設置障礙,做他們的“磨刀石”。學生求知的欲望增強了,學習的興趣水漲船高。
三、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Stratified teaching)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組,每組學生的水平相近,區別對待這些學生,使之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分層教學的依據是學生的智力測驗得分以及數學成績,分層以后,每組學生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學習成績的改變而調整。分層教學的意義是各類學生互不干擾,方便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
四、學習要緊密地聯系生活
(一)課堂上聯系生活
數學離不開生活,通過生活的例子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知識的影子,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數學中枯燥的概念,學生們就會興味盎然,這樣,原本就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易懂,學生會感覺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反過來生活也存在于課堂上,慢慢的學生就學會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逐步的熟能生巧學為所用。我們舉例來說,概率預測這一課,很多學生對概率這個概念不容易理解,因為頗為抽象。經過苦思冥想,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我對大家說,同學們知道不知道彩票?你們的父母有沒有抓過彩票的?一提起這個問題,同學們頓時笑容滿面,有的同學說他們的父母經常抓彩票,結果花了很多錢,沒有中過大獎;有的同學說,她的爺爺是個特殊的“彩民”,每次只花十來元錢,中不中獎無所謂——實際上,爺爺從來沒有中過獎,說的同學們哄堂大笑。這樣大家對概率有一個具體的認識。
(二)在生活中使用知識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必須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到知識是有用的,這樣才能拉近學生和數學知識的距離,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快感,從而產生良性循環。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家里一年的水電費,溫度與負數,家庭的開支、父母的收入(讓學生感覺到生活的不容易)等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引導要巧妙,讓學生們不僅僅學到了數學知識,還認識到了做人的重要。這樣一來,把數學知識融入到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感,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學是為了用,一旦學生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個難題,他那種優越感,自豪感會激勵他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精心設計問題情境
(一)重視思考,善于質疑
學問是從哪里來的?都是從思考中來;如何能夠進行縝密的思考?對某一個問題有了相當的疑問。沒有疑問、缺乏好奇心,懶于質疑,這樣的學習不會獲得優良的結果。而好奇、質疑正好是青少年的天性。但是天性可以被發展,也可以湮滅,要精心設計問題的程序,逐步地引導學生,培養他們質疑問難的能力與習慣。
(二)以導引趣
高度重視每一堂數學課的開頭,讓開頭精彩紛呈,打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進入一種學習的、“不能自拔”的氛圍里,即便是下課的鈴聲響起,他們還意猶未盡,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事半功倍,讓每一個開頭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心,讓一節課和一節課緊密銜接,產生一種整體的效應,讓學生能夠達到一種溫故知新的感覺。
(三)以疑引趣
解決問題的人聰明,但是提出問題的人智慧。難怪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要誘發學生進入深層的探索,引發學生提出問題,鼓勵他們提問,告訴他們,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都源于疑問,真理都是在探索當中產生的。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
(四)以動引趣
大部分的數學教師沒有深層地挖掘數學美,因此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是枯燥的,實際上,數學就是美學,數學的美至高無上,這需要教師本身的博學,也需要日復一日地用心思考,精心安排,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使用有聲有色的多媒體,風趣的教學語言,獨特的教學特點,讓我們的教學課堂生機勃發,讓學生感覺到濃濃的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生活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傾向,它是一種潛在的素質,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保持不竭的動力,作為老師,教學之重,首先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