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茜蕾
【摘要】無論是馬克思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都是以生產理論為基礎的,其中馬克思經濟學的生產理論的主要內容是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而西方經濟學的生產理論主要內容是短期生產和長期生產,兩大經濟學的生產理論概念和內涵表達等主要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馬克思經濟學生產理論和西方經濟學生產理論的內容存在相融性,本文針對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生產理論的相融性進行具體的分析,為進一步研究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馬克思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 生產理論 相融性
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內容都極其豐富其中生產理論擁有較高的地位,并且兩大經濟學中的生產理論核心內容和生產理論的起源等都有相似點。本文通過分析相對剩余價值和絕對剩余價值以及短期生產和長期生產這兩組基本概念及影響因素,對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生產理論相融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一、馬克思經濟學生產理論的主要內容分析
(一)、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概念
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的勞動時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延長工作日的形式進而達到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產生的剩余價值。而相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固定的工作日時長下,通過減少必要時間和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形式而產生的剩余價值。其中,相對剩余價值是與“絕對剩余價值”相比較而產生的,絕對剩余價值作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的基礎關系,與此同時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說,絕對剩余價值只是和工作日的時間長度有關系,而相對剩余價值和勞動生產率和技術裝備水平都有關系,但二者在雇傭勞動關系和剝削程度來看其本質是一致的,這就是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之間的關系。
(二)、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影響因素
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是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內容和基石,工人工作日的限定直接關系到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想要產生剩余價值就需要工人的工作日時長大于必要勞動時間,同時工人的工作日的延長也是有最大限度的,首先要考慮工人的生理界限,工人在工作的同時也要保證必要的休息時間,其次,要考慮社會道德界限,要保證工人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所以,當今社會企業(yè)之間的市場經濟競爭手段已不是絕對剩余價值生產,而是通過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來取得剩余價值,這就需要企業(yè)提高該企業(yè)的生產技術水平和設備管理水平。充分發(fā)揮各企業(yè)問的競爭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新并采用新技術,進而提高了市場經濟效益。
二、西方經濟學生產理論的主要內容分析
(一)、長期生產和短期生產的概念
西方經濟學中的長期和短期并不是時間概念,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著作中給長期生產和短期生產做了詳細的解釋,長期和短期的不同時期生產和成本,在時間的作用下,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可以協調的時期即為長期生產,而短期生產是在一定時期內企業(yè)可以對可變要素進行調整,而不能改變固定要素的生產時期。在生產理論中,要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就需要考慮勞動和資本這兩個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勞動是可調整因素而資本則屬于不可調整因素。
(二)、長期生產和短期生產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短期生產中,固定要素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可變要素的投入數量,就會產生邊際收益遞減情況,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認為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并不是一條真理,但可以作為經驗性規(guī)律而被各企業(yè)所廣泛遵守。在長期生產中,增加各種投入要素的數量就能夠導致生產的規(guī)模報酬問題,隨著規(guī)模報酬的變化又可以分為三種情況,首先當規(guī)模報酬不變的情況下,投入要素增加的同時產出也以相同的比例增加,其次規(guī)模報酬遞增情況下,投入要素的增加使產出以更高的比例增加,最后當規(guī)模報酬遞減情況下,投入要素的增加使產出以較低的比例增加,薩繆爾森認為技術變革是引發(fā)規(guī)模經濟的主要因素。
三、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生產理論的相融性
(一)、絕對剩余價值和短期生產的相融性分析
絕對剩余價值的要素投入方式主要以固定要素不變的時候,提高勞動要素的投入量為主。也就是說企業(yè)單位的剩余價值是通過增加勞動時間和強度以及雇傭工人的數量來體現的,然而由于受到工人的生理以及社會道德因素影響,企業(yè)很難通過增加工人的勞動時間和強度來提高企業(yè)的經濟利潤,所以,一般企業(yè)都是通過增加雇傭工人數量來實現絕對剩余價值,而西方經濟學中的短期生產的主要方式也是以增加勞動時間和雇傭工人數量為主,這在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著作中就有所體現,因此,絕對剩余價值和短期生產具有相融性,主要體現就是當固定要素不變時,增加可調整要素的投入量來實現實際生產。
(二)、相對剩余價值和長期生產的相融性分析
相對剩余價值是通過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也就是增加全要素的投入量為起點的,自第一次產業(yè)革命以來,企業(yè)的發(fā)展主要是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采用先進的機器設備以及提高企業(yè)的管理水平來實現相對剩余價值,而西方經濟學中的長期生產,為了使企業(yè)能夠獲得更大的利潤,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和提高生產技術以及工藝水平,由此得出,相對剩余價值和長期生產都是通過增加企業(yè)的全要素的投入量和提高企業(yè)管理和技術水平來實現的,體現出二者的相融性。
綜合以上分析,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雖然不同,但兩大經濟學的原理以及所涉及的范疇等在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上總有些共同之處,本文通過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以及長期生產和短期生產的概念和影響要素分析得知,絕對剩余價值和短期生產存在相融性,而相對剩余價值和長期生產存在相融性,這有利于深入探索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
參考文獻:
[1]馬克思(德).馬克思《資本論》節(jié)選本[M].人民出版社,2(108.
[2]保羅·薩繆爾森(美),威廉·諾德豪斯(美),蕭琛主譯.經濟學(第17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3]楊玉生.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與西方經濟學方法論[J].見:吳易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比較研究(第1卷)[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