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渝光
摘要:在中國,版畫的發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從唐代到明清時代有過輝煌,在版畫創作中,最為重要的是畫家的思想以及其藝術觀念,有什么樣的思想境界和藝術觀念就決定著用什么樣的版畫表現語言去作特定的藝術追求,并最終將決定作品的成敗及作品內涵的深度,所以在版畫創作中重視和強化版畫的運用和特點是極其重要的。
關鍵詞:版畫語言;版畫藝術;現實生活;大眾化;運用科學
一、運用科學發展版畫創作
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廣大的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會創造出帶有其內容喻意的各種藝術形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藝術見解,每一種藝術形式都具有深刻的藝術內涵。版畫藝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及豐富的藝術內容,版畫藝術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并以它獨特的藝術性和貼近人們生活的內容形式,展示著它無窮的藝術魅力。在版畫藝術利用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版畫藝術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它是否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如果題材脫離生活,對技術的追求過度,甚至單純來炫耀制作技術,失去人們對現實、對人生的感受,喪失了人們對事物的思考,也就使藝術創作離日暮途窮不遠了。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給版畫藝術帶來新的發展土壤,也很容易使版畫藝術畸形發展走向偏離藝術的軌道。版畫藝術需要科學技術的輔助,但科學技術不等于藝術。魯迅說過“中國的木刻版畫,從唐至明清,曾經有過體面的歷史”。特別是明清時代,版畫作為書籍插圖和民間木版年畫的興盛,可以說,版畫已經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筆者認為,當下,只要我們加大宣傳力度,版畫家發揮正能量,創作出富有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的新版畫,版畫藝術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它仍然會充滿生命的活力,曾經備受大眾喜愛的版畫藝術在現實生活中是大有用武之地。在如今的社會,人類的生產生活各個方面都有版畫的滲透,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文化鏡子,有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當代版畫藝術的發展趨勢一改以往的傳統創作方式,越來越趨向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利用科技的進步豐富版畫的制作方法、藝術內容和時代藝術價值。
二、版畫藝術的風格與藝術的境界
中國是版畫的故鄉,追尋中國版畫發展的歷程,從雛形的漢像石磚、宣傳教義的唐代版畫,到宋明木刻以及明清小說戲曲的插圖、民間年畫;作為大眾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的木刻版畫一直處于邊緣狀態,直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新興板畫的興起,現代版畫才得以進一步的發展。經過萌芽期、成長期、發展期、繁榮期、非常期的發展與外來文化進行融合,形成了更具本土特色的版畫形式,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占據輝煌的一頁。版畫以黑白木刻為主,藝術風格大多直接受歐洲的影響,尤其是原蘇聯和德國版畫的影響,作品突出的與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生活相關,反映了強烈的民族精神。在版畫運動中做出卓越貢獻的畫家們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刻畫出了時代記憶,在當時特殊的年代里他們面對岌岌可危的戰爭環境始終堅持創新的精神,不斷創作出符合于社會需要的作品。比如胡一川以狂的筆法,濃烈的色彩,大膽的構圖,形成了獨具個性的藝術風格;江豐用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對柯勒惠支的藝術風格加以融合,從而創作出一系列反映社會現實的藝術作品。版畫就其藝術風格、技術的表現而言,仍然有高下、粗精、巨細之分,而在人民感情的表露上,卻往往是加工越少的,甚至是表面粗糙的,越能看出其真情美意。最主要的藝術境界就是:刀法剛勁有力,黑白相間的節奏,使作品極有力度。同時盡可能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發揮刻版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創作主題風格。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版畫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必需建立在以時代接軌的基礎上。版畫創作從現實生活背景出發,這是與藝術家思想、情感、審美趣味息息相關的。當今的青年版畫們在創作中表現出了大膽的創意與想法和老一輩藝術家們在形式上形成對比與補充,從而構成了中國版畫的多元態勢,如張敏杰《游戲》、陳琦《荷之作十六》等。在現實生活里尋找素材,從而在立足于發展本土藝術和民族精神上,將版畫藝術提升到新的藝術境界。
三、讓版畫以獨特的藝術審美進入千家萬戶
版畫在中國民間有深厚的基礎,從唐代以來的插圖、清代的民間木版年畫,以及20 世紀30 年代以來作為反侵略戰爭“武器”的版畫,可以說老百姓對版畫是家喻戶曉。新中國成立以后以及“文革”時期,由于種種原因,版畫似乎與老百姓產生了一定距離。如今,人民對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藝術品的選擇也呈多元化的格局,昔日備受大眾喜愛的版畫與其他藝術品一樣,作為商品進入廣大百姓家中。所以版畫市場有著廣闊的空間,我們應該抓住機遇,瞄準這個市場,讓版畫藝術扎根于民眾之中。筆者認為,版畫的材料和裝裱方法具有當代性,各種版畫紙張堅挺厚實,選擇的種類多元,特別是進口卡紙質量高檔華麗,視覺效果好。把有“力之美”的版畫掛在現代居室,使整個居室蓬蓽生輝,更顯主人的文化品位。版畫是緊扣時代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畫幅形式、構圖形式以及制作技法都是具有時代感和當代性的一種藝術語言,今天的百姓特別是有文化的新一代“白領”,更容易接納這種具有當代感的繪畫藝術。古今中外,任何民族精神的延續,任何時代風尚的升華,都體現出各自民族。達芬奇致力于理論與實踐,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米開朗基羅重視表現人的完整品質,崇高道德,堅強意志和為自由奮斗的精神,他們的不懈探索是一種文化擔當。版畫歷50載崎嶇而生機盎然,在內容上始終貼近生活,在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從美術學派成長為藝術品牌,對地域文化的繁榮和當代版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版畫不僅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也承載了巨大的社會責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特別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更突出。
版畫走向百姓生活,是當代版畫藝術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傳統版畫的基礎上賦予新的現實作用,這就要求當代版畫家們必須以寬廣的胸懷包容不同的文化元素,既發揚版畫家的關注現實傳統,深入群眾生活的優良作風,還需要保持版畫家開拓進取、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李樺.中國新興版畫運動50年[M].遼寧:遼寧美術學院出版社,1982
[2]黃雅玲,馬渭源.西畫東漸與明清銅版畫傳播及出版[J]. 藝術百家. 2008(S2)
[3]孫晉云.西畫東漸中的清代銅版畫[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