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國
摘要:農村廣播電視是黨和國家為了豐富勞動人民的精神生活,在農村開展的一項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廣播電視的村村通戶戶通有利于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并且加強下層人民和政府的聯系,幫助勞動人民更好地了解政府工作。
關鍵詞: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工作
當前,我國關于實現農村廣播電視的村村通戶戶通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丘北縣的雙龍營鎮為例,截止到目前,該鎮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廣播電視有線光纜和村村通戶戶通工程覆蓋,廣播和電視的覆蓋率都基本上高達97%以上,廣播電視取得的成績給雙龍營鎮的老百姓帶去了巨大的便捷,促進了雙龍營鎮的城市化進程。雖然農村廣播電視目前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效果,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現在,就讓我們來分析當前農村廣播電視在實現村村通戶戶通的建設和管理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
一、農村廣播電視的概述
推廣農村廣播電視是打開農村通向外面大千世界的一座橋梁,也是政府對農村廣大人民進行宣傳的有效載體。
(一)農村廣播電視的“村村通”
所謂“村村通”就是要實現即使是偏僻的村落也要實現農村廣播電視的普及,富饒地區和貧困地區同等享用廣播電視,比如在雙龍營鎮,雖然它坐落于丘北縣東北部,距縣城24.5公里,是一個壩區、山區、槽區為一體的鄉鎮,但是也要克服區域的限制,也不能因鄉鎮有些村寨位置的偏僻就放棄該鎮廣播電視的“村村通”,要本著公平發展的理念,使雙龍營鎮的13個村委會166個村小組都平等享用農村廣播電視,促進不同區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農村實現廣播電視的“村村通”。
(二)農村廣播電視的“戶戶通”
戶戶通要求每家每戶同等享有廣播電視到戶的福利,無論是位置偏遠的獨立戶,還是經濟條件較差的貧困戶都要求實現家庭擁有廣播電視,這是幫助完善農村的廣播體系,也是促進廣播服務的平等化建設。就上文的雙龍營鎮來說,該鎮一共有17099戶人家,就要實現每一戶都實現廣播電視到戶,使每家每戶都能夠實現足不出戶就能夠了解黨和國家的動態,就能夠獲取關于外界的信息。
二、當前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建設與管理面對的問題
(一)過度重視發展,忽略了對其的管理
目前,在實現村村通戶戶通之后,面臨著管理不善的問題,相關人員只負責安裝,忽視了后期的維護管理。除此之外,因為農村在廣播電視的維修操作等方面缺少相關的技術人員,在后期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阻礙了廣播電視在農村真正的發展。
(二)相關維修服務欠缺
在廣播電視的管理維修問題上,這很大一部分權利由上級掌控,在遇到一些除了硬件方面的問題時,即使是一些簡單的問題,上報給上級的時候得不到及時的處理,而村民對類似于無位置信息這樣簡單的問題也是束手無策,影響其對廣播電視的使用。因為是農村,基礎設施配置不完善,一些地方沒有建立完善的廣播電視的服務站,村民在遇到問題時無處“求醫”,有些地區若是想要對廣播電視進行維修,甚至要把設備送到幾十公里的較大城鎮去維修,一來二去,花費的不僅僅是幾天的時間,還有就是精力,面對這種“維修難”的情況,一些村民會在廣播電視出現問題而無法使用的情況時直接放棄今后對廣播電視的使用,原因僅僅是因為維修難。
(三)廣播電視的質量有待提高
因為一些農村地勢偏遠,海拔較高,所以面對著基礎設施不完善,即使有衛星信號的接收裝置,考慮到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難度大,資金投入多,所以在這些地區多多少少要比發達地區的建設力度差,比如有限光纜的分布就較稀疏,導致了人們在使用廣播電視的時候,信號差,清晰度不夠,有些甚至只能收到幾個頻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使用效果。
三、實現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的對策
(一)完善廣播電視的維修配套服務
針對上級不能及時處理廣播電視出現的問題,上級可以適當放權,把廣播電視的維修權放到群眾之中去,鼓勵一些群眾開展廣播電視的維修業務,并且給予相關的技術支持,可以定期對相關的人員進行技術講解和培訓,倡導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及時處理難題,村民可以直接和維修人員聯系。同時倡導“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組織相關人員對村民詳細介紹如何使用和操作廣播電視,用耐心、細心教授村民,使村民真正順暢地使用廣播電視。
(二)加強廣播電視基礎設施的建設
加大對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大有線光纜的建設密度,實現村村通、戶戶通,使每個區域廣播電視落戶不再是問題。加大技術投入,努力在城鎮的上方打造一個空中數字網。增設廣播電視的維修站點,實現最低標準每個村落最少有一個廣播電視服務站,方便解決村民的廣播電視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給村民提供最大的便利。
(三)實現廣播和電視的共同發展
分析目前農村廣播電視的發展情況,不難發現電視的發展要比廣播更好,同時存在著一種重“電視”輕“廣播”的現象,廣播的發展停滯不前,并沒有真正的發揮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政府要加強對廣播的宣傳,并且進行廣播機制的改革,提高收聽廣播的質量,從而提高收聽率。比如在雙龍營鎮,就單是農業人口就高達69751人,占總人口的89%,農民日日耕種,空閑時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如何在忙碌的時間也能夠了解國情以及國家政策方針,廣播就是最好的選擇,可以邊勞作邊聽廣播,耕種收聽兩不誤,響應黨和國家發展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的正確號召。
(四)加大技術投入,促進廣播電視的升級
把黨和國家關于促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的政策方針落到實處,在政策的保障下進行技術改革,革新落后的技術,解決一些偏遠地區覆蓋差、信號源不穩定等狀況,并且加快促進廣播電視的升級,實現每個地區廣播電視的精細化覆蓋與服務,由數字化清晰顯示全面代替粗放式播放。對于廣播,在技術革新的基礎上,創新收聽模式,提高收聽質量。為了進一步促進廣播電視的升級,各鄉鎮可以從以往多年的發展經驗入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收集廣播電視用戶的使用反饋信息,收集民情,在一系列具體數據下,制定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方案,合理規劃關于促進廣播電視升級的策略,實現廣播電視的科學發展。
結語:
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是農村基礎設施的其中一項,它的發展與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廣播電視的村村通戶戶通必須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現如今,廣播電視已經在農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未來,我們要在實踐中,促進農村廣播電視的升級,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參考文獻:
[1]羅雨.烏魯木齊市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建設情況探析[J].媒介觀察,新聞研究導刊,2015(6:):152-153
[2]陸定龍.當前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建設與管理[J].網絡,2014(2):2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