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摘要:藝術教育是幼兒五領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教育,藝術創作更是幼兒表達自我的主要方式之一,對幼兒的成長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幼師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是未來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擔負著對幼兒一生的學習和發展的重任。幼師生藝術素質的提高直接影響著幼教事業的發展。幼兒師范藝術教育的成敗不僅關系到幼師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強調素質教育和幼師課程改革大背景下,研究幼師素質培養的問題無疑順應了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發展潮流,而且對于做好幼師藝術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幼兒師范;學生;素質;培養
一、幼兒師范學校學生的含義和特點
(一)幼兒師范學校學生
在探討幼兒師范學生的含義之前,應該對幼兒師學校進行界定。我國目前師范劃分有幼師、中師、高師,它們培養目標分別是幼兒園、小學、中學教師,這其中只有幼師是沒有分專業方向的。而經過中國知網概念百科檢索,《教育辭典》認為:“幼兒師范學校即培養幼兒教師的中等師范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的學生,修業年限一般為3或5年。開設的課程有: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外語、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語言教學法、幼兒計算教學法、幼兒常識教學法、體育及幼兒體育教學法、音樂及幼兒音樂教學法、美術及幼兒美術教學法、舞蹈及幼兒舞蹈等。還有教育實習和勞動技術教育。有的幼兒師范學校還開設若干選修課,如兒童文學、電化教育、幼兒幻燈制作等。”從招生對象上來看,它又屬于中等職業教育的一部分,因而,其培養特色偏向于培養技能型教師、應用型人才,常忽視其他素質特別是藝術素質的培養。
(二)幼兒師范學校學生的特點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我國步入教育大眾化階段,各級各類學校的擴招,使幼兒師范學校在內的中等職業教育發生了較大變化,也有了許多新的特點。
幼兒師范學校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參加普通中招考試落榜的初中生,中考落榜給他們的心理會造成一種挫折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他們起點較低、自信心不強;從生源角度來看,幼兒師范學校學生來源更加復雜,有的學生有過工作經歷,有的是社會青年,大部分剛畢業的初中畢業生等,其生源組成復雜、個體差異較大;基于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學生的現狀,家長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普遍從內心深處就有所降低,有的甚至是完全失去信心。這種社會氛圍造就其缺乏職業理想。
二、藝術素質含義
藝術素質是人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之后獲得的由審美意識、藝術知識、藝術能力和審美人生態度四個方面構成的心理品質的總稱。在構成藝術素質的四個基本要素中,藝術知識是理性層面的東西,是基礎,藝術能力是主干,審美人生態度和審美意識是非理性層面的東西,其中,審美人生態度是目的,而審美意識是紐帶,它以潛在的形式,貫穿在其它要素中,把它們聯結起來。
三、幼兒師范學校學生藝術素質現狀及成因
(一)幼兒師范學校學生藝術素質的現狀調查
為了解幼兒師范生藝術素質的狀況,筆者對工作所在幼兒師范學校——河南省汝南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幼師生的基本情況、藝術素質、藝術作用、藝術選修課有無開設的必要等。調查共發放問卷1200份,收回1019份,回收率為84.9%,回收問卷全部有效。
(二)幼兒師范學校學生素質現狀的成因
幼兒師范生藝術素質現狀是我國藝術教育成效的綜合反映。因為幼師學生的組成,有的是社會青年,有的是初中畢業或初中未畢業學生。目前其藝術素質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階段缺乏系統科學的藝術素質教育。
主觀方面。很多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學生認為自己是來拿畢業證、獲得幼兒教師資格證書的,屬于學歷教育,不少學生片面地理解為只要學好幾門藝術專業技能就能找到工作即可。近些年來,不少中等幼兒師范學校普遍認為,中職幼師就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在辦學理念的認為只要強化學生學習一兩項幼師必備的藝術技能即可,然而在目前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需要的是全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熟練的技能并不能完全滿足幼兒園對于幼師人才的要求,他們更多的開始關注學生素質培養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他們需要員工具有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品質、健康的心理、團結合作的精神。
四、幼兒師范學校學生藝術素質培養措施
根據幼兒師范生的藝術素質現狀,結合造成現狀的成因分析,筆者認為在宏觀、中觀、微觀層次方面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樹立成人高教科學發展觀
1.確保幼兒師范學校教育質量。新的世紀開始以后,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黨中央提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保證”。我們一定要用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來保障這一歷史性宏偉目標的實現。
2.完善幼兒師范學校藝術素質課程設置。基于素質教育的目標,藝術素質教育應具備通識性、人文性、實踐性等特點。為此,就需要逐步建立、完善并有各校特色的藝術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可以把整個課程體系分成教學與實踐兩大系列,然后把教學系列再分成鑒賞與理論技能兩大類。幼兒師范學校的教育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其職業理想是培養幼兒教師,因此在藝術素質培養課程設置時要結合幼兒藝術教育的特點來進行。
3.建構幼兒師范學校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眾所周知,任何模式的教育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目前藝術素質教育教師隊伍良勞不齊,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自身文化修養差、文化底蘊不足、科研能力不強、敬業精神與教學能力欠佳、教育思想觀念滯后等問題。加強管理與不斷提高這支隊伍的整體水平,確保這支隊伍的良性發展,在藝術素質教育中做好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德]席勒著,瑪至、范大燦譯.審美教育書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2][美]H·加登納著,蘭金仁譯.藝術與人的發展[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版
[3]〔愛沙尼亞〕斯托洛維奇著 凌繼堯譯.審美價值的本質[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土列生、李怡.我國工科大學藝術教育探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5]李新生.藝術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J],教育探索2004(3)
[6]左莊偉.審美、藝術鑒賞與素質教育[J],南京農業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7]李小康.從欣賞者到創造者[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2(6)
[8]苗貴松 孫欽榮.高校藝術類選修課程體系建設與管理規范[J],貴州大學·藝術版2005(4)
注:此文章出自駐馬店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幼兒師范學校學生藝術素質養成策略研究,課題類別:非資助課題,課題編號:ZJKYKT201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