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欣
摘要:高中物理是理科綜合里面分值最高的一門學科,這一科目里幾乎每一個結論都是通過大量的實驗探究得到的,可以說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科目。而在整個高中階段“力”是物理里面極為關鍵的部分,對于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學生要如何理解它,這是我們老師教學過程中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性教學;力的探究;知識遷移
動手能力是每一個正常人都具備的能力,我們如何把這一能力運用物理的學習中來,讓它進一步激發更多的有利于學習的能力呢?物理是一門極具操作性的科目,每一個結論的得出大多是通過實驗的反復論證得到的,因此,在這里我將把實驗教學法運用到高中的物理教學中來。不難發現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力”這一知識面的涉及很廣,從簡單的重力、支持力到斜面上的摩擦力,再到磁場力、電場力、萬有引力。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力”貫穿了所有的力學部分。
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通過現象了解到它的存在,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感受“力”的存在,這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和做題分析時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營造積極活躍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優秀學生和困難學生合理分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學習、團結互助。此外,實驗的設計要有梯度,要讓學生有逐一突破的感覺,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對于存在的問題老師也好有針對性的解決。在此我提出實驗性教學,通過這一極具操作性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總結能力、探究能力等,最后將這些在實驗操作中養成的良好習慣遷移到日常的理論知識學習中來,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一、實驗操作,化無形為“有形”
這里我們拿摩擦力作為實驗探究的對象,在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的過程,初中學生對力學有一個淺層的認識,主要以浮力為主。在高中的物理中對這一力學的涉及很少,最常見的三個力就是重力、彈力、摩擦力,所以在實驗操作之初要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構架,這在后面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才不會出現一問三不知的現象。首先,我們探究摩擦力的第一步先讓學生體會水平面上的摩擦力,通過將物體放在不同材質的平面上,讓學生通過彈力計水平勻速的牽拉水平面上的小木塊,通過讀數分析摩擦力的大小。這一過程要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為了確保操作的有序進行和操作的準確性,實驗操作的第一步就是講清楚實驗的要求。下一步就是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得到實驗結果后,由教師對其結果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探究得知了摩擦力的存在,這還遠遠不夠。
二、通過操作,深入探究
學生在探究了水平面上不同材質與小木塊的摩擦力后,教師可以將問題的探究更深一步??梢韵驅W生提出如何增大摩擦或者如何減少摩擦,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實驗的出相關的實驗方法。由于重力、彈力(支持力)、摩擦力這三個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力,所以學生一定要清楚的而且牢固的掌握。在有了水平面的實驗基礎,接下來就可以將實驗引入到斜面上進行探究、分析,最后探討、總結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而不是教師取而代之,只有他們自己通過動手才會對實驗的結果有深刻的理解,對具體的受力分析有清晰的條理,在今后的做題分析中才不容易出錯。更重要的是,在操作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思考能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能動性等有利于學習的相關能力,達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三、知識的遷移
在經過對重力、彈力、摩擦力的實驗操作,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有清晰的思路,這是實驗性教學的關鍵。在簡單的力學題中一般會涉及到壓力的存在,在復雜的題型中往往還會出現電場力和磁場力等綜合性較強的力學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不管是在電場還是在磁場中首先對重力、彈力、摩擦力進行分析,再對力的方向進行分析,最后結合公式和受力分析的結果對問題進行解答。這一過程關鍵就在于要把實驗中得到的經驗和體會到的要領運用到題型的分析和解答中來。此外,實驗操作中的細心和認真也可以遷移到生活中來,不僅起到了知識的活學活用,也實現了育人的作用。這也是教書育人所提出的觀點,不單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四、通過實驗培養習慣,促進學習
實驗操作是一個極具能動性的過程,不僅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強,同時要善于觀察、分析、總結、歸納,要通過實驗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將這些能力運用到學習中。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的是一些抽象的知識,然而在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則可以通過實際的操作,平時的理論知識在實驗過程中加以實踐,不僅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在這過程中無意間鍛煉了學生的實踐精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積極的有效的促進作用。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加上科學的學習方法,適宜的學習環境學的效果自然不會差。這都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經驗,首先要對學生有清楚的認識。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不恰當的比喻用到這里主要是為了突出教師了解學生的重要性。只有在掌握學生基本狀況的條件下才能進一步開展對學生的因材施教,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而不是盲目的下大包圍;同時,在了解學生的條件上可以更好的處理好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和諧也是對學生學習提高的要素之一。因此,我們的實驗性教學不僅是培養了學生的習慣,激發了學生的能力,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都達到了很好的鍛煉。
最終,我們通過實驗性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在實驗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能力,然而這些能力最后都會通過成績的提高、學習的高效表現出來。因此可以說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是成績提高的關鍵,而成績提高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則是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成果體現。
總之,采用實驗性教學法來對高中物理進行教學是行之有效的,任何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選擇正確、合適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