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萍

【摘要】當前,中美貿易之爭又將專利推到了風口浪尖之處。反觀美國對中興的前后態度,知識產權成為貿易勝利者的重要的“盾”。專利作為知識產權最重要的一個版塊,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命門”。
【關鍵詞】專利 產權 發展
自200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實施知識產權人才規劃以來,知識產權人才工作有序開展,“十二五”末知識產權人才超過50萬人,人才素質不斷提升,基本形成了梯次合理、門類齊全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體系,但從人才結構和布局上看,高層次專業人才和復合型實務人才欠缺。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依托專利,高新區的發展依托專利而形成產業化;專利的發展依托于專利人才的推動,所以人才之爭即未來的知識產權之爭。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全國獲得專利代理人資格證的人數達3.72萬人,執業專利代理人超過1.6萬人,專利代理機構達1824家。(數據來源:國家專利局網站)
一、知識產權人才應具備的知識體系
專利工作者需要的技術性很強,專利代理人撰寫專利申請書,要具備理工科的知識,需要會進行“技術分析”,能對專利的構造有個深入的理解;同時應具備法律知識,可以進行“法律分析”,在權利說明書的撰寫中,既不會出現太寬的保護范圍,阻礙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又不會出現太窄的保護范圍,使得專利技術難以實現成果轉化;還要懂得經濟知識,可以進行“市場分析”,對知識產權的市場前景和價值給出清晰的判斷。
按照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達到預想的精通全方位服務知識體系的人才需要4年的理工科學習,2-3年的法律類專業學習,2-3年的經濟管理類培訓,至少需要8年的時間才能滿足精準化的市場需求。
二、我國目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主要模式
我國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學歷教育培養,自1980年代開始以來,30年的時間,基本已經形成了知識產權本科、法律(知識產權方向)碩士、和法律(知識產權方向)博士一整鏈條的人才培養體系,自2005年以來,全國部署每個省市的大學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學院,截止到2018年3月,全國已經有76家高校設置知識產權本科專業,35家高校設置專門的知識產權學院,設有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系列專業人才的培養。
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實務教育,內容涉及專利撰寫、專利信息檢索和專利侵權維權訴訟等具體業務開展的技能教育。因為國家大環境對專利重視程度不夠,只重視數量,忽略了高質量、高價值專利的挖掘,導致目前市場上的專利人才只會按照科研人員給的技術方案和既有的模板撰寫專利申請書和說明書、權利要求書等申請材料。并且專利的申請要求是在可以保護專利侵權的要求下分解的數量越多越好,以申請獲得政府的補貼。
企業方面,重視專利的高科技含量企業設置專門的專利部門,培養專門的專利運營人才和專利綜合管理人才,但是攝于國內專利人才知識的局限性和國際人才交流的難度,真正培養起來的專利人才流失嚴重。
三、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的新模式建議
1、實行“院校十企業”聯合培養模式。倡導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跨學科推免研究生進行深入學習,按照知識產權人才所需的專業技能實施綜合考核機制。復合的人才才是專利運營與發展的關鍵,不但要有基本的學科素養,更要參與市場的大浪淘沙。建立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機制:高校培養基礎人才,市場鍛煉中層人才,高校復吸收參與過市場鍛煉的人才,進一步培養為為高端復合人才,保證人員可以高等學校教育與市場無縫對接,出校的高層次人才可以適應專利市場的更新換代。
2、建設“服務導師”制度。知識產權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重要武器,鼓勵高新區申請設立知識產權培訓基地,招募全國知名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知識產權實務專業人才,在高新技術企業中開展實施知識產權導師制度,人企、人園進行手把手輔導,擺脫以往的“坐在教室里學的很好,回到企業操作起來很難”的態勢。
3、搭建“研發+應用+培訓+創業孵化+國際交流”一體化人才培養生態體系。人才的來源可以是內部培訓晉升、國際和國內招聘、大型創新企業獵獲。專利人才是適應政產學研資深度融合發展的人才,站在政府的角度,以青島藍谷為例,聯合區域內的科技研發高校和研究院、高新技術應用企業,引進人才培訓機構,結合目前的干萬平米孵化器,共同搭建專利人才庫,保證庫內在整個區域流動,既可以參與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又可以參與科技項目的孵化成長。因為國家實驗室的存在,國際合作開展也如火如茶,對標世界七大海洋科研中心,引進海外人才,同時依托建立海外人才交流平臺,加強區域內人才海外學習實踐。
4、加強政府獎勵為引導。對“十三五”規劃中規定的知識產權急需緊缺人才、基礎人才等各類人才以企事業單位為主體設置分類分層獎勵制度,對高新技術企業中的知識產權人才設置既要強制,又要給予補貼獎勵。設置專門的專利系列職稱。目前職稱工作的開展會讓社會公眾比較接受此類專業人才隊伍的存在,同時可以給予專業技術人才以晉升渠道。
S、加強宣傳教育。教育從“娃娃”抓起,加強小學生對知識產權的認識,2017年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試點學校達112家,從小學到大學都有一定的考試加分傾斜政策,大大的掀起了專利申請的熱潮,同時培養孩子從小動手的能力,并且學會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懂得從自己的勞動成果中獲益。
專利人才培養是支撐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是培養國家品牌的重要保障,更是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重要手段。設置合理的專利人才培養內容,讓專利人才走向國際市場,更讓國家品牌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