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豪
【摘 要】人民幣國際化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的。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幣國際化逐漸提上日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我國應當吸取其他國家貨幣國際化的經驗從而更好的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本文通過對美元國際化過程的四個階段進行簡要分析,總結貨幣國際化的經驗,提出人民幣國際化應當從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人民幣區域化、人民幣國際化三個階段穩步推進。
【關鍵詞】美元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條件;路徑
一、前言
當前的中國是一個有著較強經濟實力和較高國際地位的國家,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與其他國家貿易往來日漸密切。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往來非常頻繁,人民幣在周邊國家進行廣泛的流通,獲得了較高的信譽。而且我國目前正在大力發展金融市場,努力推進利率市場化,資本管制也逐漸放開,這些都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目前人民幣尚不能完全自由兌換,且我國金融體系的方方面面尚需規范和完善,若過快地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會給國內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因此,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其他國家貨幣國際化過程,從中吸取經驗,更好的反哺人民幣國際化。截至目前,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占比超過60%。所以,從美元的國際化進程中我們或許可以學到一些經驗。
二、美元國際化進程
美元的國際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1870—1914年,美元國際化的起點
這一時期,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是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英鎊是世界上最“硬”的貨幣。但是,隨著美國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以及其貿易規模的擴大,美國的經濟開始騰飛。在1879年美國實施金本位制以及1913年聯邦儲備體系建立后,美元的可兌換性和美元幣值的穩定性得到了保障。美元開始進入國際舞臺。此時的英鎊雖然地位有所衰落,但仍為世界主導貨幣。
(二)1914—1944年,美元的歷史性機遇
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重創后,英國的經濟水平跌入低谷,英鎊的影響力大幅下降。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美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一舉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戰后,美國向歐洲提供了大量援助幫助歐洲國家的戰后恢復,從而極大提高了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同時,美國擁有近半數的世界黃金儲備,仍能保持金本位制。美元的國際化歷程越走越順。
(三)1944—1973年,美元實現完全國際化
此時的美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一強國,戰爭的創傷使歐洲各國與日本非常依賴美國的援助與支持。在這一時期,美國出口迅速增長,1948年美國出口總額占世界比重超過百分之二十。
在1944年7月,美國與西方主要國家建立起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使得美元成為黃金等價物,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得以確立。美元在這一時期實現了完全國際化,美元成為世界硬通貨。
(四)1973年至今,美元地位逐漸下降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后,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國際收支來說就會發生長期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國際貿易收支長期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稱為“特里芬難題”。特里芬難題導致了美元危機的爆發從而迫使美國政府放棄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協定》確認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浮動匯率的合法性,各國相繼實施自由化的經濟政策和浮動匯率。美元的國際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職能得以延續。
三、人民幣國際化條件
縱觀美元的國際化歷程,人民幣的國際化大致需要以下兩個條件
(一)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巨大的國際影響力
從世界主要貨幣的國際化歷程來看,無論是19世紀的英鎊還是20世紀的美元,其背后都是一個具有極強經濟實力的國家。正是因為美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強盛,美元的國際化歷程才會越走越順。而美元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也會反過來促進美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經濟一直保持著高增長率,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盡管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率有多放緩,但仍然保持著7%左右的高增長率。隨著我國更加頻繁的參與國際事務,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可以說,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已經滿足了人民幣國際化所需的條件。
(二)完善的金融市場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元能夠保持其國際地位當歸功于美國發達的金融市場。紐約極其發達的金融市場為全世界的美元持有者提供最具流動性和安全性的投資平臺,這是美元繼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能夠保持其國際地位的主要依撐。由此可見,完善的金融市場是貨幣國際化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已經意識到金融市場的重要性,我國金融市場的各項改革和發展措施正在穩步推進,金融市場已初具規模、各種金融產品也在不斷開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必將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場從而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四、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穩步推進的過程,不宜操之過急。大致通過三步走戰略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一)促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人民幣自由兌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我國目前雖然對經常項目放開,但實際上仍然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對外匯實行統一管理。因此,積極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努力推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意義重大。
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首先需要利率市場化。市場化的利率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能夠自動調節資本的流動,對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和國際化至關重要。
其次是實行彈性的匯率制度。我國目前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對于人民幣國際化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國際化的貨幣必然需要較寬的浮動匯率區間使之能夠反映貨幣之間的真實比價。市場化的匯率可以有效地調節人民幣流通,方便其行使國際貨幣的職能。
最后是資本項目實現可自由兌換,取消有關資本項目下交易的匯兌限制,甚至取消對有關資本交易本身的限制。從而最終實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不宜過快。因為我國目前監管體制尚不健全,過快推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會造成巨大的金融風險。而且我國目前對外貿易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占了對外貿易總額的七成,而且幾乎都是發達工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地區,根據交易的不對稱規則雙方交易將使用強勢貨幣,除了馬來西亞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地位都比人民幣要高。我國與他們交易時,多數只能以對方國家貨幣結算,這就極大的限制了人民幣的流通范圍。因此,我國企業就不能在國際貿易中以本幣進行交易,不能將外匯風險轉嫁,也就沒法得到外匯風險降低的好處。這樣的自由兌換只會使投機增加,而沒有任何利益可言。
(二)推動人民幣區域化
人民幣區域化是指人民幣在一個地理區域內行使自由兌換、交易、流通、儲備等職能。目前,我國在亞洲區域內影響力較大,人民幣在亞洲許多國家或地區境內流通,認同度較高,是名副其實的硬通貨。而且,“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人民幣區域化提供了良好契機。我國應當積極推進人民幣區域化,與周邊國家建立互助共贏的合作關系,發揮中國作為亞洲主要進口國的優勢,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適用范圍和規模。
但是,我們知道,在亞洲區域內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必然會侵犯日本的既得利益。人民幣區域化過程中,如何處理與日元的關系,雙方在亞洲區域如何協調發展將是人民幣區域化的重點和難點。不難預見,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人民幣和日元都將長期共存,共同推動亞洲區域內經濟的發展。另外,日元在國際化的過程中由于過于依賴美元,使得其國內聚集了大量經濟泡沫,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給日本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因此,我們要吸取日本的前車之鑒,在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過程中,減少對其他貨幣的依賴。
(三)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在實現人民幣區域化后,我國應當通過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對外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力。我國要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建設,在國際事務中擴大話語權最終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實現貨幣國際化的重要代價便是特里芬難題。在世界經濟沒有實現一體化之前,任何貨幣都無法克服國內外經濟目標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因此,當我國真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后,我國的國內經濟政策必然要受制于國外經濟目標,這將會對國內經濟抵抗外部沖擊提出很高的要求。
五、結論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已經不可阻擋。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環境,尚不具備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非常低。縱觀美元國際化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還有一段曲折而漫長的道路要走。因此我們應審時度勢、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推動這一進程。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1-2.
[2]曾輝,趙亞琪.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與未來展望[J].中國發展觀察,2016,(12).
[3]曹龍騏.人民幣由區域化到國際化:理念與路徑[N].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
[4]郭建偉,趙媛媛.人民幣國際化:現實與前瞻[J].經濟問題,2013,(1).
[5]孫海霞.美元國際化:歷程與啟示[N].蘭州商學院學報,2012年-2月(第一期)
[6]邵華明,侯臣.人民幣國際化:現狀與路徑選擇——以美元國際化歷程為借鑒[J].財經科學,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