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夢
【摘 要】把農民和產品引向市場,加快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轉變,從整體上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生產能力,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由之路,也是當前農村信貸工作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農村經濟;農業銀行;農村信貸
實現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轉折,是對傳統農業的一次革命。
第一,支持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是加快農村奔小康的需要。過去,我國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一直把發展農業的重點放在增加農產品的數量方面,農民收入極為低下,這一實踐也充分證明,發展農業單純抓糧食,就農業抓農業,農業生產難以上去,糧食生產也不可能穩定。只有抓好種植業結構,大農業結構和農村經濟調整,糧食生產才能有基礎,農業經濟才能真正跨上新臺階,才能從根本上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
第二,支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是適應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需要,從國內市場來看,農村購買力的強弱左右者國民經濟。在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購買力下降,導致農村工業市場疲軟,鑒于我國農村勞動力就業構成和農民收入構成的情況,僅靠糧食提價增加農民收入是有限的,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低的問題,而充分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各種農業資源,合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向農業生產的深度廣度進軍,無疑是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奔小康步伐最直接、最現實的路子。從國際市場來看,農產品價格放開,以及恢復我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以后,農產品將面臨內外環境的雙重壓力,我國的農產品成本高、效益低、品質差、數量少與提高市場競爭能力,適應市場需求多化性的矛盾會更加突出。
第三,支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科學進步為支柱,以提高效益為中心的市場農業,他打破了舊的傳統農業的生產格局,呈現出新的特點。即:一是由小農業轉向大農業,改變了過去以種植業為主的單一農業生產結構,向林、農、牧、副、漁多元化大農業進軍;二是由計劃轉向市場,改變了政策性種植的現象,適應了市場對農業的牽引;三是由產量型向效益型,農民的趨利要求明顯增強;四是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農戶將逐步摒棄傳統的耕作方法,更多地吸收和推廣和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
發展農業一靠政策、二靠收入、三靠科技、四靠市場。作為農業資金投入主體的農行信用社,理應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思路來調整信貸結構。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轉變,必然要求農行信用社適時調整信貸投向,因此農業銀行信用社應牢固樹立“以農為本”的思想,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支持科技進步為支柱,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大力籌措資金,積極調整結構,努力增加投入,支持建立健全適合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和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經濟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
第一,支持調整農村產業、產品兩個結構,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在種植業內部,重點支持提高復種指數,適當擴大經濟作物比重,逐步向精細立體化發展;在養殖業內部,要把畜牧業及其產品加工作為信貸支持的重點,通過畜牧“過腹轉化”,實現增值增效;在大農業中要堅持農、林、牧、副、漁協調并進,共同發展;在整個農村經濟中,要支持積極發展農村非農產業,把發展鄉鎮企業同發展新興小城鎮結合起來,提高綜合經濟實力。
第二,支持農業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實現農業與國內外市場對接,讓市場去調節農業產品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一是支持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場網絡,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專業市場、期貨市場。同時,積極支持發展要素市場,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二是支持鼓勵和引導集體相和農民進入流通,逐步形成一支龐大的農民流通隊伍。三是支持加快農業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重點發展支持邊境貿易,支持發展“三貿”農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支持發展境外農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讓農業參與國際競爭,推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另外,有關部門要加強建立健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保證市場運營健康發展和正常經營。
第三,支持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促進農業整體素質的提高,以高科技含量換取農產品的高產優質高效。重點支持抓好科技人才的培訓,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推廣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第四,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和市場應變能力,突出支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強農副產品的收購、加工、儲運、銷售及農村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的產品市場應變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五,支持抓好農業的綜合開發,加大資源利用的深度和廣度,利用信貸資金的“黏合劑”作用,變自然優勢資源優勢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
支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涉及面廣,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但就農行信用社而言,應注重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思想要明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建立農業市場的迫切需要,為此農業銀行信用社要重新確立農村資金運行體系,建立以農業生產為基礎,鄉鎮工業為支柱,城鄉商業為紐帶的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相配套的貸出、結算、收回一體化的農村資金循環體系,使農村信貸服務于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全過程,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二、重點要突出。信貸投資向必須立足于當地農村實際,作用于國內外市場,將有限的資金用于農村商品經濟的基礎產業和各個領域,并要妥善的處理好三個關系。即:一是正確處理好支持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關系,要把支持分散的小生產與統一的大市場連接起來;二是正確處理好支持小隊偉大流通的關系,形成國營、集體、個體聯合體、外貿五個輪子一起轉的流通新格局;三是正確處理好支持“小企業”與“大經營”之間的關系,大力支持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方式,逐步形成社會化、專業化大生產。
三、項目要可行。行社要參與項目的前期可行性論證和方案實施,要按照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求平衡、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原則,對切合實際的發展項目重點給予支持,同時項目一經確立,條件一旦具備,就要立即放款,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四、效益要保證。貸款發放要以收回為前提,以效益為目的,先用自籌資金,后用行貸款,堅持誰用誰貸誰還的原則,強化貸款自主權,推行單保抵押制度,避免形成不必要的資金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