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要: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把傳統媒體打造成形態多樣的新型主流媒體,是擺在各級傳統主流媒體面前的重大課題。一年多來,安陽廣播電視臺在鞏固傳統媒體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同時,大力實施新媒體戰略,實行融合發展,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對廣播電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融合;發展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之下,新媒體業務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對于傳統媒體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應用新媒體,加快與新媒體的融合速度也成為傳統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典型的傳統媒體,廣播必須要積極適應現代化媒體的發展,優化節目生產力,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下面就針對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一、更新觀念,推進融合
觀念引領行動,認識推動實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以前好像一個大雜院,一家一戶,各買各的菜,各做各的餐?,F在要把每家每戶的小灶改成大廚房,讓大家匯集一堂,統一采購、分類加工、集中分發。首先要形成合力,需要在原有的體制、機制、流程、人員配備等方面整合資源、有破有立,不斷提升,最終改變傳媒業的整體面貌。廣播電視臺首先組織干部員工學習有關媒體融合的精神,圍繞“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新型全媒體”的主題展開討論。通過培訓討論,強化了廣大干部職工融合發展的理念及信心,加強新媒體建設,推動臺網融合,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境界。央視總編輯羅明曾說,加強新媒體建設,推動臺網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具體包括六方面內容:一是建設跨媒體的一體化采編播運營體系,二是打造影響力巨大的多媒體產品集群,三是構建先進統一的技術支撐體系,四是建立跨媒體的多屏傳播平臺,五是建立市場化的產品經營模式,六是建立穩定多元的投融資渠道。
二、整合再造采編流程,實現資源的共享
原來的傳統廣播媒體都是各自一家,互不溝通,各自擁有自己單獨的記者、編輯小組,自己的運作新聞的模式和經營管理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單獨的媒介進行新聞編輯,這些都不符合現下集團的集約化、流程化的要求,難以整合自身優勢,形成競爭力和品牌。而新媒體的時效性和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表現于一體的特點,對信息有巨大的需求,如果采用傳統的模式,必然會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解決的方法則是要將各種新聞資源整合在一起,這就要建立一個能統籌各類傳播渠道的策劃編輯和發布的平臺,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有效開發,這就是“新媒體”。借助已經形成了組織集團的采編小組和記者團隊,形成一個“通訊社”,在此上面對所有的記者編輯培訓。將文字、攝像攝影技術融合一體,這樣就可以為各個媒體提供個性化的稿件服務,同時也實現了資源共享。不像過去的單一的平面的報道形式,全媒體時代需要將網絡的廣闊和廣播、報紙的內容、手機的速度融為一體,共同搭建新的傳播媒體平臺,形成好時段、受眾廣、立體的信息傳播的全媒體的新聞集團。新媒體的傳播模式和采編的流程需要更加現代化先進的技術手段來支撐,目前較成功的就是“全媒體數字采編發布系統”它是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發布信息、互動、平臺服務,這一系統實現了集團內部的內容、線索、策劃、審核、用戶、檢索、數據庫等編輯過程的統一管理,為資源的共享提供制度和技術保障。
三、新媒體模式下編輯的角色定位
“新媒體”的進程也對編輯這個角色有了新的要求。與傳統紙媒的新聞編輯相較來說,新媒體時代各個媒體所需的稿件除特殊稿件能特別量身定制外,其他大部分的稿件往往是單一的。而這樣同一個新聞事件,在廣播電臺、新聞網站、微博、手機報等不同的平臺,對新聞內容的要求卻完全不同。有的會側重文字,有的側重視頻或者圖片,有的要求權威性,而有的則要求短小活潑的新聞風格,這就要求新聞編輯的多媒體和制作能力。編輯小組要在那個和各方面的資源,及時和前線記者進行溝通,隨時改變側重報道的點、以及可能會用到的傳播媒體,同時組織相關的背景和評論,從而形成內容豐富、鮮明層次的立體化的新聞報道。
新媒體的編輯同時還要掌握不同媒體的特點和定位,對素材進行加工,制作出不同的新聞報道,為避免不同的媒體內容卻一樣,編輯小組要更深入新聞活動,提前策劃好方案,與前線記者進行充分協調和溝通,再把記者發回的素材篩選出適合各類媒體的報道,分析和制作,必要時進行二次編輯,組織其關聯報道。為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媒體就需要不間斷地規劃不同的活動,將廣播媒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與數字媒體的親和力、互動性有力的融合起來,再據聽眾的要求,開展各類線下線上的活動,聚集人氣,方便用戶。
四、創新機制,激發活力
傳統媒體事業體制與新媒體企業體制怎么才能貫通、融合?制定怎樣的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政策,才能引進和留下需要的人才,推動傳統媒體向新型主流媒體整體轉型一體化發展呢?第一,推進體制創新,第二,推進機制創新,達到三個有利于:有利于生產力發展、有利于綜合實力提升、有利于職工生活水平提高。第三,推進技術創新,成立了以臺長為組長的新媒體技術專家組,負責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技術融合規劃,還廣泛吸納臺內外內容和技術領域的權威專家作為顧問,從組織上保證了媒體融合的領導、規劃、管理的一體化,增強融合發展的前瞻性、指導性、針對性。構建全新平臺,為媒體融合提供技術支撐。充分整合廣播、電視等媒體資源,建設和完善了專業化、規?;?、現代化的內容數據庫,加強對各方面數據的收集整理,不斷夯實融合發展的信息資源基礎。第四,推進內容創新,充分把內容與服務結合起來,做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節目,建立科學的節目考評體系,節目生產與節目效益并重,實現內容生產創新,加強廣播電視節目與新媒體的互動,欄目活動化,實現信息的時效性和傳播的有效性之間最佳結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影響力。
總之,媒體融合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廣播電視臺要抓住有利契機,依托核心資源構建全媒體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建立全媒體中心,在觀念上把傳統受眾轉變為用戶,在“互聯網+”領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向著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努力奮進。
參考文獻:
[1]吳佳妮.媒體融合時代呈現的視聽盛宴:從2010世界杯報道說起[J].新聞界,2010(04).
[2]師強.形式更新 內容創新 理念革新:用“三新”推進大連人民廣播電臺的新媒體發展[J].記者搖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