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宇晨 王盈霏 姚武寧 王雨璇 薛榕榕 丁緒輝
【摘要】現如今,蘇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同時,高昂的房價使高校密集的蘇南地區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本文著重以蘇南地區對高校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蘇南地區畢業生的調查,了解房價對高校畢業生擇業地選擇的影響,從而給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巴萊多定律” 房價過熱 蘇南高校畢業生擇業地
一、背景介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則進一步指出要準確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這揭示了我國房價在城市化進程和資本需求過旺下的非正常狂熱現象。這種投機現象造成了企業人才外流和畢業生人才閑置并存的就業難題。這往往能反映出大學生在房價持續走高下的擇業心理和順應形勢的選擇。蘇南作為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位的國家經濟示范區,其發達的資本市場使房價走勢一直居高不下;同時作為國內高校的密集區,在培養出大量人才的同時大學生擇業相關也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正確把握大學生在特定經濟背景下的擇業選擇,對解決人才逆向流動,減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市消費水平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高房價對大學生擇業地的影響,是近年來伴隨著資本大幅度升值而產生的微觀選擇。對這樣的現象,不少學者在房價初顯其不正常升值的時候,就做出了此種升值會帶來實質面危害的相關探討;另一方面,大學生擇業的選擇也一直是學者研討的話題;此外,近年來不少新近研究是針對兩者聯系做出的。以上三方面內容的研究成果均構成了本次調查實際參考。
馮鼐、王洋教授在2014年提出了“以蘇南為例的東部城市地價迅猛上漲的原因主要來自于財政推動,需求拉動,以及地域經濟領先地位帶來優勢資源流動”;余秀娣教授2016年提出“這會造成了財富分配失衡,消費水平的抑制,進而造成了企業人才外流和畢業生人才閑置并存的就業難題”;李燦認為“隨著一線城市收入優勢的減弱,消費劣勢的逐漸顯現,二三線城市人才機制的完善,遷移成本對于大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二三線城市就業……”;
以上研究成果體現了房價對大學生就業的強烈相關性影響。
三、理論分析
巴萊多定律又稱二八定律,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于1897年,偶然問發現于對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的調查。他發現絕大部份的財富流向了少數入手中。同時,他還從眾多的的資料中發現,在其他地區與國家,這種微妙關系也一再出現,并且在數學上也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系。即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財富在社會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伴隨著諸多研究領域的深入人們發現巴萊多定律早已不在局限于經濟領域,并且適用于管理學,社會學等各方面。本篇文章立足于房價高速增長,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大背景下巴萊多定律對蘇南地區高校畢業生擇業地選擇的影響,探討對高校畢業生在擇業地選擇時具有諸多影響的因素房價是如何占據主導地位的,找準對擇業地選擇的關鍵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其形成原因動機和機制。
四、研究內容
在關于“隨著蘇南經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加快,您對未來擇業地房價水平的預測”問題中,大部分應屆學生對于房價穩定持悲觀態度,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特別J是他們畢業后的時間內,蘇南地區房價仍會持續走高,持這一觀點的人數比例高達64.1%。而認為房價已趨于平穩,未來不會有較大波動的學生比例為17.09%;另有8.55%的人已有房產,不關心房價趨勢。
對于未來是否有購房打算的問題,大多數應屆生認為,是否購房還將將視未來房價狀況做決定,持這一觀點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1.88%;而25.64%的應屆生已確定畢業后將在擇業地購房;17.09%的應屆生沒有畢業后購房的打算,更傾向于租房。
在蘇南地區應屆大學生擇業地選擇影響因素的比例中,房價因素與物價水平占比最高,為58.97%;父母家庭影響緊隨其后占比10.26%;而專業對口性及愛情因素分別占比10.26%,5.13%。由此可見,房價在影響大學生擇業的眾多因素中占據首要地位,不同房價就業地域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擇業地意向,大學生對此十分重視。在畢業后預算購房的前提下,問卷提出了“畢業后您可接受的房價區問范圍”一題。收到的調查結果顯示,45.300的大學生的理想購房價位為每平方米5000-10000元,這也是大部分被調查者的心理訴求。選擇一萬至兩萬選項的緊隨其后,占比35.9%,這個價格約為一二線城市的普通房產價格。選擇兩萬以上的僅有4.27%,表明大學生對高房價的接受程度較低。
縱觀調查問卷,我們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大部分并沒有已購房產(8.55%已有房產),且因剛性需求(94.87%)對房價密切關注。理想中未來擇業地選擇一線城市和沿海高新發達城市的畢業生占絕大多數,但他們的心理可接受房價卻遠遠低于當地的平均房價,并且預計當地房價很有可能持續性上漲。
五、結論與建議
自2004年起,商品房銷售價格的輪番上漲引起國人注意。在影響大學生應屆畢業生的諸多因素當中,房價因素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卻對大學生擇業地的選擇造成了一系列影響,由此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及工作選擇。
以蘇南為例的東部城市地價迅猛上漲的原因主要是財政推動,需求拉動,以及地域經濟領先地位帶來優勢資源流動等。房價收入比過高、投機性需求過大,造成了財富分配失衡,消費水平的抑制,進而造成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我國經濟發展將呈現城市化特征,而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的就業崗位并不適合知識密集型大學生群體,高涌入高房價大大快于大學生就業速度。
據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政府應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準就業政策,推進就業制度創新。完善大學生擇業的配套政策,促進就業政策系統與其他政策系統的相互協調,積極構建有利的整體性制度環境。另外,政府應房價調控。政府需對房價進行政策引導與調控,如“限購”等,嚴厲打擊惡意哄抬房價、炒房行為。同時,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城市經濟發展靠消費及內需帶動而不是靠房價上升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