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莉
如何調動五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當前職業院校進行教改和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教育心理學認為,積極性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種自覺地、能動的心理狀態,它是由許多心理因素構成的,其中主要的有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經常保持對學習對象和活動的注意狀態等三個互相影響的因素。
由于高校的連年擴招,高職學生的錄取人數不斷下降,五專生占高職院校的生源比例越來越大。本文針對五專生的特點,對其進行了淺顯的分析。
1 五專生學習動機的分析
五專生是從初中畢業生中錄取,這部分學生一般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學習興趣也不是很高。我們曾對兩個五專班級(40人*2)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其中需要通過學習來滿足和適應未來工作需要的有24名(占30%);由于家長、教師和朋友的勸說而報考五專生,抱有消極心理的有18名(占22.5%);其他有以下幾種心理狀態:①認為將來當操作工,抱有“知識無用”想法的;②認為進工廠后就沒時間玩了,不如在校玩個痛快的;③受社會上商品經濟影響無心讀書的等有38名(占47.5%)。不難看出,有過半數的在校五專生學習的需要可以說是朦朧的,因此,嚴重影響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于這部分學生,要想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單靠大道理的空洞說教是難以湊效的。只有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科學的心理因素分析,教育目的才能達到。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時代緊迫感固然重要,但是絕不能忽視科學文化知識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作用。三者的結合教育效果會更好。使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還要強調學習是時代分速發展的需求。沒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會被社會被時代所淘汰。例如,用人單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雙向招聘的用人政策是時代的產物,這無疑為選拔真才實學者創造了有利條件。五專生完全可以通過努力奮斗,實現自己的愿望。
實踐證明,通過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比較具體的感受到社會對他的要求,這種要求要落實到每門課中,甚至每節課的講授都必須清楚、生動、有力地提出目的要求,結合教材內容講明新教材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未來生產中的具體意義。將問接的、遠景性動機和直接的、近景性動機的培養運用于每門課的教學活動中,從而使學員始終維持自覺的、積極的學習狀態。
另外,針對五專生的心理特點培養他們的威信性動機也相當重要。教育心理學指出,威信性動機是一種高級的社會性動機,它是人們要求在社會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的體現。適當的開展學習競賽以及其他有意義的競賽,對彌補職業學校沒有升學壓力而造成的學習氣氛欠濃之不足起著積極作用。通過競賽,使威信性動機或獲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強烈,以便引導那部分缺少學習“內驅力”的五專生逐步地產生內在動機。
2 五專生學習興趣的心理分析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而學習中的困難又是妨礙學習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大敵。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擺在五專生面前的有以下幾大難:①基礎差、人門難;②知識面跨度大、銜接難;③專業性強、理解難。教師只有設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學習上的困難,才能喚起并組織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初中生考進職業學院,所學課程內容發生質的變化,學員普遍反映存在銜接難的問題。而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教材內容過深或過淺都不能滿足學生需要,都會妨礙學習興趣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五專生的教學過程中應瞻前顧后,必要時進行“補課”,干方百計幫助學生彌補知識上的“銜接缺口”。只有當學生在已有知識掌握了的基礎上,才能有獲得新知識的愿望,并從中感到學有所得,學習興趣才會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教學實踐證明,一門課開始碰到的一個個困難,往往會葬送全課程的學習積極性,這是每位教師都不能忽視的教訓。
第二,重視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五專生在專業學習中碰到疑難問題是經常的。俗話說,疑能生趣,也能減趣。當前職業學院教學現狀是,由于沒有升學壓力,有些教師在授課中避難而過,或者照本宣科。學生如捧天書望難興嘆,更無興趣可言。因此五專教師必須要有化“疑”為“趣”的基本功和決心,努力設置“問題情境”或者結合課本知識用言語解釋,巧妙創設疑難,或者先做預備實驗,去工廠實地參觀帶回實際問題等,培養學生從“疑”中尋“趣”的能力。引導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寶貴的知識往往蘊藏在“疑難”之中。
第三,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學員排難的內動力。多年的教學經驗證明,教師越能在課堂教學中闡明具體知識的目的、意義,使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明顯具有的價值,這些知識就越能吸引學生去產生向往與追求的意向。
3 五專生學習注意狀態的心理分析
教育心理學認為,沒有注意,一切智力行為就無法進行。學習是智力活動,同樣離不開注意。當前從職業院校現狀來看,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注意渙散,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來自學生自身原因所造成的注意渙散。
①五專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初中班級中的差生。他們或因學習習慣不好,或因智力水平不高而造成初升高的失敗。自卑感伴隨著心理上的自暴自棄,生活上得過且過,學習上不求上進。這種心理狀態破壞了學習注意的形成。對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排除思想干擾,集中注意于學習。
②五專生(15-19歲)正處在長身體時期,由于生理上的變化,對異性的敏感性增強,這種較持久的無意注意,勢必會造成學習上的注意分散。教師應著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愛情觀”,以達到轉移注意于學習之目的。
③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加之職業院校學習壓力小,空閑時間多,學生的注意過多集中到玩手機、交朋友上,甚至玩手機成癮。這種客觀事物直接引起的無意注意,遠遠超過服從于學習任務的有意注意,無疑也成為了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主要障礙。
(2)來自學習環境的原因所造成的注意分散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環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環境是指任何影響學習者和學習過程的因素和條件。職業院校各有特色也有不足,如校舍、圖書館、實驗室、運動場、食堂、宿舍等都能成為影響學生學習注意的因素。而那些人為的環境,如班風、校風、教學管理制度、教師治學態度、師生之間的關系等等都能直接引起學生學習注意的分散。另外還有一個無形的“環境”,如家庭環境和地位、家庭成員的和睦關系,都足以成為影響學生學習注意的因素。因此,學校一方面要根據具體條件努力克服困難,為學生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另一方面要不斷與社會和家庭保持聯系,共同擔負起創設對學生學習有力的環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