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芳
【摘要】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動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加強實踐教學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經營性實訓不但為學生創造了真實的職業環境,提升職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技能;還可以利用其創造的經濟效益購置設備、改善教學條件、加強課程研究等。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我院建設經營性實訓基地的思想和實踐在這方面具有創新意義,研究并明晰經營性實訓墓地的功能定位,探索經營性實訓基地功能實現的途徑,是進一步深化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確保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筆者對此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校內 經營性實訓 實訓基地
經營性實訓作為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突出辦學特色、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而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則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因此,研究并明晰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功能定位,探索經營性實訓基地功能實現的途徑,是進一步深化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確保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實訓教學是職業學校教學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實施實踐教學、提高技能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而校內經營性實訓的開展則為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突出辦學特色、培養企業緊缺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徑。
一、經營性實訓基地內涵
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內涵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學院的場地、設備等資源,通過校企合作、科學規劃、政府扶持、精細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建設一個以生產經營和實訓教學為主要任務的產業基地,達到生產與教學齊頭并進,經濟效益與教學效果雙豐收,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目的。
二、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定位
經營性實訓基地的定位,應具有前瞻性、穩定性、開放性和可持續性,要突出地方特色。
定位決定方向,方向對于未來的路又具有重要影響。正確的定位應是在科學分析外部環境和自身發展狀態的基礎上,依據經營性實訓基地特征,合理確定基地在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及地方產業格局中的位置和發展方向。是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國家明確要求是高職院校要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和水平,所以,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應該與當地的經濟格局相適應。
三、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創新適應經營性實訓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實訓條件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積極倡導項目式、過程式、任務驅動式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以適應經營性實訓的要求。在基地內,應該打破常規教學時序,采取靈活方式,合理調配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時間,使之適應企業生產。當然這給日常的教學管理造成一定的不便,但這是教學改革和制度創新的需要。
2.實施精細化管理、市場化動作
經營性實訓基地的運作無論從生產還是從教學角度講都要貼近市場,這就要求在管理上擯棄原來單純教學管理,建立適合企業需要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細心做好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嚴格控制工作偏差,追求工作和產品的完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工作習慣。
3.正確把握生產與教學關系
經營性實訓基地從字面上看,基礎是實訓,為教學服務的,既然是生產就要有經濟效益,從基地發展的模式上看,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也是基地發展的動力和支撐,而教學實訓又是一個消耗性的活動,這兩者之間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矛盾。良好的經濟效益可以接納更多的學生實訓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相反,培養出熟練的高技能人才,生產出合格產品,也會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形成良好循環。
四、高職院校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建議
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感受真實的生產環境、真實的生產任務、真實的企業管理和市場化的評價標準,從而能夠滿足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和職業素養熏陶的基本要求.體現理論與實踐、教與做的高度統一。近年來,我院在這一理論的探索和實踐上做了一些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效,在這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主要應從以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教師團隊建設
按照“加強校企合作、引聘技術專家、培養教師骨干”的原則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實習實訓指導教師與培訓師隊伍,逐步形成由行業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兼職講授實踐技能課程的機制。
2.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按照“生產導向、能力為本、校企互動”的原則形成實習實訓與師資與企業員工培訓體系,制訂覆蓋本專業主要技能和職業態度、職業素養要求的模塊化實習實訓與教師培訓實施方案。在實踐教學組織與實施上,以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項目為載體,全程“做中教、做中學”。
3.完善硬件環境建設
實訓基地的建設要遵循職業能力的形成規律,力求具有真實的職業氛圍,按擴大規模,提高教學資源的共享率。該實訓基地不僅用于培養在校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推動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科研開發能力,成為產學一體的公共實訓基地。
4.完善體制機制建設
推行項目化實訓,按照企業實際工作流程組織實訓教學,學生和培訓對象能參與實際對外合作項目的實施;按照企業標準對實訓教學和師資培訓項目進行質量評價,建立校企共同參與的管理機構,將企業管理制度與實訓管理制度對接,逐步建立起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共管的基地運行和管理模式,提升經營性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的融合度與合作水平。
5.完善實踐教學資源
合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建設配套校級優質課程,開發特色實訓教材、實訓課件、實訓軟件、考核題庫、職業資格標準、認證培訓考核標準,完善配套課程資源。建立實踐教學資源平臺,豐富實踐教學資源內容,實行基地資源共享。建成融入高職技能抽測標準和行業技術規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塊化、標準化、數字化、共享型”實踐教學資源庫,借助公共教學資源平臺和職教新干線網絡平臺,實現實踐教學資源校校、校企共享。
參考文獻:
[1]丁金昌.校內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5.2
[2]李黎明.論高職院校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5
[3]陳杰峰.經營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