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顏
【摘 要】丹江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游,是國家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素有“亞洲天池,中國水都”之美譽。處于中國“茶樹發源地”秦巴山腹地。庫區小氣候效應明顯,具有得天獨厚的宜茶條件,茶葉自然品質非常優異。茶產業作為丹江口市農業六大特色產業之一,是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在新形勢下,如何發揮優勢資源,更好地做強做優茶產業,打造全國高香型綠茶生產基地,加速茶產業轉型升級,是擺在全市上下當前乃至今后需迫切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武當道茶;銷售;分析;發展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于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一、武當道茶的產品分析
武當道茶,產自于世界著名道教圣地、中國茶葉主要發源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鄂西北秦巴武當山區。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1000m的崇山峻嶺之中,生態環境良好,自然條件優越,是國家農業部確定的優勢茶葉產區,湖北省著名高香型綠茶基地和有機茶產區。先后榮獲“中國生態有機茶之鄉”、“中國道茶文化之鄉”稱號、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早在唐朝和宋清時代,武當道茶就被列為朝廷貢品。武當道茶,師法自然,傳承文明,以其有機、高香、醇和三大品質特征和得天獨厚的道教文化特質,令人在品茶論道中領悟自然,感悟人生,修性養生,健康長壽,受益無限。
武當道茶,由湖北省武當道茶產業協會組織秦巴武當山區最有實力的茶葉龍頭企業,利用優勢突出的有機茶生態環境,與博大精深武當道教文化有機融合,傳承道茶傳統制作工藝,整合全市茶葉品牌,開發品質上乘的武當道茶系列產品。主要產品有有機綠茶系列、有機紅茶、半發酵武當功夫茶系列、有機茶食品及茶微粉六大系列80多個產品。有60多個產品多次在國際國內農博會上獲獎,4個產品獲湖北名牌產品稱號,2個產品獲湖北十大名茶。近年來,十堰山區圍繞打造“武當道茶”品牌,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優勢,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依靠科技,綜合開發,茶葉產業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目前,全市茶葉基地面積已達50萬畝,綜合產值達20多億元,武當道系列產品遠銷歐盟及東南亞市場,暢銷國內十幾個大中城市。武當道茶以其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在推進山區現代農業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優化南水北調水源區生態環境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二、武當道茶的發展現狀
(一)產業布局合理。
初步形成了以武當道茶城為中心的產業格局,重點建設了武當道茶核心生產示范區和高山優質茶特色產區兩大茶區。基本實現了布局合理,生產集中,達到以點擴面、輻射帶動的顯著效果。
(二)基地建設發展快速。
截至2017年度,全市茶園面積達50萬畝,無性系良種面積達35萬畝,良種率達38%,新茶園面積每年發展達3000畝以上。
(三)品牌效益顯現。
丹江口市是武當道茶的核心產地,茶產品風味獨特,品質優良,多次榮獲國家、省及十堰市級大獎。2001年榮獲“中國茶文化之鄉”稱號,2012年榮獲“2012年美國世界茶博會”和十堰市首屆“武當道茶杯”茶王大賽的金獎。
(四)龍頭強勁的帶動力。
丹江口市相繼有武當道茶公司、阿里山公司、鳳凰水源茶業公司在本市的廠房基地,根據“生態循環農業綜合開發”的模式,以觀光農業、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為現代農業建設,帶動本市2萬余南茶園及5000余農戶靠茶致富。
三、武當道茶銷售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武當道茶在保健、口感、收藏等方面的特殊性符合當今人們追求健康、增值等方面的需求, 近年來武當道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發展中也逐漸顯露出了許多問題, 這些問題開始影響并阻礙著武當道茶走向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茶園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不高。
我市茶園多為農戶分散生產經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分散、規模過小的生產經營格局。由于資金比較分散,不可能形成較大的資金投入,難以從根本上改善茶葉生產經營狀況。
(二)茶葉產品單一,缺乏深度開發。
丹江口市茶葉產品以生產名優綠茶為主,茶葉產品的深度開發和茶葉的綜合利用仍然是一個空白。茶葉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茶葉產品形態單一,茶葉產品附加值低。
(三)茶葉品牌的創建力度不夠,缺少名茶。
茶葉品牌的市場開發和推廣力度不夠,茶葉企業缺乏專業的營銷管理者,品牌創建缺乏長遠規劃,投資少,品牌宣傳少,形式單一,茶品牌建設需要加強。
(四)缺乏質量安全意識和監督。
在茶葉的生產中,只有茶的顏色、香氣、味道和形狀受到重視,而茶葉質量和安全性的忽視現象依然存在;茶種植者和小規模茶葉生產、加工商的陳舊生產設備,惡劣的衛生條件,以及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都影響著茶葉產品的質量安全。
四、如何應對武當道茶銷售中出現的問題
(一)加強武當道茶品牌的塑造與保護
品牌是形象的表征。從外觀上看, 品牌標識應該符合消費者的視覺審美;從內涵上看, 品牌所代表的產品要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更深層次則是, 品牌應符合消費者的文化習慣, 這是消費者所期望的,甚至超出預期。武當道茶產業應樹立特色品牌理念, 使企業在此基礎上把握消費者心理, 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數量、宣傳、服務等措施, 樹立茶葉商品、企業和品牌的良好形象。
(二)加大投入,推進武當道茶深加工。
推動武當道茶的“產品多元化”, 發展武當道茶再加工產業, 使武當道茶不再僅僅以單一的茶葉形式出現在市場上, 而是充分發揮武當道茶的保健功效等優勢, 以各種飲料、藥品等形式展現于消費者面前, 使武當道茶的發展多元化。同時, 加強科技創新的力度, 依靠科技措施, 重點開展武當道茶基礎性研究、功效研究、加工工藝創新研究和儲藏研究等。
(三)加大武當道茶宣傳與營銷力度。
武當道茶,聚道教仙山之靈氣,占天然有機之先機,融道教文化與茶文化于一體,集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于一業,產品品質出類拔萃,生態產業特色鮮明。要繼續加大武當道茶的宣傳力度, 加強其原產地和地域品牌宣傳, 增強知識產權意識和品牌意識, 盡快形成名茶、名牌文化底蘊。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宣傳推介武當道茶產品, 全方位展開武當道茶產品的宣傳, 讓全世界知曉地道的武當道茶產品, 吸引消費者, 擴大消費群體。
(四)建立科學的武當道茶質量認證體系。
針對市場存在的問題, 我們應該加強三方面的建設。首先是生產系統的建設。從原料入手, 制定一套嚴格的量化標準,保證產品質量,是品牌建設的基礎。二是價格體系的構建。企業應該合理安排利潤分配環節, 嚴格控制流通中的過度投機行為。三是市場體系的構建。政府部門或茶葉辦事處應協助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體系,為茶商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總的來說, 武當道茶產業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但目前武當道茶產業的優勢與特色尚未充分發揮出來。我們應當正視武當道茶銷售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重點在“重科研、抓質量、樹品牌、拓市場”方面下功夫, 在茶葉的標準化、數字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通過加快有機茶、無公害茶等高產優質生態茶葉基地建設, 堅持“穩定、優質、創新、增效”的發展思路, 樹立起武當道茶“健康、綠色、生態、科學”的品牌形象。將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強化武當道茶的科技競爭力, 穩步推進茶產業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建偉.武當道茶產業協會會長涂揚晟:“武當道茶”借山營銷[N],湖北日報,2009.
[2]李欣欣.新媒體時代茶企業網絡創新銷售模式探究[J].科技資訊, 2013.
[3] 尹軍峰, 傅尚文, 劉新等.我國茶葉深加工產品的安全問題及對策[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14.
[4]候金桃.從國內外需求看綠茶市場[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1.
[5]黎曉霞.高職、高專院校茶藝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