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維
【摘 要】隨著生活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步增長,空閑時間到周邊古鎮出游已成為多數家庭、個人出游的首選。四川省古鎮眾多,本文選取四川省較具代表性的洛帶古鎮、安仁古鎮、李莊古鎮為論證基礎,發現四川省打造特色古鎮主要面臨著古鎮文化挖掘不足、古鎮環境打造不力兩大問題。通過分析總結,提出了因地制宜定位古鎮規劃、切實整體打造古鎮環境、融合游客需求還原古鎮文化、新媒體宣傳助力古鎮發展四大建議。
【關鍵詞】特色古鎮;地方名片;因地制宜
隨著近年來的“古鎮出游熱”,各地方政府紛紛打造本地古鎮,著力于打造獨特的地方名片。洛帶古鎮位于成都市境內,以客家風情古鎮著稱;安仁古鎮位于四川省大邑縣,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有“中國博物館小鎮”之稱;李莊古鎮地處四川省宜賓市,曾是抗戰時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這三個古鎮可以說是四川省內不同類型古鎮中的佼佼者,從這三個古鎮入手,可以發現四川打造特色古鎮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四川打造特色古鎮的障礙
(一)游客對文化氛圍的需求與古鎮文化挖掘的失衡。
古鎮之所以區別于其他村鎮,正是因為當地有著較為深厚的文化沉淀并得以保留,給生活在現代城鎮的游客一種新鮮感、回歸感,并以此吸引游客前來游覽、消費。誠然,古鎮打造不比學術研究,不一定非要將古鎮文化一絲不茍地展現、灌輸給游客。但必要的文化挖掘、文化宣傳、文化結合卻是必不可少的,若能達到深入淺出,便是最好的效果。
從洛帶、安仁、李莊三個古鎮的情況來看,其一是面向游客的文化宣傳不到位。洛帶古鎮文化宣傳限于路邊偶爾樹立的刻有客家歷史的石碑;安仁古鎮作為中國博物館小鎮對文化的宣傳力度和挖掘力度都是較強的,但相比劉文彩公館對萬惡舊社會的控訴性宣傳,劉文輝公館的還原性文化挖掘更吸引游客;李莊古鎮歷史悠久,但在文化挖掘方面遠遠不夠,對文化景點的介紹很少,導致大多當地人都對李莊歷史缺乏了解。其二,三個古鎮的文化商戶較為缺乏。三個古鎮中,安仁古鎮迎合青年人文化需求,多設有咖啡館、茶藝館,又結合地主莊園文化設有文玩商戶;李莊古鎮結合古鎮沿江文化,有奇石、奇木商戶。但總的來說,三個古鎮大部分商戶主要售賣的是遍布國內各種批發市場的旅游小商品,尤以洛帶古鎮為甚。
(二)游客對游覽環境的需求與古鎮環境打造的失衡。
文化是古鎮應有的內涵,環境則是古鎮的門面。環境給游客帶來第一眼的直觀感受,古鎮作為旅游景點要想吸引、留住游客,更要注重環境的打造。通過對古鎮的走訪,發現各地在打造古鎮環境的過程中易出現三個方面的失衡。
首先是外觀環境打造的失衡,包括建筑物、街面、店鋪招牌等。打造古鎮外部環境并不意味著整齊劃一、一味仿古,四川多數古鎮都存在商戶招牌千篇一律的問題,同普通城鎮一樣采用相同材質的招牌,反而失去了古鎮返璞歸真的韻味。其次是配套環境的失衡,三個古鎮在特色住宿、停車服務等配套建設方面均存在較大不足。最后是生態環境的打造,省內古鎮在生態環境上普遍做得較好。但關于生活、旅游垃圾的處理上仍在存在較大問題。如洛帶古鎮由于游客眾多、商鋪繁雜,垃圾處理的問題值得引起重視。
二、四川省打造特色古鎮的建議
(一)因地制宜定位古鎮規劃。
頂層設計在古鎮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四川要打造更多特色古鎮,要根據當地特色找準定位,同時要有因地制宜的發展規劃。以重視發展規劃的安仁古鎮為例,在安仁古鎮2010—2020年城鎮發展規劃中,按“一心、兩區、雙軸、多點”布局,堅持“文博立鎮、旅游強鎮、教育名鎮、都市農業”的發展戰略。事實上安仁古鎮相比洛帶、李莊古鎮的確規劃布局更為合理,仿古商業街道與歷史文化區域相互融合又適當分離,發展前景十分可觀。因此,省內其他地區打造特色古鎮應當充分學習相關經驗,因地制宜地作出科學發展規劃,使古鎮得以長遠發展。
(二)切實整體打造古鎮環境。
科學完善的規劃必須落實才能真正實現古鎮的長足發展。游客對游覽環境的需求逐步提高,但古鎮景區對整體環境的建設卻未跟上。要切實打造古鎮整體環境,首先要注意在保存原始風貌的基礎上以整體協調的風格建設古鎮。在這方面安仁古鎮尤其值得省內古鎮學習,該古鎮積極建設與地主莊園建筑風格類似的公館老街,打造與民國風情相呼應的有軌電車、教堂式建筑、故事性雕塑等,在各大路口還安排了相關人員進行樂器演奏,給游客帶來了愉悅的視聽享受,打造出了一個風格和諧、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形象。其次,要注重古鎮配套設施環境的建設,包括停車服務、照明措施、廁所環境、景點間的交通銜接等。這不僅可以便利古鎮居民生活,還能迎合游客需求,為古鎮帶來更大的消費群體。最后,要注重古鎮生態環境的保護。注重垃圾治理、污水處理、河流整治等環境問題的解決,保持古鎮的“綠水青山”,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融合游客需求還原古鎮文化。
游客選擇古鎮作為游覽休閑之地不一定是為了來一次深刻的文化大洗禮,但若一個古鎮忽略文化傳承醉心商業發展,往往會讓游客無法感受到古鎮應有的文化氛圍。四川省內古鎮多數歷史悠久,即使沒有獨特鮮明的文化底蘊,也不會無故事可說、無歷史可講,因此建議省內各地在打造古鎮時追尋古鎮文化結合游客需求的還原。這種還原區別于嚴謹考證的學術性還原,而是將古鎮文化融入到游客群體感興趣的方面。一是可將古鎮文化融入體驗性旅游產品,如洛帶古鎮每年七月舉辦的極具客家特色的水龍節,國慶期間舉行的客家婚俗表演。省內各地古鎮的民俗文化、斗山歌傳統等皆可采用此種方式加以推廣。二是將古鎮文化融入當地美食。以李莊古鎮為例,完全可以嘗試以介紹抗戰時期中央博物院、國立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的學者與師生鐘情的美食之方式將李莊的歷史與美食呈現給游客。在這方面建議四川各古鎮向安仁古鎮取經,該古鎮推出的公館菜系列將當地美食與地主莊園的歷史淵源相結合,既打響品牌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又使游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了解到古鎮歷史,宣傳了古鎮文化。
(四)新媒體宣傳助力古鎮發展。
古鎮雖“古”,但如今打造特色古鎮尋求的是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這就需要各地古鎮跟上時代腳步,借助新興的宣傳方式對自身進行推廣。一是建議各地古鎮通過電視臺、網絡媒體進行宣傳。積極開發與網絡直播平臺、綜藝節目合作等多種新興方式對古鎮進行宣傳,打響古鎮知名度。二是建議利用微信微博平臺對古鎮進行宣傳。如今智能手機大大普及,微信更成為各年齡段人群手機中的必備社交軟件,利用微信微博宣傳推廣古鎮可以說是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包括兩個層次,其一是建議古鎮建立官方公眾號,由景區專業團隊及人員進行運營管理。通過推送古鎮風景、古鎮動態、古鎮美食等多種形式向賬號關注者進行推廣。其二是建議各古鎮與知名度較高、關注者眾多、影響力較大的微信微博公眾號賬戶主體進行合作。如聯合“四川古鎮網”、“成都美食”等旅游美食公眾號,以較為新穎的方式編輯古鎮活動、拍攝古鎮風景大片,向關注用戶宣傳古鎮,擴大古鎮的潛在消費群體,為四川各地打造特色古鎮提供新興高效的宣傳方式,助力省內古鎮健康、活力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后強,李軍,林彬.古鎮名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
[2]唐小飛,黃興,夏秋馨,鄭杰.中國傳統古村鎮品牌個性特征對游客重游意愿的影響研究——以束河古鎮、周莊古鎮、閬中古鎮和平遙古鎮為例[J].旅游學刊,2011.09
[3]莊志明.文化遺產旅游價值取向的新探索[J].旅游學刊.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