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帥 白宇娟 田園
【摘 要】基于當下經濟發展現狀,科學知識水平更新速度加快,資產價值的評估具有隨意性,企業的資產價值損失界定缺乏統一的會計核算標準。精準的提高會計信息是企業發展的剛性要求,本文通過研究企業對資產價值損失的計提,提出當下資產減值損失滋生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進一步優化資產的質量,改善企業不良資產累積現狀,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本文通過研究企業對資產價值損失的計提,提出當下資產減值損失中凸顯的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進一步優化資產的質量,改善企業不良資產累積現狀,從而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會計信息真實度,真實反映企業資產價值。
【關鍵詞】資產減值;損失核算
一、企業資產減值損失核算的概述
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是企業踐行穩健原則的表現。社會經濟環境的繁雜伴隨著市場不穩定因素的增加,隨之企業需要面對的風險相應提高,減值損失作為風險損失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影響企業的盈利情況。在國內,公司傾向于對財務報表造假,達到粉飾效果,以吸引投資者注資,市場經濟下各家企業不免涌現利用資產價值高估從而襯托經營實力的虛假表象。提高會計信息的精準性是公司壯大的剛性要求,財務信息質量的提高資產減值的產生踐行了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和可靠性原則。另一方面,資產減值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風險信息的重要因素,企業管理者應給予其財務報告使用者準確的風險規避情況。
(一)對企業當期利潤的影響
根據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準備的增加計入成本費用賬戶借方。若避免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就會導致費用的減少,進而資產價值的高估,利潤的增加。計提資產減值與該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有關。在經營業績越好,銷售收入越高的企業,則越有可能計提資產減值。相反,對于那些負債比率較高,經營運作出現困難的企業,因為其債務成本較高,從而更為保守的少計提資產減值。
目前企業普遍設立減值準備相關賬戶,盡管如此,會計準則對具體資產減值損失核算界定仍有留白,企業如何合理選擇計算程序、合理確認可收回金額等也成為遺留問題。
(二)對上市公司的作用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減值準備的核算達到報表利潤更加可觀的目的,這種行業現狀為上市公司憑據自身經營狀況調節報表利潤提供了戰略前提,也會使外界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加信任企業具備一定發展潛力。一旦企業呈現現持續多年虧損的情況,管理者則需采取措施防止企業面臨破產的危險。企業經營狀況不理想,短期內扭負為盈難以實現。管理者蓄意要求會計需根據職業判斷降低企業損失。只有在虧損的前一年,計提巨額的減值準備,通過會計人員賬目操縱,故意創建一個可觀利潤,保持扭負為盈的不實形象,從而躲避市場監管。
二、資產減值損失在會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減值損失確認與計量難度較大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至關重要的是衡量其期后的能夠給企業帶來的利潤。按照國家規定,應當執行統一的標準,一旦資產表現出減值的現象,即如果資產的可收回的金額小過賬面價值,會計部門就必須對其進行確認。其減值淮備計提的要求具備不確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企業會計職員的主觀判斷,造成計提可調整幅度過大、沒有衡量的統一標準。
由于國內當今市場的資產信息、定價機制還不夠完善,導致沒有足夠的標準對資產減值準備進行計提。并且各項資產入賬后,由于市場、科技發展,資產公允價值也會下降。而企業內部的會計工作人員,對這些資產的計量和估價缺乏專業能力,往往要由幾個部門一起協商判斷,或聘請專業評估機構進行確認。
(二)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被濫用
個別經營情況不好的上市公司會以此來調節其公司利潤。他們通過企業會計政策變更,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了大量金額,憑此來緩解運轉壓力,給后期財務狀況得以好轉實施盈余管理。上市企業往往在某一年份大量計提減值準備,導致當期大幅虧損,第二年則能夠使自己輕裝上陣,為下期利潤的增長鋪好路;還可以不提取或者少提取減值準備,虛增企業當期利潤。為企業會計制度對每一種計提的減值準備僅制定了基礎原則。具體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標準和其比例卻是通過公司管理層根據自身企業經營情況定奪。這樣,在客觀上就給予上市公司提供了用此操縱利潤的條件。
(三)資產減值損失外部監管難度大
平心而論,由于公司聘請的企業外部人員普遍對其資產使用狀況了解不多,企業如果不想被監管到,也能有目的的故意隱瞞。所以,會計師事務所、證監會等外部監督對企業計提的減值進行認定很難具備權威性。由于缺乏完善的對外部監管機構的制約措施,監管人員責任心缺失,導致外部機構存在監督力度不到位。
三、資產減值損失存在問題的解決建議
(一)提升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
從事會計工作僅掌握會計知識遠遠不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分析管理經驗也對公司業務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惟有提升會計人員專業素養,豐富會計人員從業經驗,使其成為滿足企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增強其職業判斷力,提高計提減值準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會計從業人員務必認識到加強法律意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會計從業人員還需具備一定政治文化素養,從思想上加強對法律法規的認同感,逐步強化自身法律意識。在實踐中,財務人員應當按照財務會計的相關規定,做到不違法,不偽造、變造財務憑證和財務賬目,不肆意杜撰財務報告,嚴以律己。
(二)建立市場監督體制
市場信息化和公開化有效保障了資產價值的公允程度,市場信息的公然使得資產減值損失會計核算順遂施行。企業利用互聯網電子技術籌備資產一手價值信息,給予會計人員減值準備可靠的依托,使得資產減值損失會計核算順遂施行,同時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會計人員工作效率,也為資產價值真實性提供實際依據。因此,善于利用市場信息化資源,提升市場信息化水平,為資產減值會計核算提供數據保障。
市場具有隨意性,建立市場監督體制,將潛在市場自我調節規則制度化,將企業內部自我規范轉化為市場導向規范,約束企業行為,真實計量資產價值,并且公允的反映了公司當期的財務經營狀況,同時有利于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逐步形成統一的計量標準,使會計行業進一步良性發展。
(三)健全會計核算制度
眼下國內對資產減值的要求不完整、不科學,其減值計提的核算缺乏統一制度,所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填補制度空白勢在必行。目前,不僅僅是會計制度的缺失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上市公司對自主操控也是公司財務信息虛假的重要影響因素。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國內公司管理制度,其僅憑上市公司持續虧損三年就允許上市暫緩,如此簡單界定可能致使企業巨額沖銷現象的發生。筆者認為,企業虧損的原因也應深入調查,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財務系數也應參考,防止企業自主粉飾報表利潤。
四、結語
資產減值對公司當期的利潤占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是公司管理層對于各項資產未來可能流入公司的具體經濟收益的一項斷定。因此,公司對各項資產進行資產減值評估,能使公司資產的質量有所提升,從而使企業總資產可以最接近地折射出公司后期收到經濟利益的水平。運用資產減值方法能夠讓公司客觀合理地估計可能導致的減值,能夠使公司資產的效益提高,減小對于企業的潛在危險性,從而提升公司的防范風險的才能。并且也能更加切實地顯示出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起到保護眾多投資者的自身合法利益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清權.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對企業價值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8(11).
[2] 武藝.論資產減值準備及利潤操縱問題[J].中國國際財經, 2018(02).
[3] 辜智勇.新準則中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對企業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