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麗


【摘 要】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中,國家股“一股獨大”的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國有企業只要在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間配置合理的股權結構,就可以充分發揮國有股在調節國家宏觀經濟結構、控制壟斷市場等方面的作用。政治、經濟等因素都會對股權結構安排產生一定影響,怎樣建立一個合理的股權結構是本次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
【關鍵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股;股權結構
一、引言
2015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題為《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文件,《意見》指出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營造良好的環境[1]。
我國在三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取得了眾多的喜人成績,各項改革都有顯著成果,其中國有企業在改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歷史階段上,國有企業中原有的一些優勢已然成為阻礙其發展的因素。與此同時,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有企業要想真正發揮其作用,有更好的發展方向,就需要不斷深化改革,革除組織內不合理的部分,增強競爭優勢。
所有權結構,即股權結構。企業的股權結構多呈金字塔型[2]。金字塔型股權結構是指股權在結構上呈現出自上而下的控制鏈實體。正如我國國有企業一樣,國有資本股權過重,其他中小股東的股權較為分散。在眾多公司的治理機制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個衡量指標就是股權結構,它在公司治理中起著關鍵作用。
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現實意義
(一)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的歷史階段,國有企業在改革中還存在很多不完善、不合理問題。
(1)國有經濟布局不合理
國有企業資本化水平較低,資產流動性差,國有企業在控制某些稀缺資源上占據更多的優勢,所以非公有資本進入國企時會遇到隱形壁壘[3]。另外,在很多國有企業中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問題嚴重,中小股東處于被動地位,無論在企業的決策方面還是運營方面都缺乏話語權。國有經濟布局的不合理阻擋了公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的良性互動。
(2)國有股過度集中
在我國國有企業中,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占據全部股權的半數以上[4]。國有企業制衡機制缺失以及國有股的過度集中就會產生搭便車、信息不對稱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降低了企業的治理效率。
(3)缺乏有效的股權激勵機制
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和對股權激勵的實施辦法都制約了我國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制度的發展[5]。國有企業中不乏關系戶,許多高管除了基本工資之外還有很多的灰色收入,從而使得股權受益人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回報。
(4)干部選拔行政化
在進行管理人員的選拔時,國有企業沒有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競爭制度。直接任命或行政考核制的選拔機制雖然較為全面地考慮了人才的綜合能力,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一系列管理問題,使企業的管理過于行政化。特對是對于那些擁有很少的話語權中小股東來說,國有企業在進行決策時可能會有失偏頗。久而久之,國有企業就會缺乏生機與活力,從而導致內部體制僵化。
(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義
(1)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上表為我國在2010至2015年間的固定資產投資狀況,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六年中,私人控股的年固定資產投資均高于國有控股和集體控股下的固定資產投資,且從2011年開始高于二者之和。由此可見,私人資本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的影響在不斷增強。
通過分析可以得出,混合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
各類資本的廣泛參與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實現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融合,在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統籌協調和民營資本機制靈活等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在此背景下,我國也可以培養出更多具有強大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3)推動國有企業的開放性
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時會融入各種類型的資本,破除了原來單一的公有制。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其踏出國門,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國有企業可以借助這一良好契機,逐步實現國際化與開放包容性,繼而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三、影響股權結構安排的因素分析
我國現在已邁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階段上,國內外經濟環境和競爭形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想貫徹落實《意見》中關于進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就必須分析我國國有企業中現存的所有權結構,找出影響股權結構安排的因素,繼而在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間合理配置股權結構,實現本次國有企業改革的目的。
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密切相關,股權結構安排的合理與否關乎公司的治理效果,對公司的績效、行為等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可以影響甚至決定企業股權結構的配置,同時在某種程度上指導了我國企業股權結構的變革。
(一)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對企業經營活動有一定影響的政治力量、與政府之間的政治關聯以及政府政策。一個國家的政治環境對于企業計劃的制定、決策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背景以及由此產生的和企業之間的政治關聯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該國企業的股權結構[6]。政治關聯有助于其他資本克服一些原有政策問題、破除行業準入壁壘,借助政府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股權結構的安排。在各類性質的企業中,與政府關聯最多的當屬國有企業,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政治因素極為重要。
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國有股在企業中所占比重較大,即國家在某些關鍵領域如石油、天然氣等大宗物資實行壟斷。這種政策有利于實現國家對宏觀經濟的有效調控,防止市場秩序混亂,維持市場機制的穩定運行,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表3-1顯示了在2014至2016年間,我國上市國有企業在不同國有控股比例區間內的企業數量比例。正如表3-1所示,在我國上市國有企業中,半數以上企業的國有控股比例都較高,國有企業股權集中度高。在2014年,國有控股比例在30%以下的企業數占比約為30.3%;2015年,國有控股比例在30%以下的企業數占比約為33.5%;2016年,國有控股比例在30%以下的企業數占比約為35.2%。在2014至2016年間,國有企業中國有控股比例正在逐步下降,雖然這一趨勢并不十分顯著,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正在一步步地緩慢進行改制。這剛好符合了《意見》中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要求,即國有企業應該改革現存的不合理之處,不應急躁,要穩妥推進改革。
這種政府主導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于國有企業的轉型以及股權結構的重新配置起到了顯著的作用。總的來看,在國家和政府的有效監督指導下,國有企業正在逐步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內部股權結構進行了重組。
(二)經濟因素
我國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至今,按照時間區間劃分,經濟波動大致包括供給單驅、供需雙驅以及需求單驅三個階段[7]。在每一個波動階段結束后,我國的宏觀經濟環境就會發生相應的轉變。企業要想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隨環境狀況調整企業發展計劃,重新規劃制定企業的計劃。
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在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國有企業是在國家管控下進行生產、運作、管理的經營單位,貫徹落實國家的政策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國有企業的國有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現有的股權結構。
企業股權結構也會受到國家的金融環境的影響。我國是以銀行為中心的金融體制國家,國有銀行供給是國有企業的重要資金來源。我國這種金融體制的存在使國有企業沒有必要通過出售股權來籌集資金,也就產生了國有企業中國有股獨大的現象。
國有企業在進行改革時,要對其所處的經營環境進行詳細的分析,經營環境的好壞影響著其股權結構的安排。大多國有企業處于國家的關鍵領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度的壟斷性,但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以通訊行業為例,該行業有著明顯的寡頭壟斷特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相互依存,他們的產品是同質的,每一個企業都能夠意識到自身的行動將會影響其同行業競爭對手,反之亦然。每個企業在決策時都會注意到這一政策或自身決策對競爭對手的影響。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導向的環境中,國有企業除了需要在關注國家總體經濟形勢、所處行業環境之外,還要關注市場環境的變化,這對于企業及時調整戰略、組織結構、管理方式是極為重要的。國有企業要根據這些經濟要素確定合理的改革方式,配置適當的股權結構,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法律因素
各個國家的法律對于投資人以及債權人的保護程度也是影響股權結構安排的一大因素。La Porta(1998)認為投資者的保護程度與所有權分散程度呈正比。我國國有企業國有控股的集中程度高,在進行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的過程中,要想配置適當的國有股權,實現股權結構配置的合理化,就要降低國有資產所占比重。國家為國有企業制定配套的法律制度,在保護非公有資本、集體資本等其他資本所有人權益的基礎上,真正吸引各類資本參與到改革中來。
在一個良好的法律體系中,法律可以更好地保護股東和貸款人的信息,降低信息的不透明度性[8]。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現存法律制度很難有效地解決股東和貸款人信息的不透明性和機會主義行為等問題。在這種情境下,企業創始人及其他大股東的股份正在替代法律制度來保護他們的權利。全球許多大公司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大公司中小股東的影響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企業創立之初,大股東討價還價的能力是遠遠大于這些大企業中的小股東。
我國在公司治理、股權結構等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以此來保障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我國在1993年制定了公司法,并在之后的實踐中隨市場形勢和企業發展進程不斷進行修訂,形成了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公司法》對于公司的概念、特征、設立進行了定義,成為企業設立、日常運營的指導準備和衡量標準。《公司法》是在推動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的基礎上制定的法律依據,對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如國有優先股等股權結構的配置問題也做出了相應的決定,因此在企業改革中處于主導地位。
除了《公司法》之外,《商業銀行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證券法》等法律法規中也分散著有關股權的法律法規。在國有企業進行股權結構改革時,要嚴格依照這些法律法規,合法合規地進行。
(四)社會文化因素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是信奉中庸之道并身體力行。中庸這一思想是中國古代的哲學觀點,對古代的封建王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在當今社會,人們還是會不自覺地應用古代的中庸之道來處理現實中的問題。
在這種儒家思想無形的影響之下,組織進行變革的阻力就會增強。組織變革的阻力除了來自組織內的個人還包括組織本身,長期穩定的組織結構很容易產生組織慣性。我國的國有企業是長期在政府的干涉指導下運行的,其本身會缺乏一定的靈活性,甚至有些國有企業的組織內部正在逐步走向僵化。 從高層管理者到基層員工,可能都會因畏懼組織變革帶來的一系列不確定性以及組織變革過程中導致的自身利益受損而排斥變革,這不利于國有企業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而影響了國有企業組織結構的安排。
(五)企業內部因素
除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宏觀因素外,國有企業在技術優勢、國際化經驗、特殊資源等方面也會對股權結構的安排產生一定的影響。
專有知識產權和領先的技術對于企業保持市場領先地位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股權結構較為集中時,才能很好地保護二者不被泄露。國有企業剛好符合股權集中度高這一條要求,所以擁有技術優勢的投資者更傾向于與國有企業合作,這表明股權結構的集中程度與投資者的技術優勢有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意見》提出要有序吸收外資參與到改革中來,并要求國有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不斷深化改革。當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國際經驗時,就會吸引到更多更好地外資,有較大的篩選空間,這對于國有企業股權結構的合理安排大有裨益。
國有企業掌握著國家很多重要的資源,擁有一定的特許經營權,這對于許多非公資本或者集體資本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非公有資本投資主體和集體資本投資主體為了簡化經營管理中不必要的環節,享受政府賦予的政策優勢,在國有企業的支撐下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就會有更強的意愿參與到這次改革中來,最終實現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的不斷優化。
四、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意見》中的相關規定,明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原則、措施以及操作規則。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浪潮中,國有企業正在逐步轉變原有經營模式,不斷優化股權結構配置,穩妥推進改革。經分析,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以及其他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股權結構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場持久戰,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各個企業都需要結合自身特點,認真考量影響企業股權結構安排因素。國有企業要在保持自身原有競爭優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再借助國家宏觀調控,規范有序地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15-09-25(004).
[2]Ariffin, A. N. Bany. Pyramidal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Agency Problem: Theory and Evidence[J]. Integration & Dissemination. Mar2009, Vol. 4, p9-18. 10p.
[3]張冰石,馬忠,夏子航.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論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7(06):5-11.
[4]張軍.對國有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中股權結構問題的探討[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04):91-93.
[5]高瑞霞.關于當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股權激勵問題的若干思考[J].新經濟,2015(20):5-6.
[6]姚宏,王范,張曉紅.家族企業股權結構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希望集團為例[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1,4(03):192-203.
[7]苑占偉.基于經濟周期理論研究的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06):82-83.
[8]Du Q, Vertinsky I. International patterns of ownership structure choices of start-ups: does the quality of law matter.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serial online]. August 2011;37(2):2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