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夢娜

【摘 要】進入信息化時代后,物流信息化成為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完整高效的物流信息化體系是快遞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可以使得公司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本文結合已有的物流信息化評價指標和快遞公司的具體情況,構建了較為全面的衡量快遞公司信息化實施情況的評價指標。
【關鍵詞】快遞行業;物流信息化;績效評價
一、引言
物流信息化領域是物流業發展最迅速的領域,目前我國大多數的物流企業意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來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潤、增進客戶服務水平并構建企業競爭優勢。
通過構建物流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可以達到以下兩點:第一,幫助企業確定信息化建設的目的,以最低的綜合成本達到最高的客戶滿意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物流信息化的長久發展。第二,推進快遞行業的信息化目標實現,規范和引導企業經營行為,促使企業進行更加完善的經營管理項目,使企業通過信息化建設取得良好的收益。
二、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任海艷認為在物聯網的大環境之下,大多數物流企業建立的系統不能很好的響應供應鏈的需要,運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資源共享。物流企業應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加強對復合型物流人才的培養[1]。高雪花認為物流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直接推進企業的經營活動,并提出物流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分為基本信息管理、EOS、進貨管理等六大模塊[2]。徐婧提出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五個構建策略,并提出可以從經濟、基礎設施、消費和人才四個方面來作為指標建設的規格[3]。
(二)國外研究現狀
Delone提出從信息系統的質量到信息系統員工使用滿意度、信息化的建設對企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和對企業員工帶來的福利,從這些方面對企業信息化績效進行了相關的評價[4]。H.Borko和M.J.Meno提出了信息利用潛力指數(IUP)模型法。IUP模型是一種多變量、多層次的信息環境評估模型,能夠反映一個企業信息基礎設施和潛在信息利用能力,所包含二百三十個變量從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進行分組,其中27%的變量反映企業的基本條件,20%反映信息的需求和使用,53%反映信息資源和活動[5]。
三、快遞公司物流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物流信息化指標建立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是直接決定評價結果是否合理的基礎,在構建快遞公司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在建立評價指標時需綜合考慮影響快遞公司物流信息化的定量和定性指標。物流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應以定量指標為主,適度采用定性指標,定量分析是準確評價物流信息化程度的關鍵。
(2)系統性。影響快遞公司信息化實施情況的因素有很多,在處理時需基于系統的思想,使用有效的分類標準,同時兼顧公司理念、政策、資金、人才和信息化平臺等影響因素。
(3)可操作性。在建立評價指標時,應使各層指標含義明確且數據較易獲取。可操作性一方面指指標在設計上可以向下細分出具體的衡量標準;另一方面是根據這些指標得到的建議在實際操作上具有可行性。
(二)物流信息化指標建立依據
2001年,信息部發布了《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構成方案》,從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網絡應用、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和法規六方面來衡量信息化建設水平 [6]。
2004年,我國發布了《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在物流信息化的評價中,應用狀況作為衡量信息化的主要對象,還要求強化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引進和建設 [7]。
日本學家小松機清提出信息化指數法模型,該模型由4個二級指標和11個三級指標構成。在計算時先將指標的值轉換成為無量綱的數值,然后再進行比較并得出反應信息化程度的指標值[8]。
(三)物流信息化評價指標的建立
本文根據指標建立依據,對結果進行分析整理,將物流信息化指標分為4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相關指標含義見表1。
四、結語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物流企業已經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并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來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潤、增進客戶服務水平并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現代信息技術為企業進行物流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營運平臺,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物流活動中的各個節點企業之間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從而增加勞動效率,減少公司的運營成本,最大程度上減少物流行業的交易總成本。本文由此提出的快遞公司物流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較為全面系統,緊跟當前信息化績效評價趨勢,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是物流信息化績效評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會隨著信息化程度的發展而產生變化,本文僅在評價指標方面進行了理論上的初步探討,該指標體系還需要通過實例進行不斷的修改完善。
【參考文獻】
[1] 任海艷.物聯網環境下的企業物流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國市場,2016,10:124-125.
[2] 高雪花.計算機信息化在物流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3:273—276..
[3] 徐婧,閆建朝,李瑋.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測度的綜合評價模型構建[J].企業管理,2015,26:82-83.
[4] William H Delone, Ephraim R Mclean.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A Ten—Year Update[J].Joural of Management Systems,2003,4:9—15..
[5] Christopher M, Gattorna J.Supply chain cost Management and value-based[J].Pricing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5,34:115..
[6] 國家統計信息中心.中國各地區信息化水平測算與比較研究[J].統計研究,2001,2:3-10.
[7] 鄭騰銳.初步分析《國家信息化指標構成方案》[J].情報科學,2003,21:100-102.
[8] 趙翔宇.制造企業物流信息化系統改善與優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