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娜


【摘 要】2018年初,中美貿易差額問題使兩國關系一度陷入緊張局勢。兩國政府及學者就此發表多種言論,雖眾說紛紜,然則不過兩派觀點:一為呼吁自由貿易,共度難關;一為貿易保護,增加本國就業。本文就此問題回歸要素稟賦理論,以赫克謝爾、俄林的H—O模型分析兩國貿易發生的根源,并以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H-O-S)和技術差距說闡述中美貿易差額的解決途徑為技術合作而非貿易保護。
【關鍵詞】貿易差額;自由貿易;保護貿易;H—O模型;技術差距說
一、貿易摩擦問題現狀
2016年的赤字降至3,770億美元,但在2017年上升至3,750億美元。過去幾年來,美國與中國的商品貿易赤字遠遠大于其他任何美國貿易伙伴。一些分析家認為,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很大,這表明貿易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平衡的,不公平的,并且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害。其他人則認為,這種赤字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產的變化以及廣泛而復雜的供應鏈的出現,中國通常是出口導向型跨國公司的最終裝配點。
二、用要素稟賦差異解釋中美貿易根源
(一)要素稟賦理論的主要內容
要素稟賦理論認為各國間要素稟賦的相對差異以及生產各種商品時利用這些要素的強度的差異是國際貿易的基礎,強調生產商品需要不同的生產要素,如資本、土地等,而不僅僅是勞動力;不同的商品生產需要不同的生產要素配置。認為一國應該出口由本國相對充裕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產品,進口由本國相對稀缺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產品,而且,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各國生產要素的價格將趨于均等。
(二)中美貿易實證分析
由于中美之間的貿易大多以制成品之間的貿易為主,下表為中國和美國的制造業資本~勞動比。
根據上表,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國家從2009-2017年的資本~勞動比,很顯然,美國的資本~勞動比大于中國的資本~勞動比,美國的資本要素更豐裕,因此其要素生產的產品出口具有比較優勢,中國的勞動要素豐裕,其要素生產的產品出口具有比較優勢。
三、中美貿易發展的長期結果為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
(一)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
薩繆爾森在H-O模型的基礎上研究了貿易導致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通常稱為赫克謝爾-俄林-薩繆爾森定理,即H-O-S定理。它說明國際貿易將使貿易雙方同質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和絕對價格趨于相同,各國生產要素獲得相同的相對與絕對收入。在技術水平一定的情況下,隨著兩國貿易的進行,各自充裕要素邊際生產力的遞減,會使得充裕要素的相對價格趨于一致,產品的比較成本優勢也就不再存在了,貿易也隨之減少。
(二)中美貿易的正常發展有利于縮小要素稟賦差距
根據H-O-S定理,我們可以推測出,中美貿易的正常發展會使得兩國要素稟賦差異縮小,從而使得貿易差額減少,自然而然解決目前的順逆差問題。然而,如果美國不斷實施對中國的貿易壁壘措施,加強高科技產品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只能適得其反,擴大中美之間的要素價格差距,使得中國加工制造產品失去提高技術含量和設備更新的機會,只能憑借廉價勞動力成本優勢來沖擊美國市場,使目前的局面持續惡化。
四、解決途徑
(一)技術差距說
技術差距理論是在H-O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不同國家因技術發明、傳導之間的差異而產生國際貿易,先進技術國家生產的新產品率先占領市場,而技術落后國家通過模仿先進技術國家生產技術成熟產品來交換新產品。技術模仿使得技術差距縮小。
(二)技術差距說對中美貿易的啟示
技術差距說表明,中美貿易存在的基礎之一是兩國直接的技術差距,要想縮小貿易差額就要縮小技術差距。而美國的貿易保護和出口管制只能擴大兩國的技術差距,使貿易差額問題惡化。德·狄維士在2010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美國應盡快放寬對中國的出口管制,特別是高科技產品出口到中國的政策。”總理溫家寶也表示:要貿易平衡,必須要解禁對中國的科技產品,或者科學技術的輸出。
五、相關政策建議
第一,中國應加大技術創新投資,實現技術跨階段發展。中國長期以來的增長方式是以廉價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投入的外生型增長模式,因此,我國應該向生產率提高、制度完善等為主導的內生型增長模式轉變。
第二,加快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從“三來一補”為主的加工貿易走向高級工業制造品為主的進口替代貿易是緩解貿易差額的內在需要。
第三,加強與美國貿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要提升技術方面的交流合作。降低技術的國際轉移成本,促進技術的傳播與發展.縮小兩國之間的技術差距,以此縮小兩國商品價格差距和貿易差額,緩解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