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先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目前,我縣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面臨城鄉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管理方式一體化發展的新要求。在這個歷史階段,應準確判斷發展進程、科學分析發展趨勢、系統理清發展思路,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努力形成全縣城鄉經濟、社會和生態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一、關于我縣城鎮化水平的基本判斷
1、我縣城鎮化發展水平的判斷。淇縣地處豫北,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轄1鄉、4鎮、4個街道辦事處,共17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26.9萬人。近年來,淇縣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構建現代城市骨架,打造鶴壁市副中心戰略目標,以朝歌新區開發、城中村改造和產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抓手,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全縣城鎮化建設實現了大突破大提升。2011年縣城區建成面積擴大至12平方公里,集聚區建成面積14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居民達12萬人以上,城鎮化率提升到45%,同比增長1.7個百分點。
2、我縣城鎮化發展水平的預測。國際城市化經驗表明,城市化率在30%-60%間,是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黃金時期。當城市化水平達到70%時,生產力高度發達,城鄉差別基本消失,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按照一般發展規律,城鎮化水平一年提高0.6-0.8個百分點是比較正常的,也比較有把握;超過0.8個百分點就是高速度;個別年份達到1個百分點是有可能的。如果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有重大突破,并能有效破解縣域城鎮化率低的困境,我縣城鎮化率有可能每年超過1個百分點,“十二五”時期我縣城鎮化率將達到70%以上,將逐漸進入城市化加速推進,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鄉加速融合,直至城鄉一體的新階段??梢?,未來5-10年是我縣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黃金時期。
二、我縣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措施和成效
1、統籌城鄉規劃,為城鎮化建設提供科學指導。城鎮化建設,規劃是龍頭。我縣開展城鎮化工作以來,高度重視三級規劃工作,精心組織,周密實施。2006年高標準修編了縣城總體規劃,編制了城北新區詳細規劃,全面開展了鎮區、鎮域總體規劃與修編,完成首批20個新農村示范村和3個貧困村的整體規劃;2007年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的整體規劃。2010年完成了縣域村鎮體系規劃,2012年完成了新型農村社區總體布局規劃,保證了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
2、統籌城鄉產業,為城鎮化建設提供經濟支撐。產業支撐是關鍵??h委、縣政府結合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推進各級產業的發展。一是大力培育發展主導產業。在產業集聚區內,重點規劃了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光伏和物流5個產業園區。二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充分發揮淇縣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優勢,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步伐。三是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目前,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發展到53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3家。依靠龍頭企業的帶動,發展年出欄30萬只肉雞養殖場165座、年出欄千頭以上豬場42座,一舉成為“河南省畜牧強縣”,并位居榜首。我們還發展了淇河三珍、干鮮雜果、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8個,發展各類特色農作物5.1萬畝,產品達100余種,其中天鈣小米、無核棗、纏絲蛋等產品已打入丹尼斯、思達等連鎖超市,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的比較效益。
3、實施“三項”工程,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按照鶴淇一體發展的戰略思路,遵循現代城市建設理念,堅持新城建設、舊城改造和重點鎮建設并重,著力推進城市重點項目建設。一是加快縣城建設。按照《淇縣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堅持“成方連片”的開發指導思想,以城市道路網格局為框架,打破城中村村界,將舊城區劃分為14個片區,計劃用3-5年的時間,建成現代城市社區4個,完成14個城中村、1.5萬戶、5.4萬人的改造任務,使廣大群眾融入現代城市生活。二是加快朝歌新區建設。按照“產業新城、田園城市”的發展理念,順利完成了朝歌核心區規劃和鶴淇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空間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了彰顯鶴淇產業集聚區形象的“6+3”標志性工程建設,開工建設了陽光、朝陽和淇園3個新型農村社區,社區建成后,將使產業集聚區內的14個村近4萬農民融入城市生活,加快了淇縣城鎮化進程。三是加快重點鎮建設。按照淇縣村鎮體系規劃,我們加快了高村、北陽、廟口、西崗4個重點鎮建設,完善了基礎設施,健全了公共服務,規劃了產業園區。
4、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以完善功能、美化環境、加強管理為目標,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整合全縣資源,形成工作合力,推進了六項重點工程。一是“生態環?!惫こ?。以鎮村、重要通道、農田林網為綠化重點,打造生態鎮2個、生態村47個,完成通道綠化285公里,農田林網綠化18萬畝,人工造林綠化9萬畝、淇河綠化30公里,鎮村綠化栽植經濟林50多萬株、景觀樹2萬多棵,加快了淇縣生態建設步伐。二是“沼氣入戶”工程。以“一池三改”和大中型沼氣池建設為重點,建成大型沼氣工程13處,沼氣專業村50個,全縣戶用沼氣池達到了1.7萬個,沼氣的推廣應用既為農民提供了高品位的清潔能源,又推動了新農村生態家園建設。三是“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成連鎖超市315家,郵政“三農”服務站60個,實現了村村有連鎖超市的目標,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先進集體。四是“信息服務”工程。以服務三農為重點,建成村級信息文化中心10個,完成了54個村的電氣化改造任務,農村電話普及率、有線電視入村率達到了100%,寬帶入戶率逐步提高,初步實現了城鄉通信資源共享。
5、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受益的事情入手,積極推進了“四項事業”。一是教育事業。積極優化農村中小學布局,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實現了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為農村學生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保障。全縣共建成新農村市級示范性學校27所,淇縣高級中學、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投入使用,淇縣職業中專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專。二是衛生事業。改擴建鄉鎮衛生院5所,村村建有標準化衛生室,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第二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三是文化事業。建成鄉鎮文化站5所,建成村級遠程教育播放中心183個、信息文化中心10個、休閑廣場45個、村圖書室44個。四是社會保障事業。積極研究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等生活保障問題,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救助,起草了《關于失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實施辦法》和《農轉非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實施辦法》。改建和擴建鄉鎮敬老院3所,將符合條件的五保老人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做到了應保盡保。
三、在城鎮化進程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我縣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工作思路和發展方向是:以城鄉一體化統籌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以縣城為核心,以鄉鎮為支撐點,以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抓手,以實施“三大戰略”為著力點,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為切入點,努力實現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向農村延伸,努力構建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
1、應把推進農民向城區、鎮區或集中居住區集中,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切入點。實踐證明,農民向居住區集中不僅能有效集約農村土地資源,帶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城鎮公共管理水平,而且,通過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又可解決城鄉發展用地瓶頸問題,帶動產業集聚發展。按照“一城四鎮四區”的整體布局,把全縣174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4個園藝場和1個移民村整合規劃成17個規模適中、功能齊全、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的新型農村社區?!耙怀恰敝冈诔菂^和鶴淇產業集聚區規劃社區9個,其中縣城4個,縣城拓展區4個(陽光社區、朝陽社區、淇東新城社區、關莊社區),產業集聚區北部1個(淇園社區);中心鎮社區4個(北陽中心鎮社區、廟口中心鎮社區、西崗中心鎮社區、高村中心鎮社區);特色農村社區4個(云夢社區、靈山社區、浮山社區、黃堆社區)。17個社區概算總投資164億元,節地率在60%以上。
2、應把工業向園區和經濟區集中,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支撐點。城鎮化的基本特征是要素集聚,而集聚經濟也是城鎮化的基本動力。目前,我縣以產業集聚區為主導,形成強大的產業引導和集聚力量。同時有選擇地發展鄉鎮產業聚集區,把地理相連、開發規模和產業規模較大的鄉鎮及產業聚集區,納入規劃范圍,發展成相關主導型園區的配套區,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應撤并不符合土地利用和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規模過小、建設條件嚴重缺乏的鄉鎮工業集中區,引導企業向重點支持的產業園區集聚。
3、應把穩步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點。從本質上講,農業集約化就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只有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了,才能把農民從土地束縛中解放出來,才能實現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才能逐步實現農民市民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應充分利用土地大規模集中經營的優勢條件,在農民向城鎮或居住區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的基礎上,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二種類型(國營農場和純農民)。三種模式(基本農田規模經營集中、宅基地整理經營集中、其他用地整理經營集中),率先進行試點,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