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效英 李煜 黃宏健
【摘 要】農村電網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近年來,隨著農村用電量的增加,農村電網出現低電壓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困擾。在這一背景下,對農村低電壓進行有效治理并對農村電網進行升級改造至關重要。為此,文章主要對農村低電壓的形成原因、農村電網低電壓的治理及升級改造措施進行分析,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保障農村電網穩定運行。
【關鍵詞】農村電網;低電壓;原因;升級改造;措施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村電網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肩負著重要責任,當前,農村消費水平不斷增長,用電量增加,農村電網供電壓力明顯增大,導致低電壓出現問題,嚴重影響供電質量,并且還會影響社會群體的正常生活。為此,對農村電網進行低電壓治理和升級改造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網改造升級的目的
為了適應農村用電需求,提高農村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從1998年以來,實施了農網改造和農網完善工程,有效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但受到資金、改造面和改造政策限制,重點對主網和農戶照明進行改造,一些農場、臨場、灌溉、農村加工等及其他法人實體的農村電網設施沒有進行改造。為了適應“家電下鄉”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引起的農村用電需求快速增長的形式,已經改造的農村電網需要進行升級改造。本次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本次改造升級使農村電網的系統配置與城市電網相同,電能質量與城市電網沒有差異,最終實現農村電網與城市電網同步達到智能電網的要求。
二、農村低電壓的形成原因
(一)線路設備的狀況較差
首先,運行線路建設時間較早,當時建設標準和技術要求無法滿足當前的實際需求,雖然也進行過多次電網改造,但是大部分線路仍然很陳舊,且標準比較低;其次,供電半徑較大,再加上變壓器的分布不合理,高壓無法深入到負荷中心,低壓線路呈單方向的放射狀,使得末端的電壓偏低。
(二)三相不平衡
農村居民用電季節性較為突出,設備利用率較低,冬季和夏季用電量較大,為用電高峰期,再加上農村種植業、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用電量大幅增加,且每天用電的高峰主要是在晚上五點到十一點這段時間。在用電的高峰時段,有一部分的配電變壓器達到滿載或是過載運行。又加之農網改造的資金限制,大多配電臺區都不能夠依托三相四線來調節負荷平衡,使得單相線路的負荷較重,電壓也隨之下降。
(三)無功補償容量不足
農村的用電負荷以前以純阻性的負載為主,如今轉變為以空調、電動機、電磁爐之類的感性負載為主要用電負荷,加之,農村電網位于電力系統末端,配網功率的因數偏低,電壓損耗,造成了電壓偏低。
三、農村電網低電壓的治理及升級改造措施
(一)提高重視程度 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工程
建立組織領導機構,全面推動農村電網改造成績,成立由行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縣級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城鄉開發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網改造升級領導小組,把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和鄉鎮經濟發展規劃,鄉鎮、街道也應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村組協調小組,形成強有力的農網改造升級組織體系;供電公司作為改造升級的項目主體,也要成立以公司總經理為組長的農網改造升級領導小組,各專業部室高效協同組織實施,統籌規劃,精心組織,保證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作有序進行,構建“政府發動、鎮村協調、供電主動、村隊配合”的建設格局。
(二)加強低壓地區線路設備改造
在農村電網低壓治理及電網改造生機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低壓地區線路設備改造,通常通過更換增容配電變壓器的方式,對長期超載且低壓線路供電半徑在500m以內的變壓器進行改造,以有效治理低電壓。在更換和安置變壓器過程中,最好選用S11型及以上規格的節能變壓器。若長時間超載且供電半徑在500m以上的變壓器,則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加以綜合分析,并以密布點、短半徑以及小容量的原則進行布置,確保變壓器處于裝置負荷中心,從而促進低電壓問題的妥善解決。在低電壓地區線路設備改造過程中,應當對線路進行合理分區分段,通過負荷切割以及轉帶等方式實現布點改造,從而改善低電壓狀況。
(三)增強無功補償能力
在農村電網低電壓治理與農網升級改造過程中,要合理增強無功補償能力,優化無功補償裝置配置,基于全面規劃的基礎上,對農村電網進行優化處理,基于線損與調壓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電網低電壓治理與改造升級方案,以確保農村電網布局合理。在此基礎上應當優化農村電網配置與裝置,充分考慮農村電網具體特點,保證配電線路、低壓補償以及變壓器等協調堅固,進一步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質量與穩定性。
(四)科學規劃設計 提升農網改造升級水平
在電網升級改造過程中,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供電公司要因地制宜制定農網升級改造總體規劃,確立“亮點輻射帶動、全面鋪開實施、整體有序推進”的工作思路。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頒布的《農網改造升級技術導則》,對每個項目認真開展調研、勘察、規劃、設計,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施工技術規范,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詳細的施工方案。按照總體規劃方案將改造工作具體分解到各個專業小組,再量化給相關工作人員,形成建設任務“目標、監管、考核、改進、落實”的閉環管理模式。
同時,要制定工程建設原則,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要按照“適度超前、網架合理、安全可靠、設備先進、技術領先、農網智能”的原則進行。本著“先進實用、注重實效”的原則,做到標準要高,規劃要合理,重點對農村配電網、主干線路、配電設備、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有效解決農網因配電變壓器容載比小、導線截面積小而形成“低電壓、電壓質量低”等問題,推進農村配電臺區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精益化管理。
(五)實施全過程安全管控 確保施工安全
在農村電網低電壓治理和農網升級改造中,要將規范化安全管理和安全風險控制作為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的基礎,全面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監管,開展標準化作業和施工現場觀摩制度,交流溝通安全建設工程經驗,提高安全施工水平。成立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安全督導小組,不定期檢查各施工作業現場,發現違章立即制止并開具違章處罰單,并在公司網站通報批評,夯實安全監督、監管。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村電網低電壓治理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容易受到用電時段、用電負荷以及分布式電源接入等因素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質量,要針對低電壓問題進行有效治理,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并積極探索農網改造升級方式,提高農村用電質量,保障農村電網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郝連河.農村電網低電壓綜合治理技術措施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7.
[2]王博宇.農村電網低電壓優化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7.
[3]段波.農網低電壓治理策略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6.
[4]計宏深.農網改造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12):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