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連茹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展,公路綠化景觀作為公路附屬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公路綠化設計日漸復雜,使用苗木的品種、數量也逐漸增加,對其綠化養護要求及復雜程度也日漸提高。本文以順義區公路綠化養護項目為例,通過分析隔離帶綠化設計、路基綠化設計對交工后綠化養護施工的影響,行道樹選擇標準,路肩灌木植物種植設計等日常養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探尋公路綠化設計應考慮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公路綠化在設計、建設過程中,必須結合養護綜合考慮。公路綠化養護是長期進行的,要考慮公路綠化養護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經濟成本、安全成本、環保要求及長期景觀效果。只有全面綜合的考慮并進行實施,才能更好地保證公路綠化的功能需求,服務于人們出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關鍵詞】公路綠化;養護施工;影響
一、公路綠化的定義及功能
(一)定義
公路綠化指在公路用地范圍內種植樹木、花草和營造小型園林的工作。公路綠化應根據公路沿線的自然條件進行總體規劃,使之同公路建筑造型及周圍環境相協調。
(二)功能
1.交通功能
公路綠化的交通功能主要包括中央分隔帶的防眩功能以及沿線綠化帶的視線誘導功能。夜間行駛時,對向行駛的車輛之間會因車前燈光造成駕駛員眩目,給交通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但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內栽植一定高度和冠幅的花灌木,能夠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車安全;同時,公路綠化可以提示公路線形的變化,有效地誘導駕駛員的視線,增加車輛行駛安全。
2.景觀功能
公路綠化景觀是公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公路景觀生命力的體現。公路綠化以其婀娜多姿、富于變化的形態使本來生硬、單調的公路線形變得豐富多彩;使由于大量開挖土方而裸露的地表披上綠裝;使公路建設對景觀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使公路構造物巧妙地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之中,創造優美的公路景觀環境,為用路者提供愉悅的旅行享受,以提高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3.生態功能
公路建設由于開挖大量土體,改變了原地形地貌和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降低等;開放交通后,又造成了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公路綠化的生態功能體現在其能減緩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沖擊,如吸塵防噪、凈化空氣、水土保持、降低路面溫度、維持公路沿線生物多樣性等,以實現公路建設與環境的協調統一。
(三)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文化的提高,對于公路綠化要求日益增加,對于公路綠化養護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僅以順義區公路綠化養護為例,市民對公路綠化養護問題的反饋逐年增加。
從統計表中可看出,市民對公路綠化的要求日益提高。
二、順義區公路綠化日常養護案例分析
(一)項目概述
順義區公路綠化日常養護累積里程700余公里,包括國道管1條、市級路10條、縣級路40余條;養苗木包括喬木、灌木、花卉、綠籬、色帶、攀援等植物;分布于公路用地范圍內的路肩、隔離帶、邊坡及外平臺。
(二)綠化設計對交工后養護施工的影響
1.隔離帶綠化設計對交工后養護施工產生的影響
(1)隔離帶綠化公路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起到分割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的作用;還能起到防止眩光、誘導視線的作用,以及起到遮蔭等多種功能。但在隔離帶綠化設計時不光要滿足以上功能需要,還要考慮一下幾點:
(2)隔離帶多為狹長地塊,空氣質量差、土壤雜質多、種植面積相對較小等特點,易受氣溫和濕度的影響,易發生病蟲害,且位于公路中央,夏季受路面烘烤,小環境溫度較高,土壤水分蒸發較快,車輛行駛帶起的粉塵較多;所以進行植物配置時要考慮植物的抗性,耐修剪性,是否適合在隔離帶內栽植,否則會導致栽植后植物長勢不健康,影響景觀效果及功能。
(3)隔離帶內植物的選擇還要根據隔離帶內是否有配套灌溉設施。對一些淺根植物,如草坪、花卉等因根系較淺,不能吸收較深土層的水分,而隔離帶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保水性較差,所以隔離帶內如沒有配套灌溉設施,后期養護只能利用水車灌溉。水車灌溉存在效率低、費用高及澆水作業時對交通產生較大影響的缺點;目前交通量數逐年遞增趨勢,水車作業嚴重影響公路的正常通行。如順平路k23-k40段機非隔離帶內野牛草,因沒有配套灌溉設施,采用水車澆灌,但因路線較長,水車數量有限,澆灌進度不能滿足草坪生長所需水分,導致每年5月下旬-7月上旬北京干旱少雨月份發生葉片發黃甚至干枯情況,而且在水車進行澆水作業時,時常接到市民反映因澆水作業導致堵車的情況。
(4)隔離帶內綠化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規律,過密栽植、選擇生長較快的苗木均存在問題。施工后只注重當時效果,不給苗木預留生長空間,在后期苗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爭搶陽光、水分、肥料等情況。當苗木不能得到足夠的生長要素,會發生長勢下降、發生病蟲害、甚至死亡的現象。生長較快的苗木相對生長緩慢的苗木對水、肥的需求量加大,相對于生長緩慢的苗木在后期養護過程中會增加澆水、施肥、修剪的頻率,不僅增加養護成本,還會因為增加各項養護頻率對公路通行造成更多的影響;因隔離帶位置特殊,增加養護頻率還會增加養護施工人員的安全風險。如順平路k15-k23段中央隔離帶綠化設計,此段隔離帶寬2.5m,設計主要由為萱草色塊、迎春綠籬、丁香綠籬、錦帶綠籬、黃刺玫綠籬組成,每段之間插入檜柏、海棠、棣棠、黃刺玫組團,交工后經過幾年的養護,存在問題日漸顯現;萱草因栽植過密,每年均發生枯葉病,只能通過化學防治加間苗處理;迎春綠籬作為色塊生長較快,修剪頻率較高;錦帶因不適應小環境,每年都會發生燒條現象,不能成籬,現已更換;丁香綠籬在夏季因不耐高溫,葉片發生萎蔫、干枯景觀效果較差;而且此段隔離帶未配備配套灌溉設施,采用水車灌溉;在旱季及生長旺季為保證景觀效果,養護作業經常性占路施工,對交通造成一定影響。
2.路基綠化設計對交工后養護施工產生的影響
公路用地范圍為邊溝外1米范圍以內的范圍,路基綠化主要以行道樹為主,配植灌木、花卉、地被組成公路綠化景觀。
3.行道樹選擇標準主要有:冠大蔭濃,有濃厚樹蔭可以起到遮蔭作用;少落花落果,避免砸到行人車輛,易于管理,樹形筆直整齊,能夠抵抗馬路煙塵、汽車尾氣等污染;有強抗風擋風能力;容易修剪或者無須修剪;容易存活易于養護。
在公路行道樹的選擇上還要遵循避免選擇速生樹種,如京沈路k16+800-k31段楊樹,為上世紀70年代栽植,目前樹勢開始衰退,出現大量干尖,刮風時易發生砸傷行人的危險;因樹木高度較高,大風等極端天氣已發生風倒樹情況,每年順義區公路風倒樹主要以楊樹為主,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4.路肩灌木植物種植設計是植物造景的重要手段,但在栽植灌木時要考慮灌木生長的自然冠幅,避免后期對公路通行產生影響,栽植灌木時距路緣石至少1.5m。以山丁支線為例,路肩栽植金銀木、連翹、丁香等灌木,栽植位置距路緣石僅60cm,在其生長過程中嚴重影響車輛行人的正常通行,后期對其進行修剪,但修剪后對其景觀效果造成較大影響。
2.5路肩灌木品種的選擇,常綠灌木或蠟質葉片苗木盡量不要設計在臨近路緣石的路肩上,經過多年養護經驗總結,如火寺路、天北路路肩的沙地柏每年均會發生著火情況,尤其是冬季發生頻率最高;主要原因為緊挨公路,行車扔出的未熄滅的煙頭所致。
三、結論
隨著我國的飛速發展,對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公路綠化因其功能與人們的出行息息相關,社會及交通行業對它的重視程度也逐年增加,公路綠化切實影響著公路使用的整體感受。因此,公路綠化在設計、建設過程中,必須結合養護綜合考慮。所謂“三分種,七分養”,設計、施工是短期工作,而養護是長期進行的,要考慮公路綠化養護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經濟成本、安全成本、環保要求及長期景觀效果。只有全面綜合的考慮并進行實施,才能更好地保證公路綠化的功能需求,服務于人們出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林顯鋒,符鋅砂.公路綠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外公路,2008,(05):21-24. [2017-10-12]. DOI:10.14048/j.issn.1671-2579.2008.05.027
[2]沙穎. 公路綠化工程養護管理的探討[J]. 南方農業, 2015(24):93-93.
[3]張倫, 周紅強, 賈佳. 淺析公路工程綠化施工及養護管理[J]. 經營者, 2015(3).
[4]任素琴. 淺析公路綠化種植及養護要點[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5,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