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寧顏
我從事社區工作也近二十年了,現將如何做一名社區工作者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個合格的社區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否則難以勝任社區工作,更不能成為居民信賴的社區工作者。
現階段社區工作者怎樣才能適應當前社區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切實做好社區工作的實際,我認為必須具備相應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一、具備優良的政治品德
一個人政治品德過硬了,才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尤其是社區工作者,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優良的品德,是對社區工作者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如下:
1、牢記黨的宗旨。社區工作者要做好工作,必須牢記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只有牢記宗旨,在籌劃和開展社區工作時,才能從社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根本利益入手,積極解決那些黨和政府想解決,社區居民盼解決,經過努力能解決的問題。這是社區工作者密切聯系居民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第一要義和必然要求,也是最根本、最最要、最實際的社區工作。
2、帶著“感情”是工作的關鍵。社區居民是社區建設的主人,社區工作者在開展工作時,應當帶著對社區居民深厚的愛,帶著真摯的感情。做好新形勢下的老干部工作,僅僅知“理”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情”有深厚的感情,這是做好新時期居民工作的關鍵所在。只有帶著感情,事事當前,才能首先為群眾著想,時時處處關心社區居民的冷暖;只有帶著感情,才能不斷增強工作責任心,做到情況熟悉在社區,問題解決在社區,服務拓展在社區,矛盾化解在社區,感情融洽在社區,積極主動做好居民工作。要站在大局、大事的高度去解決一些具體的、細小的事。要做到做好這一點,就必須傾注真情。由于受認識、經濟發展等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解決居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同樣需要克服困難;同樣需要前方百計;同樣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沒有對居民的深情,沒有對黨的事業的深情,就不可能做好“小”中見大的具體事。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解決居民之所需。
二、過硬的業務能力
過硬的業務能力,是做好居民各項工作的基礎,是社區工作者在才能方面的體現。
1、較高的學識水平。社區工作者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就必須盡快使自己知識化、專業化,這既是對自身素質的要求,更是適應發展形勢和管理服務對象的需要。當然,對實際工作來說,不需要成為學者型、專家型的人才,但基本要求應滿足社區管理工作和服務工作的需要,使之成為“多面手”。主要還是圍繞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需要,學習科學理論,學習管理理論,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工作能力。如要進行有效管理,就要掌握管理科學理論;要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就要學習和發揚我們黨做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要豐富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要了解關于居民的惠民政策及養老健康知識,這樣才能適應工作。
2、較強的工作能力。這是對社區工作者做好社區工作所具備的技能要求。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1)較強的調查研究能力,是做好社區工作的一個基本功,因為社區工作主要是居民的工作,居民的思想最活躍,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正確對待,正確解決,正確引導,這樣才能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維護穩定,服務發展;(2)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從社區實際工作的特點看,面對形形色色的居民群眾,主動同其進行交流、溝通,組織他們開展活動,創建學習等,如果沒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是難以做好社區工作的。只有提升為居民服務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融入居民管理服務工作中去。
三、扎實的工作作風
扎實的工作作風是道德和品質的集中表現。
(1)從居民中來,到居民中去。社區工作的對象是群眾,一切言論和行動都要符合居民的正當利益,在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項上都要聽取居民意見,當居民有不同反映時,不要主觀武斷,要反復協商,使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在這方面要有預見性,注意抓苗頭,增強工作主動性,要做到起點高、內容新、方法活、措施實。力爭把工作做到前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讓居民滿意。
(2)滿腔熱情地做好居民工作。對居民的工作要沉下心俯下身子,是對社區工作者的作風要求,也是良好職業道德的體現。在打交道的過程中,要熱情大方,謙虛謹慎,不能頤使氣指,強迫命令,指手畫腳。布置任務,組織活動可以和居民以協商的形式進行,這樣就能達到預期效果,居民更樂意。牢固樹立“居民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對居民給予的關注于細微處見精神,用一件件看的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架起連心橋。讓他們從切身利益中感受到黨的溫暖,基層部門的關懷照顧。
(3)不圖名利,埋頭實干。社區工作不易出名,也不易得利。要想干好社區工作就必須具有不圖名利,埋頭實干的工作作風,只有這樣才能干好社區工作。服務居民熱愛居民,甘愿奉獻,不求索取。只有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煩和任勞任怨的忘我精神,才能做好新形勢下的社區工作,才能讓黨和政府放心,讓居民滿意,就是我們工作的宗旨。
四、創新理念,促進社區文化建設
創新工作理念,積極發揮文化魅力在社區建設中的引領作用,以工作理念的創新,推動社區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工作過程的創新,并以此引領社區建設;以服務為核心能力,不斷加強社區居民之間相互關愛、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和諧關系,逐步提升社區的整體素質;充分挖掘社區人力資源優勢,積極營造文明、和諧、健康、快樂的社區氛圍,增強社區居民的愉悅感、自豪感和凝聚力。
1、社區要實現和諧穩定的局面
必須要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的理念來引領。以廣大居民的參與為基礎,以建立文明、和諧、健康、快樂的社區目標,依托科學的思想、藝術的手法和真誠耐煩、包容納新、理解支持、感恩奉獻的社區文化理念,去營造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積極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2、社區工作者以“四三二一”的理念開展活動
“四三二一”的理念教育就是:樹立四種觀念、培育三種意識、提高二個素質、實現一個目標。
四個樹立:即樹立起社區無大事,但社區絕無小事的基本思想觀念;樹立起每位員工每天每時做好每件小事(四“E”管理)的基本工作理念;樹立起穩定就是財富,和諧就是效益基本效益觀念;樹立起企業發展了才能提升社區品位的基本發展觀念。
三種意識:即穩定意識,對社區來講,穩定是社區工作的第一要務,和諧穩定的社區環境是檢驗社區工作的標準;全局意識是做好社區工作,構建和諧文明社區的基本保證,一個社區工作者有沒有全局意識,主要體現在對工作的目標是否明確和政策的理解是否正確;對工作過程的關注和扎實細致的作風;對工作的投入和熱情;對工作過程中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程度等。服務意識,就是服務即管理、管理即服務、服務即教育、教育即服務的意識。服務是社區工作的主體內容,是社區工作的核心能力。
提高二個素質:即思想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素質。思想文化素質是我們做好社區工作的基礎,業務技能素質是我們做好社區工作的基本保證,作為基層社區工作者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學習時政、學習文化知識、學習業務和技能,全面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實現一個目標:即創建和諧、文明、健康、快樂社區的工作目標。是我們社區工作者實現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社區建設的核心就是居民健康快樂的生活。
3、注重細節,抓好落實
社區工作的特點就是細小而牽全局,瑣碎而顯重要,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影響到社區的和諧穩定,這就要求我們社區工作者要立足崗位、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件小事,增強自身的政治敏銳感和觀察力,注重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層層落實,以新的視角,新的理念,重新認識和定位社區工作者的素質和責任,用實際行動樹立社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