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王帆
【摘 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其在整個人類的發展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對于中華文明的進程來說,文物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記載整個社會發展的過程。博物館中的陳列展覽又是展現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傳播中華文化的職責,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和策略來進行不同的文物組合,傳播出全新的中華文化。陳列展覽的設計水平和展覽質量則是衡量歷史類博物館的科研水平、館藏實力和工作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歷史類博物館中所陳列的內容研究對于整個博物館陳列設計的過程來說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占據了首要地位,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陳列展覽的實質和意義。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博物館的展覽設計相關知識。
【關鍵詞】博物館;展覽;設計
自2008年以來,在全國范圍內興建的博物館數量猛增,對博物館設計市場的需求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在這樣的大環境趨勢下如何讓博物館長期吸引更多的觀眾,依靠固定展廳顯然是不能有效做到這一點的。那么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內容、形式豐富的臨時展覽就成為了博物館長期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博物館的特點
第一,實物性。首先,歷史性博物館常常具有實物性的特點。歷史類博物館在外面所展現出來的表象僅僅是其所謂的“骨架”,如果沒有更多有血有肉有內涵的東西加入進來,即便建立起來的大樓再宏偉,也僅僅是一個廢棄的骨架而已。以內蒙古為例,內蒙古鄂爾多斯的青銅器就在歷史類博物館里面設置了相關的研究管理部門來對其進行分類和保存,事實上,這些歷史留存下來的文物從側面反映出來了整個地區發展的過程,反映了歷史的變遷,第二,直觀性。除了實物性,歷史類博物館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直觀性,比如可以把文物放在透明玻璃展柜中,讓人們能夠非常直觀地、近距離地接觸到文物,感受到文物的魅力所在。事實上,當前的很多歷史類博物館僅僅會展示一些文字或者圖片,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讓前來參觀的觀眾了解到這個地區的歷史文化。然而,這種方式多少會有一些局限性,即便文字和圖片再生動形象,也終究比不過直觀的實物物品。
二、博物館的展覽設計方法分析
(一)增強陳列展覽設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首先,要想增強歷史類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質量,首先需要增強陳列展覽設計人員的專業素養。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對于整個工作的完成質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如果他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其專業素養,將能夠進一步增強陳列展覽的知識性和宣傳性,這對于博物館的宣傳和教育能夠有極大的幫助。要知道,整個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歷史類博物館的迅速發展對于相關專業人員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對于那些能夠對博物館的格局做出相當大影響的人來說,相關設計人員應當具有足夠高的創新意識,并且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充分明確每一個不一樣的歷史事件都各有各自不一樣的標準,進而實現對前來參觀展覽的人的再教育。當前,陳列展覽設計的相關人員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歷史知識,另一方面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和水平,能夠感受到前來參觀人員的心理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保障陳列展覽設計是能夠滿足相關參觀人員的需求。
(二)重視陳列展覽中內容和形式的一體化
對于歷史類博物館來說,陳列的內容和形式都各不相同,假若把這兩種關系分裂開,那么整個展覽的過程都沒有辦法實現整體性和宣傳性,與此同時,在設計相關陳列展覽的時候,還需要注重和相關現代化社會的接軌,讓所展現的歷史能夠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所以,設計陳列展覽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一方面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還要在此基礎上增強對相關方面的科學進行一定的探究,把歷史類博物館中所展覽的各類事物和相關的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起來,進而讓陳列的形式可以由于科技的加入展現出更加先進的水平,讓陳列出的相關內容能夠展現出各自的價值水平,盡可能增強其現實意義。除此之外,在整個陳列展覽的過程中,藝術的設計也至關重要,比如在展示一些歷史物件的時候,一方面可以按照是時間的順序排列,另一方面還需要思考清楚每一個歷史文物的藝術水平,充分運用燈光、環境、色彩和溫度等,來對所陳列的物品進行更加豐富多彩的展示,進而增強陳列展示的藝術性。
(三)把某地區的文化內涵作為陳列展覽的主線
對于一些規模不是很大的歷史類博物館,尤其是一些三四線城市地區的博物館,他們所能夠展出的文物主要就是那些在這個地方考古收獲的文物,這樣能夠最大限度表現出這個地區的文化特色。但是,作為三四線城市,他們可能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地方博物館中所能夠陳列的展覽數量也相對較少,這就導致了這些地方性博物館常常會把某個地區的文化內涵作為博物館陳列展覽的主線,通過文物來展現這個區域的文化水平。在設計博物館展覽內容的時候,展現文化內涵最好的方式就是對于博物館序廳的設計,序廳指的是引領整個博物館展覽內容的地方,他對于整個歷史類博物館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山西省晉國博物館為例。晉國博物館是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山西省首座大型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晉文化的平臺,展示了晉國早期第一到第九代國君及其夫人墓葬十九座以及十個陪葬車馬坑,這一發掘成果確切無疑地證實曲沃及其周邊地區就是晉國早期的都城所在地,也是晉國宗廟社稷所在,是名副其實的三晉之源。晉侯墓地是目前我國發現的西周時期諸侯國墓地中保存最完整,排列最清楚,隨葬品最豐富的一處國君墓地。所以,三個展廳的陳列展覽圍繞晉國六百六十多年的輝煌歷史及晉國的喪葬制度展開,讓游客走近晉國,感知晉國的歷史和文化。
(四)積極引進高新技術
積極借鑒其他博物館的先進經驗,在經費滿足的條件下盡可能地引進先進技術,如聲、光、電、沙盤、模型、多媒體等數字技術。只有充分合理應用這些數字技術,才能改變紅河州博物館展覽乏善可陳、無吸引力的弊端,讓參觀者在實際參觀過程中對展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時,所引進的先進技術也應包括溫度及濕度自動化控制系統,確保給文物展品提供最好的保管條件。
(五)提升陳展互動性
轉變原有陳展觀念,打破陳舊的陳列方式,積極策劃動態陳列,可在原有基礎上開發一些可供參觀者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動手項目,向參觀者更加形象、直觀地傳播紅河州地區文化知識。同時,也可配置多媒體演示設備,將紅河州地區重要的、有趣的知識點制作成視頻滾動播放,豐富觀眾的知識,加深他們對文物的認識。
三、結語
博物館陳列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內容設計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是產生精品陳列的先決條件。關于內容與形式關系的討論始終是一個哲學命題,筆者以為在一定程度上,展覽內容與藝術形式之間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系。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人們的行為模式、求知方式和欣賞品味已經完全改變,僅僅固守于傳統的表現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內容以什么樣的形式為載體,形式中包含著什么樣的內容,只能站在觀眾的角度去策劃與實施。因為無論如何,展覽不是做給博物館人自己看的,而是做給觀眾的。
【參考文獻】
[1]王飛.劉慧語.張新穎.“倡導觀念變革,降低展覽成本”談“適度設計”在歷史類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5(11).
[2]周婧景.趙慧俠.具身認知理論:深化博物館展覽闡釋的新探索——以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為例[J].東南文化,2017(2).
[3]楊志強.博物館陳列設計中地域文化之重要性探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0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