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嵐
【摘 要】近年來,隨著市政工程建設規模的擴大,在施工中經常遇到軟弱地基,這種地基由于強度低,無法保障市政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因此,施工中經常通過加固手段,提升其強度。但不同軟弱地基類型要配合選擇合適的加固處理方法,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實現最好的加固效果。為此,文章對市政工程中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進行了具體分析,論述了市政工程中常用的軟弱地基處理方法以及適用情況。
【關鍵詞】市政工程;軟弱地基;處理方法
市政工程屬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工程建設對城市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施工中必須保障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但軟弱地基的出現,無法發揮出承載工程的作用,導致工程在運行過程中,極易因負荷的變化出現安全問題與質量問題,為此,市政工程施工中利用有效的處理方法對軟弱地基進行加固,提升其強度與承載能力,為工程施工提供穩固的基礎保障。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軟弱地基加固處理的必要性
地質特點是市政工程建設中十分棘手的問題,地質特點無法改變,只能通過人工改造處理的方式,使其滿足市政工程施工需要。而軟弱地基作為一種不良地基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經常出現,其液化程度高、壓縮性能強、不滿足市政工程施工對地基強度、穩定性的要求。往往需要通過施工前的加固處理,提升其強度,但在處理過程中必須明確軟弱地基的特點,否則不當的處理方法也會導致工程在運行中出現基礎變形、不均勻沉降等問題,嚴重時還會對民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造成影響[1]。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處理軟弱地基必須采用合理的方法,符合地基的特點與特質情況,從而為市政工程施工提供穩固的地基基礎。
軟弱地基的土質有五種類型,分別是粘性土、粉土、有機質土、泥炭質土、泥炭。其中粘性土有粘土、粉質粘土、淤泥質土、淤泥等幾種類型,土質中天然含水率超過35%,天然孔隙率介于1.5—1.0之間;而粉土、有機質土、泥炭質土、泥炭的天然含水率超過了30%,天然孔隙率介于60至0.9之間,孔隙率較大。軟弱地基土質的形成受物理要素的影響,所以,在外部荷載的變化與增加作用下,自身很容易遭受到破壞[2]。通常情況下,荷載變化其流動性逐漸明顯,逐漸發生緩慢剪切變形,最終導致地基沉降發生,再加上軟弱地基自身的抗剪力強度低,極易出現剪切破壞,出現低級坍塌等安全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對工程穩定性與工程安全性造成影響。而通過對軟弱地基的處理,能夠增加土質本身強度,從而提升其抗剪承載力,避免土壤發散,出現錯位、變形等問題,尤其是道路工程等方面,能夠有效避免出現地面塌陷、路基不均勻沉降問題,減少了城市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所以,針對每種不同類型的軟土地基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二、市政工程施工中軟弱地基處理方法分析
軟弱地基在施工中經常導致安全問題與質量問題出現,還會為工程運行帶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施工單位必須采取有效的處理方法,科學的、合理的利用技術手段進行軟弱地基加固,從而保障工程安全。具體的處理方法有:
一是,換填法。這種方法在軟弱地基處理中經常出現,由于其施工操作簡單、成本低受到廣泛歡迎。軟弱地基受土質條件的影響,基礎軟弱、強度低,無法滿足市政工程施工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利用換填法,在工程地基涉及到的范圍內,將軟弱土質挖出,換填強度高的碎石或土壤,從而滿足工程施工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3]。從技術層面來講,這種處理方法的技術含量低,而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受外界條件的影響也較小,可以就地取材,有效的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選擇換填材料,根據施工要求與當地地質情況進行選擇。
二是,強夯法。這種方法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也經常應用,顧名思義,其是借助外力通過強烈夯擊的方式,將軟弱土質夯實,壓縮掉土質的水分、空氣等物質,提升地基土質的密度,從而提升地基強度,避免出現沉降問題。通常情況下,強夯法的使用必須由起重機配合完成。利用起重機吊起夯錘,距離地基表面6m至30m的距離,讓其做自由下落動作,落到地基表面時,夯錘由于自身重力會對地基產生強大沖擊力,從而提升地基土質的緊密度[4]。強夯法僅涉及到起重機、夯錘等施工中常見設施的應用,所以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優勢。從技術層面來講,借助外力對地基進行夯實,可以在任何工程中應用,而且無論何種類型的土質都會產生強烈的壓迫,可以廣泛的應用到市政工程地基處理上。
三是,樁基礎法。這種處理方法是通過在地基中設置樁基礎結構的方式提升軟弱地基的強度,提升其對外部負荷的承載能力,減少軟弱地基對工程穩定性造成的影響。在應用過程中,影響樁基礎加固效果最關鍵的因素是樁基礎結構的穩定性、剛度、硬度與牢固性,在設計樁基礎前,必須對工程施工要求以及地質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綜合分析后再確定樁基礎的形式與構造,并合理進行位置確定,保障地基每一位置都得到加固[5]。隨著我國市政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這種處理方法的效果逐步凸顯,從而在市政工程軟弱地基處理中出現的頻率也逐漸升高。
四是,注漿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向軟弱地基內注漿的方式,提升其強度,注漿主要應用的材料是水泥漿與二氧化硅,根據科學的比例進行注漿配制,均勻攪拌后將其注入到軟如地基的內部,填充土質中空氣、水分的位置,待到注漿完全凝固后,軟弱地基的強度將大大提升。這種處理方法的優勢明顯,而且與上述方法相比,處理效果較好,其本質上是通過改善土質的方法實現地基加固,所以,不會對施工位置的土體造成較大程度的擾動。但注漿法的缺點也十分突出,在處理前,必須對土質條件、地質條件進行全面的考察,確定合理的注漿地點,保障注漿后,漿液能夠全面覆蓋地基,一旦注漿位置選擇不正確,就會出現缺陷,存在未加固的位置。
五是,排水固結法。這種方法主要適用在軟弱地基中水分含量大的情況,其主要是通過擠壓地基,將其中的水分排出,與強夯法有著相同之處,都是通過強力壓制排除軟弱地基的水分。但這種方法的使用范圍較小,僅適用于含水量較大的地基中,而且應用過程中施工人員還需要注意擠壓排水流程的科學性,否則將會影響到地基處理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市政工程是我國城市發展、社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市政工程建設規模的擴大,會遇到更復雜的軟弱地基,施工單位必須對軟弱地基的特點、特性與危害有明確的了解。在面對軟弱地基時,要有條理的對軟弱地基土質特點進行分析,綜合考量其地質條件等相關影響因素,確定最合理的處理方法,以便有效提升軟弱地基的承載力與強度,滿足市政工程的施工要求,以便實現預期的施工效果。
【參考文獻】
[1]肖進超.論述市政工程中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4(29):836-836.
[2]劉斌.論述市政工程中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J].商品與質量,2016,27(24):100-100,101.
[3]王宏斌,趙瑞鋒.論述市政工程中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J].環球市場,2017,30(11):237.
[4]葛威.論述市政工程中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J].環球市場,2017,29(29):289,291.
[5]秦雙雙.市政工程中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探微[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3(21):2561-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