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蘭 錢嵐 李佳宇
【摘 要】日益蔓延的盜版勢頭給社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政府雖然采取了一定的打擊措施,但是效果微乎其微,盜版現象背后反映的是思想危機,要解決盜版問題,不僅要從硬處下手,更要從軟處著力,跳出“全民復制”時代,走出思想危機。
【關鍵詞】盜版;全民復制;思想危機
盜版,在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此行為被定義為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甚至構成犯罪,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的保護做了相關規定,相關政府部門也對盜版行為進行了打擊,然而當今社會,盜版現象仍然廣泛存在,并且形式嚴峻,甚至有學者將我們這個社會戲稱為“全民復制”的時代。
在“全民復制”的時代下,人們似乎漸漸把購買盜版物品當成便捷生活的一部分,耍著各自的“小聰明”:相比價格偏貴的正版書籍,有的人更傾向于購買便宜但劣質的盜版書籍;比起花錢去電影院看電影,有的人更喜歡上各大網站尋找影視資源先睹為快;比起花錢裝一個正版軟件,有的人更喜歡便宜但有功能缺陷的復制品。這看似只是個人的“小聰明”,但是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圖便利且習以為常的行為都是對盜版勢力的“助威”。
日益蔓延的盜版勢頭造成了不小的社會危害。首先,對著作權人來說,盜版侵犯了其著作權,不僅僅造成著作權人經濟上的損失,更是對著作權人智力成果的不尊重,打擊了其創新熱情;其次,對購買盜版者來說,盜版物品的使用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比如安全性。目前市面上預裝軟件的電腦中,有一大部分的個人電腦處于高危狀態,因安裝的盜版軟件而感染惡意程序,成為黑客們攻擊的目標,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再次,盜版勢力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打擊了國內的正規行業,使國家創新勢力不夠活躍,社會整體創新度不高。舉個例子,盜版軟件的泛濫,從根本上創傷了國家的信息產業創新體制,市場的自發性和人們利己的天性使人們傾向于復制一個較成熟的現成的軟件,而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在研發軟件上,因為如何迅速占領市場才是人們所關注的而不是產品的創新性;還有,盜版勢力的猖獗會造成社會不良風氣的蔓延,引發人們思想上的危機,不僅表現在人們對盜版現象的麻木、沒有羞恥心,更是思想上的習慣剽竊、不知創新。要知道,盜版不僅僅是文字的復制、技術的粘貼,更是思想的剽竊,是對著作權人智力成果的偷竊!如果大家逐漸習慣這個“全民復制”的時代,那么人們就會變得麻木、不思進取,思想危機的陰霾將籠罩整個社會!
盜版對社會危害巨大,雖然一直以來國家都有打擊盜版勢力,但是盜版現象卻日益嚴重,這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從政府及相關法律政策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是相關部門對市場缺乏有效的管理,管理體制不夠完善,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這主要表現在許多政府部門、政府官員并未從思想上認識到盜版的危害,從而縱容盜版行為,缺乏打擊盜版的積極性。比如相關部門的管理規章不健全,管理實踐流于形式,日常管理和集中運動忙于應付,很多工作是走過場,報喜不報憂。
第二,打擊力度不強,使得盜版勢力死灰復燃。近些年來,版權管理機關在查處某些案件時,常常受到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的干擾,致使有些案件以罰代刑、重罪輕判,不能對盜版者產生威懾力。對侵權盜版的查處,各地的工作也存在發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較松,打擊力度不夠,出現死灰復燃的現象。
第三,行政執法部門市場稽查力度明顯偏弱,手段單一,且沒有防患于未然的防范措施,相關部門只是在事件發生后進行查處,其實沒有釜底抽薪,斬草除根。
第四,法規不健全、操作性不強。比如賠償制度的滯后,實踐中,常常出現著作權人勝訴以后得到的賠償遠不如其為控訴侵權所付出的代價,以至著作權人不愿打官司;而另一方面侵權人即使敗訴,也沒有多大的損失,通常相當于合法使用作品的報酬數額,反而更加肆無忌彈地侵權。所以有人說,現行的賠償額計算方法實際上在鼓勵盜版,許多人會鉆法律的空子,成為漏網之魚。
除了政府和法律的原因,媒體也是盜版勢頭蔓延的重要一環。從媒體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是新聞媒介對于盜版物品的特征、辨別、危害等有關知識宣傳介紹不夠。媒體往往只注重曝光一個盜版案件,而對生活中如何辨別盜版物品以及購買盜版物品的危害缺少宣傳。
第二,是新聞媒介對盜版物品的侵害行為討伐力度不夠,致使許多人對盜版物品不以為患,有的人發現盜版物也裝作沒看見,懶得管“閑事”,媒體在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上沒有發揮好帶頭作用。有學者分析道:“傳播媒體一般注重打擊盜版的政策攻勢、事實報道,而對盜版行為中各個要素的研究,例如盜版者、盜版途徑、盜版對象、盜版目的等信息反饋機制及其信息流動中價值模式、動力機制、病態心理、消費心理、制度環境、技術途徑、人文途徑的研究,還有待深入化、系統化、理論化。”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媒體的“專”還有待提高,只有立足于專業知識將盜版問題向公眾解釋透徹,才能真正使民眾關注盜版問題,并付諸于個人的行動之中。
從盜版者的角度來分析,是自身對利益的追求。人是有欲望的,這是人的一種天性。雖然欲望本無善惡之分,但是欲望的過度膨脹會使人失去理性。盜版者為了逐利往往會分析得失進而鋌而走險,所以盜版勢力才會持續蔓延。
不過,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比起盜版者,購買盜版的消費者更重要,大家之所以要購買盜版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個是貪圖便利。盜版相比正版,都有價格便宜購買方便的特點,因此有時會成為人們的首選。第二個是某些正版自身還不夠“硬”。比如有些正版軟件,在一些功能上不完善,安裝后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價格卻很貴,這樣人們就更傾向于買一個功能差不多卻更實惠的盜版軟件。第三個是法律意識的淡薄,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實則是對盜版勢力的一種助威、是對著作權人利益的損害和不尊重。究其根本原因,是人們對待盜版的態度不正確,盜版書、盜版音像制品、盜版軟件本質上都是思想的盜版,盜版物品的交易反映的其實是我們思想上的危機。正是消費者的縱容才使盜版現象屢屢發生、不能斷根。
所以,要解決棘手的盜版問題不僅要從硬處下手,更要從軟處著力。只有軟硬兼施才能真正使盜版勢頭得到遏制。
從硬處下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規范:第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讓盜版者鉆法律空子。要完善相關法律解釋,不讓不法分子成為法律的漏網之魚,還要完善賠償制度,對打擊盜版者形成威懾力。第二,加大執法打擊力度,整頓線上線下交易市場,讓盜版者“不敢賣”。線上設置專門監督機構,一經發現,對販賣盜版物品的平臺、商家進行嚴肅處理;線下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從上級到下級設置好專門稽查機構,不定期多種方式進行檢查、突擊,對販賣盜版物品的窩點進行剿除。第三,加強監督。首先是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督,可以設置檢查小組,不定期對商鋪、出版社等進行檢查;其次是民眾監督。可以設置舉報獎勵制度,讓盜版者無處遁形;還有就是新聞媒體的監督,當然,除了監督,媒體還要提高其“專業性”,可以設置專門針對盜版問題的媒體小組,對盜版事件進行深挖、詳細分析,并引導大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四,提高正版的“硬度”,讓人們恢復對正版產品的信心。國家可以從物質層面上加大對企業研發以及個人創新的支持力度,只有正版過硬,人們才不會向盜版尋求幫助。
從軟處著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宣傳相關知識。相關社會組織可以開展盜版知識普及教育工作,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增強人們的辨別能力,讓人們勇于、善于用法律武器來打擊侵權行為。第二,發揮道德約束的力量,讓盜版者“不想賣”,消費者“不想買”。用道德來約束行為是一種無形卻有效的方式。事后的打擊嚴懲,只是外殼的的破壞,頑固的盜版勢力必會卷土重來。如果劃定一個道德標準,那么人們就會自覺地或是在他人的監督下約束自己的行為。
從硬處下手可以給人們以警示,給社會以規范,要知道,我們打擊的不僅僅是成果的剽竊更是思想的剽竊,整頓的不僅僅是市場更是人們的思想;從軟處著力可以為盜版問題的解決提供支撐,這個支撐是思想上的,是道德層面上的。只有“不想賣”、“不想買”,才會真正解決盜版的問題,才能打破“全民復制”的時代,走向“全民創新”的時代。
“全民復制”時代可怕的不是盜版物,而是人們對思想剽竊的無感,思想危機應該引起重視。打擊盜版勢力不僅僅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要解決盜版問題,不僅要從硬處下手,更要從軟處著力,跳出“全民復制”時代,走出思想危機。
【參考文獻】
[1]劉鐵光.盜版及其治理的困境之因:基于法律心理效力觀的解釋[J].知識產權,2014(7).
[2]李娜.反盜版的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