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韋
【摘 要】樂隊合奏主要是需要通過對音樂作品本身的理解去演奏,在大型的演奏會上,需要幾十個人去共同完成一部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就體現了整個樂隊的合奏意識。其實,也是考驗所有演奏者的團結協作能力,只要大家相互配合,不急不躁,一定會有一個完美的演奏會,讓聽眾享受著視聽盛宴。
【關鍵詞】合奏意識;樂隊演奏;團結協作
一、樂隊合奏意識怎樣確立
像平時我們了解到的器樂演奏,分為很多種演奏的方式,如合奏、獨奏、齊奏這些演奏形式。獨奏其實是個人對作品本身的審美理解,以及作品的分析方面加入個人情感來演繹出來。而樂隊合奏,是一個大的集體,通過指揮的細致分析加上自己的藝術理解,把握著整體的節奏,幾十人共同協作完成的音樂作品。獨奏與合奏的演奏意識上還有區別的,獨奏是由自己獨立完成,合奏需要一個集體協作完成,要是作為一個優秀的演奏者,首先需要區別獨奏意識與合奏意識的不同點。
人的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映像。是我們通過大腦對身邊事物的主觀判斷的過程。簡單來說,是我們對社會信息的一種判斷,解讀,結論,分析,整理的一個大過程。對于合奏意識是反映音樂演奏者的一個主觀映像,獨奏與合奏其實最大的不同,在于形式上,由一個獨立人的意識轉變為很多人共同的意識。對于每一位演奏者來說,藝術是他們的追求,而樂隊合奏是他們共同的追求,需要共同的努力和配合,合作意識就更加重要。所以需要我們有團隊精神。每個人都要把握其職責,對于合奏中的速度,音準,還有力度方面,都需要共同交流,促進進步。還有一點不可缺少,就是在團隊協作中需要信任與服從,這樣才能減少團隊的分歧,有想法可以提出討論,但是還是需要服從指揮者的藝術參考。
二、樂隊合奏意識的團隊精神
對于每個演奏者來說,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追求。需要通過每個人的協同努力才能夠擁有合奏的團隊精神。像我們國家就有很多的樂隊樂團,他們憑借著自己對音樂藝術的追求,把音樂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讓許多人為之崇拜,他們所表達的精神也激勵和影響著我們。還有,對于樂隊合奏的每一位演奏者來說,反思自己的不足是每一個演奏者都會有的。他們會想到我是不是給大家拖后腿了?我和大家節奏可以合拍嗎?我是否適合存在于這個樂隊中?我所帶來的音樂在樂隊中又有什么意義?當每個人都做到這樣理性的思考時,就說明你在進步,你在努力的尋找自己的不足,讓整個樂隊更加團結。與獨奏相比較起來,合奏的音樂形式更為多樣化,音樂體系更加復雜。所以,在合奏中每位演奏者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到自己樂器開始演奏時,旁邊又會有一起的戰友并肩作戰,在他們的意識里一定是有共同的價值觀的,因為他們的共同想法里都是要傾情演繹好這首音樂。所以也體現了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
集體的演奏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他們是不同風格的,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感受的。在音樂的詮釋上,也會因為指揮者的不同理解而使音樂有所差異,所以一個好的音樂作品演繹出來,是需要大家共同協作努力,當然樂隊是最關鍵的,也是需要提升整個音樂綜合能力的。演奏者們通過不斷的演出經驗,一步一步都會得到成長和進步,對音樂也會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也是一個樂隊擁有的價值。
一首音樂作品的深度、還有寬度都由合奏形式決定。只要演奏者們能夠齊心協力的完成,一定會展現出光彩奪目的舞臺場景。音樂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而作為辛勤努力的演奏者們他們深知自己的使命,明白樂隊合奏的價值是什么,無私的奉獻出對音樂的追求,讓自己融入到整個樂隊中,在樂隊合奏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提升自己的價值。
三、合奏中體現的能力
音樂作品中,除了對節奏,音準,速度及力度的把控外,還有一點也是演奏者們必須具備的,那就是視奏。他們需要快速的把握音樂的音色,理解指揮者的拍子,明確自己的定位,還有就是需要提高自己的藝術修為,能夠在面對意外情況時巧妙應對。
在一個樂隊演奏中,視奏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畢竟一場排練下來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有時候會因為場次過多,曲目過多而造成排練很少。快速視奏是保證音樂作品的質量和數量的關鍵,這也大大提高了樂隊的排練效率,這也是一種考驗演奏者的能力體現,在規定時間內,做到對音色,速度,力度上的把控認識。視奏的能力培養,也是一朝一夕的練習練就出來的,只用通過平時練習時,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心態,把需要記住的節拍,樂譜,音樂結構,表達情感都強迫記住,再去分析難記的地方,久而久之視奏能力就會培養出來。養成視奏的習慣,以后在進入實際的舞臺演奏中就會從容面對,即便遇到意外情況也能夠巧妙解決。視奏的目的就是要眼睛比手演奏要快,演奏意識要比讀懂樂譜還快,加上配合指揮者指揮,視奏能力就慢慢培養出來了。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支柱。在樂隊合奏中,如果節奏出現失誤,那么整個音樂可以說是失敗了。所以,節奏的控制對于樂隊合奏還是非常關鍵的。其次,還有音準是音樂的基礎,我們在平時訓練中,需要加強對音樂的靈敏性,多聽一聽,自己彈奏出來的音樂是否和諧,音調的高低能否在樂隊合奏中相配合。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在音樂表現中,體現一個音樂作品的層次是需要力度和速度的平衡,需要日常訓練中多多練習,它與獨奏中對速度,力度的把握是不相同的,除了依據指揮的指導來把握節奏,其次,最重要的還是掌握整個樂隊基調的一致性,對于這樣多層次的訓練對于演奏者也是一種能力的考驗。一個團隊的協作,還有契合度的能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升樂隊合奏的意識,給觀眾帶來一場高質量的視聽盛宴,就必須具備合奏能力的提高,還需要有多種音色的融合。
樂隊合奏意識還有一點是,絕對服從指揮的指引。演奏者是操控著樂器的人,而指揮者是引領演奏者的人,即便演奏者有再好的能力,如果沒有充分服從指揮的指引,一個樂隊也不會呈現出好的作品。所以,除了以上幾點非常重要以外,還有就是指揮相當于指引音樂的靈魂,把控者音樂需要調控的地方,深刻的理解音樂的情感表達,我們作為樂手也要信任和服從指揮的指引,讓觀眾體會到這是音樂的魅力。
四、結束語
音樂作為傳播人類情感的載體,作為一種藝術的表達,能夠能夠讓人們感覺到輕松,愉悅,亦或是感覺到緊張,刺激,不同的情緒會帶來不同的心理反應,我們在音樂中翱翔,豐富自己的感知,對美好的事物產生了無限的向往。相信這也是樂隊合奏者們最想要看到的。合奏意識是經驗的累積,是大家對音樂感性與理性的結合體驗,樂隊合奏意識的不斷完善也一定是音樂之旅的完美開端。
【參考文獻】
[1]劉維維.視奏意識在交響樂隊中的作用探究[J].音樂大觀,2014(09):33.
[2]夏威.談音色在樂隊合奏中的地位和作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11.
[3]鄔曉慧.音樂合奏與音樂素養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12):31-35.
[4]周克韋.交響樂隊中樂隊合奏意識的重要性分析[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12):16-20.
[5]楊仲華.民族性科學性藝術性時代性一論金鐵霖民族聲樂學派的學術定位[J].中國音樂,2005(04):23-26.
[6]管建華.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M].中國文聯出版社,1995.